杰奎琳:悲情女神的一生

杰奎琳:悲情女神的一生

杰奎琳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不平凡的一生。

1929年7月28日,她出生在纽约长岛,有个小4岁的妹妹。母亲是爱尔兰移民,典型上流社会女子,个性严谨,追求完美,父亲有法国和爱尔兰血统,是个证券经纪人,花花公子,挥金如土。

杰奎琳从小与众不同,像头小狮子,1岁学骑马,上幼儿园后就开始参加赛马比赛,4岁的她,有次在中央公园甩掉保姆,跑到警察那儿报告:“我的保姆丢了”,等警察按她提供的电话叫来家人时,看见她坐在警察局问东问西。

13岁时,母亲因父亲花心离婚,嫁给标准石油公司的继承人,姐妹俩跟随母亲与继父生活。父母离异让她一度自闭,被同学称为“难以接近的怪人”,但继父的巨额财产又使她更加奢侈、叛逆。

除了骑马,她还喜欢芭蕾、诗歌、绘画,1947年,中学毕业的志愿“Not to be a Housewife”(不做家庭主妇),进入瓦萨大学,成绩优异,但严格校规使她一度想退学当模特,遭到父亲拒绝。1949年,她到巴黎大学,边读书边旅游,一年后重回瓦萨大学时,被学校以她离校为由拒绝,1950年,她转到华盛顿大学,并于次年取得法国文学学士学位。

由于继父的关系,初出茅庐的杰奎琳得到《华盛顿先驱时报》摄影记者的职位,社长并不相信:“你是真想工作,还是只想在结婚之前在这儿打发时光?”她说“我是完全认真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打扰我。”

她做了一个专栏,每天在马路上随机选五六个人提问、拍照,比如:富人是否比穷人更加珍惜生命?你把妻子当成摆设还是你的第一需要?问卡车司机对巴黎高级时装的看法;问家庭主妇想成为哪个总统的“第一夫人”,其中有个回答她永远记得:“林肯夫人,我将会阻止别人暗杀他,他那天太累了,我不会让他去剧院的。”

她的各类怪问题层出不穷,幽默也逗乐华盛顿市民。

杰奎琳:悲情女神的一生

她喜欢挑战性的事物,最爱骑马,还喜欢约会,她把同时与不同类型的男生约会当作挑战与锻炼社交能力的机会。

她曾与一个银行家的后代订婚,未婚夫正直、善良、可靠,但她发现,那不是她所想的,22岁的她,果断分手。

决定性的一天到了,社长叫她去采访约翰.肯尼迪:“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年轻议员,他刚刚击败了亨利·洛奇。但你别胡思乱想,他对你来说太老了,而且不管怎么说,他还不想结婚呢……”

比她年长12岁的肯尼迪,哈佛毕业,来自声名显赫的肯尼迪家族,最年轻的议员,已在政坛展露头角,正进行马萨诸赛州参议员竞选。

这些给她留下深深的印象,他们开始了断断续续的约会。朋友都告诫她,肯尼迪是个花花公子,她一笑置之,在她看来,肯尼迪必将改变世界,改变她的人生,最终在肯尼迪家人的首肯下,两人于1953年9月结婚。

她陪伴肯尼迪出席各种社交场合,优雅气质与丰富学识、风姿绰约与时尚前卫,成为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妇女效仿的对象,给美国民众留下良好印象。

1960年约翰肯尼迪以微弱优势击败尼克松,成为美国第35届总统,杰奎琳成了美国史上最年轻的第一夫人,她的人个人魅力是美国史上任何一位第一夫人不能比的,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风范。

杰奎琳和肯尼迪夫妇,更像一对并肩作战的战友,她对他的各路情人视而不见,放任不管,甚至肯尼迪生病时,找来他曾经的情人在房内交谈时,杰奎琳还躲到屋外,对广为人知的玛丽莲.梦露她也平静对待。

杰奎琳入住白宫后,成立“白宫艺术委员会”,募集资金对白宫进行整修与重建,发掘出大量珍贵的文物,撰写了“白宫:一部历史的指南”,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录制的白宫纪录片中,她用法语与西班牙语解说,让世人第一次了解了白宫的全貌,为她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电台的广播员每天在天气预报之后,总要来一句:“晚安,肯尼迪夫人,不论你现在在哪儿”,  让肯尼迪对她刮目相看。

杰奎琳:悲情女神的一生

她与同岁的奥黛丽赫本品味相似,喜欢设计简单,质料上乘的服饰,出访国外时,穿着卡西尼设计的简洁大方的套装,被称为“霓裳外交。”

历史还在继续,1963年11月22日,达拉斯城的星期五,肯尼迪夫妇到德州为连任竞选巡游,人潮汹涌,人们争相一睹总统夫妇真容。

车队,枪声……第一枪肯尼迪就被打中咽喉,第二枪杰奎琳就扑到他身上挡子弹,接着把她丈夫那被打坏的脑袋抱在膝上,鲜血与脑浆溅满她那身香奈尔粉红套装,随后下意识地扑向车后去够那打飞的半个头骨盖。

那是珍珠港事件以来,美国最令人震惊的时刻。

三天后的葬礼上,她要求举行和组织的国葬感动了美国和世界,苏联也转播了葬礼:冷风中她,黑纱蒙面,目光呆滞,女儿和3岁的儿子的敬礼,让美国民众难以忘记。上百个国家的国王、王后、总统和部长站立一旁,送葬队伍经过的地方,上百万美国人在哭泣。

世人都在钦佩,这个女人,为何如此沉着与冷静。

杰奎琳:悲情女神的一生

之后,杰奎琳进入传说阶段。

在那个黑色星期五之后的一周内,她收到了十万封信,人们赞扬她的勇气,而她想的是“他们到底想要我怎样活下去呢?”

肯尼迪下葬时,杰奎琳把结婚戒指摘下放在肯尼迪身边,作为妻子对丈夫的告别,同时告别的还有,白宫与权力的巅峰。她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乔治城家中,她对朋友说:“一切都已经结束,我只想消失于人群中,给自己放一个长假。”

卡洛林与小约翰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下长大,卡洛琳成绩很好,是一个沉稳、有自制力的女孩。对小约翰她寄予了厚望,认为身为肯尼迪家族一份子应该成就一番事业,在他只有11岁时,就把他送到“勇敢者营地”受训,锻炼果敢独立的性格。13岁时,又把他送到一个孤岛上学习独立生活、野外求生的技能。长大后,为了更进一步强化他在困境中作战的才能,又让他参加和平队赴危地马拉从事地震救灾工作。小约翰在母亲的苦心栽培下,成长为一个自信、积极、理智、通达的青年。

她开始筹建肯尼迪图书馆,同时开始旅行,柬埔寨,西班牙……所到之处,人们像欢迎国家元首似地欢迎她。

然而,悲剧又重演了,正当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入主白宫指日可待时,1968年6月 5日,也遇刺身亡。

原本内心一直坚信肯尼迪是被害身亡的杰奎琳,知道死亡其实一直围绕着她的亲人,为了两个孩子及自己的安全,她出人意料地向世界宣布,她将嫁给希腊最有势力的船王,走出肯尼迪家族。

她的传说一下被击碎,对此,美国人的震惊不亚于肯尼迪遇刺,认为那简直是背叛,指责她毁了形象,仅仅是为了一点钱,还签了婚前协议,每年保证获得几百万美元,为她的孩子设立信托基金,若离婚或船王去世,还可获得多少的生活费。

杰奎琳:悲情女神的一生

与船王

曾经被崇拜,现在被痛恨和辱骂,人们无法接受心中的女神嫁给一个又矮又老的花花公子,讽刺她嫁给“一张空白支票”,被希腊海盗拐跑了。

她对这一切漠然置之:“让这一天成为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 1968年10月20日,39岁的杰奎琳与62岁奥纳西斯,在希腊天蝎岛一个教堂内举行了婚礼,她的母亲、妹妹和两个孩子都参加了婚礼。

她说,她要寻找一种温情,一种支持,想忘掉美国,忘掉杀人者……她想借船王的财力与实力,保护她远离危险,让爱琴海迷人的风光,成为她的避风港,让一切过去,忘掉伤痛,重新拥抱这个美丽的世界。

然而,同肯尼迪在一起,政治是她的对手;同奥纳西斯在一起,生意胜过一切。奥纳西斯像旋风,跑遍世界各地去照管他的“王国”,夫妻很少在一起,他们的趣味也不同:奥纳西斯喜欢边喝洒边听希腊音乐消磨夜晚,杰奎琳喜欢早睡,他指责她是冷若冰霜的浅薄的知识分子,虽然他有家财万贯,对她也很大方,对小约翰与卡洛琳也关爱有加,予取予求,也尽量花时间与他们共处,但他又怕杰奎琳挥霍无度,她可以在10分钟逛完一家百货商场并火速花掉10万美元。

这次联姻,最终竟是奥纳西斯先感到厌倦,他对杰奎琳每年带孩子参加肯尼迪的纪念活动很是不满,知道她喜欢动物,故意举办捕鲸活动,经常与老情人卡拉斯约会,让她在报上看到新闻。

两人渐行渐远,1973年,他的儿子在驾驶飞机中离世,他倍受打击,认为是杰奎琳带来了不幸,后悔没娶一个能为自己生育孩子的女人,于是重新修改了遗嘱,女儿克丽丝蒂娜成了最大受益人。1975年3月,奥纳西斯在巴黎逝世,只有女儿陪伴在身边,因为他的死,避免了结婚七年之后的离婚。

杰奎琳向外界发表了声明:“当我的生活充满阴影的时候,是奥纳西斯挽救了我,他对我恩重如山。他把我带进了幸福和爱的世界,我们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我将感激不尽,永生难忘!”

一句恩重如山,让人有落泪的感觉,其实船王最爱的永远是卡拉斯,他不过因肯尼迪夫人的名气才娶她,而杰奎琳最爱的永远是肯尼迪。

奥纳西斯修改的遗嘱,让杰奎琳所得无几,因此两人展开了遗产争夺战,经过长期争执,克丽丝丽蒂最终同意一次性付给杰奎琳2600万美元的巨款,从而结束了这场遗产拉锯战。

1975年,杰奎琳进入维金出版社工作,职务是咨询编辑,年薪为1万美元,每周工作4天。一直热爱阅读的杰奎琳非常喜欢出版社的工作,她说:“书籍可以拓宽你的知识面,深化你的辨别力,每一本书都将你带向不同的道路。”

她没有汽车也没司机,步行或坐出租汽车上班,在办公室或快餐部吃中饭,下午六时左右回家。很少出门,只去观看芭蕾舞,音乐会或歌剧。每周三晚上九时上床,看书看到深夜。

她不愿意人们对她的生活指手划脚,她信奉并身体力行的是:“我生来并非是为了支配别人或是忍辱负重,我的生活只关我自己的事。”

1994年5月19日,她因淋巴腺癌去世,23日她的葬礼由电视向全国转播,被安葬在阿灵顿公墓丈夫肯尼迪身边,肯尼迪夫妇的粉丝克林顿总统发表书面演讲,她的两个孩子为她献上鲜花,标志着美国一个时代的结束。

她的女儿卡洛琳是哈佛大学文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与知名艺术家埃德温结婚,有二女一子。从事律师、作家、编辑等职业,同时还是多个非营利组织的成员。近年来卡洛琳对政治表现出浓厚兴趣,曾力挺奥巴马,奥巴马家的那条狗狗就是他们送的,曾竞争纽约州议员,最后以私人理由退出竞选。

儿子小约翰风度翩翩,英俊潇洒,被称为“美国之子”,毕业于布朗大学,在印度工作一段时间,又入读纽约大学法律系,成为曼哈顿一名检察官,在打赢六场官司之后辞职。1995年9月,创办《GEORGE》杂志,同父亲一样,他对政治展现出强烈的兴趣,被整个肯尼迪家族寄予厚望。

杰奎琳:悲情女神的一生

然而,1999年7月16日,小约翰·肯尼迪驾机出行坠毁于大西洋,同机的还有他33岁的妻子卡洛林及她的姐姐,原因至今不明。

还好,杰奎琳没有看到这一幕。

她女儿卡罗琳提前解密了杰奎琳在肯尼迪遇刺后4个月,接受曾任肯尼迪助理的史学家史勒辛格录音访问,其中提到,肯尼迪获知“猪湾行动”失败后,返回白宫,和她抱头啜泣,还说,即使国事如麻,肯尼迪每天仍会花时间陪小孩,是个慈父。肯尼迪每天午餐后都会小憩45分钟,并换上睡袍,跟他的偶像丘吉尔一样。肯尼迪很爱看书,泡澡、用餐、甚至打领带的空当都在看书。

她用了“我俩最快乐的岁月”来形容在他们在白宫的日子,她说肯尼迪在白宫医疗团队的照顾下,精神和身体都比以前好,让她暗中祈祷卸任总统后,能过着健康的日子。

她还曾问肯尼迪,假如能许一个愿望,会是什么?肯尼迪说:“但愿能有更多的美好时光。”杰奎琳每每回想起那一切,就感到悲伤:“杰克(肯尼迪)最快乐的岁月原本可以在离开白宫后才开始。”

头条号 樱花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巴马   肯尼迪   华盛顿   约翰   船王   希腊   继父   美国   白宫   女神   夫人   总统   母亲   喜欢   工作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