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春捂秋冻"引是一句卫生谚语,这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有的科学依据。

春捂:冬去春来,是从冷转热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但是气候经常变化,一会暖一会冷,往往是太阳出来后,风和日暖,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冷起来。由于人们在冬天已经习惯了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太多,就会不适应气候变化而容易着凉得病。所以,人们在初春季节要注意捂着一点,慢慢地减衣服。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秋冻:夏去秋来,是从热到冷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冷起来,但有个转变的过程。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赶紧穿上许多衣服,甚至过早地穿上棉衣,这种做法不好,因为过早地穿上棉衣,就会使身体得不到对冷空气的锻炼,使防寒能力降低,不利于人体功能的调节,结果,到了三九严寒,真正大冷季节,鼻子和气管一旦受到冷空气侵袭,里面的血管抵抗不住而收缩,使血流量减少,引起抗菌能力减弱,躲在鼻子或气管里的病菌乘机活动,引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烧、使人伤风感冒。所以,秋季又应该冻着点,衣服要慢慢地增加。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秋凉有余热,一凉就添衣又逢暑酷,那对身体健康也是下利的,所以秋凉有意让冻一下是好事,不是坏事,对养生,对健康有利,反之不利。因此,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很有道理的。就像土地一样复苏了。捂是避免寒气侵入体内。秋天虽然有凉意但热暑未全退,这时不要穿得太多身体渐渐适应寒冷。穿多发热一脱就受风寒,适当地冻一点为寒冷到来做好准备。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在立春之时,是天地与人体阳气生发的开始,此为一阳初动。由于阳气处于刚刚生发的时候,还非常的弱小,因此,不要着急去脱去冬装,尽量地将身体保暖,此为春捂。再说秋冻,有的人一立秋就急于换秋穿,这时的天气温度还高,今天穿明天脱更容易得病,要等天气真冷下来再穿秋衣,适应了周围环境,生病率大大降低,春捂秋冻就这意思。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老一辈的人特别相信这种说法。但他们作为中年老人,往往还患有一些慢性病,其实是更加不适合“秋冻”的一类人。弄不好就会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加重各种病情。激发自身的相对抗寒冷能力,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在这期间,厚衣服不要一步到位穿上了事,应该冷则减、热则减,跟春天恰恰相反。春天是冷稍添、稍热不减。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春天来临就把外衣脱掉,第二天的天气就气温下降,不穿棉衣就会感冒,到了秋天虽说天气有点冷,就赶紧穿上厚衣服,第二天的天又暖和了,再赶紧脱掉,就这样反反复复,可能前一天可以光腿穿裙子了。今天就要穿上棉裤了。春天经常会有冷空气和寒流进行关顾,所以气温变化才会如此之快。适当地捂一捂能够增强抵御风寒的能力,适应春季多变的天气。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风和日暖   秋凉   阳气   风寒   棉衣   冷空气   气管   气温   寒冷   秋天   衣服   春天   身体   天气   能力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