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不大的父母》:千万别以最深的爱,行最真的害!

《长不大的父母》:千万别以最深的爱,行最真的害!

文/宁静致远

电视剧《暖秋》中有一段这样的剧情:

二十多岁的私生子马赛再也不想和妈妈马心月睡在一张床上,过被“爱”包裹的日子了。

他趁妈妈睡着之机,收拾了行李,悄悄离开了家。

马心月睡醒,看着叠好的被子,立刻翻身下床,到处寻找马赛。

《长不大的父母》:千万别以最深的爱,行最真的害!

可是却没有见到儿子的踪影,她急忙拔通儿子的电话,哽咽地说:

“你这不是剜妈妈的心吗?你怎么能离开妈妈去外地工作呢?你要知道你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是我的心肝宝贝,你离开我,到外面怎么生活呀,你留下孤苦伶仃的我,叫我怎么活呀!”

一个母亲就像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向儿子索爱,向儿子撒娇,想要把儿子圈养在自己身边,美其名曰孩子离开自己难以生活。

《长不大的父母》:千万别以最深的爱,行最真的害!

日本作家加藤谛三在《长不大的父母:如何终止家庭创伤》一书中把父母的这种依赖、撒娇行为称作“亲子角色颠倒”。

生活中,不少“亲子角色颠倒”的父母是总吴依赖、强迫、控制自己的孩子,还冠以爱的名义。以最深的爱,行最真的害。

01

以爱之名逼迫孩子不得不长大

同事王思在职场干炼沉稳,雷厉风行,公司上下无不夸她完美精英,一人攒钱养家,让女儿小霞上当地最好的学校,报最贵的辅导班,买最好的衣服,做精致的早餐⋯⋯

然而,回到家不能准时见到女儿,或是女儿不顺着她,不绝对听她的话,她不是生气就发火,有时还拍桌子摔东西,就像个没长大的孩子。

每次起冲突,她就大哭:“我一个人把你拉扯大,为这个家辛辛苦苦的付出,在外面累得像条狗,我容易吗?回到家,你还不听话,还给我添堵,你还有良心吗?”

她发火哭闹的时候,小霞只得扮演大人的角色,安慰她,给她擦眼泪,做上了保护妈妈的角色。

王思她的身体上是个大人,然而她内心却住着一个“孩子”,她只不过是被一层叫做“大人”的包装纸裹起来了而已。

像王思这样的父母,总是从自身的愿望出发,通过控制孩子,满足自己的期望。她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做自己,而是做父母的眼中的乖宝宝。

这就是典型的”亲子角色颠倒”,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要负责照看父母,取悦父母,强颜欢笑。

年幼的孩子不得不无条件地成为父母的依靠,不得不逼迫自己长大。

在《长不大的父母》中,加藤谛三认为这样的父母从不认为自己不称职,反而觉得自己很优秀。

究其原因是这些父母在寻求与孩子融为一体时,背后暗藏着焦虑。他们把对爱的饥渴感全部投射到自己孩子身上,以便疗愈自己过往的心伤。孩子只能被迫的沦为帮助父母解决内心冲突的工具。

每一个长不大的父母身后,必有一个不得不长大成人的孩子。

被迫成长的代价是孩子缺失了自我,缺失了温暖;不得不长大的结果是在孩子心里埋下焦虑的种子。

这样的孩子成年后,依然会时常感觉到被拒绝,被排斥,孤独,空虚,无价值与自卑。而这份心灵的创伤又很可能延续至他们的下一代,形成恶性循环,让痛苦跟随孩子一辈子。

02

长不大的父母总是不甘心依赖成性

电视剧《都挺好》中的“啃小族作精老爸”苏大强,在家听妻子使唤,毫无话语权;在单位是边缘人,毫无存在感。

老伴赵美兰去世后,苏大强不甘心窝囊一辈子,他开启“解放”模式,触底反弹,开始了他的作天作地,折腾儿女的后半生。

《长不大的父母》:千万别以最深的爱,行最真的害!

在老二苏明成家里,他摆出了老爸的权威,一向买菜做饭侍侯老婆孩子的他,一夜之间变成了生活不会自理的人,坐等儿子儿媳下班回家做饭给他吃。

在老大苏明哲面前,他又成了一个没人疼没人管的“老巨婴”,想尽办法撒娇。开始是想去美国,好在他的朋友面前显摆,当得知去美生活无望时,又要一个人单过,可他自己有房却说不敢住,偏要生活压力巨大的儿子给他买大房子,要人侍侯⋯⋯

在强势的女儿苏明玉面前,愧疚的他收起了所有的花式“作”法,十分害怕女儿的出现,委屈巴巴地装可怜⋯⋯

苏大强完美诠释了《长不大的父母》中的“颠倒亲子角色”中的父亲一角,他把自己的人生依附在别人身上。

《长不大的父母》:千万别以最深的爱,行最真的害!

未成年时,苏大强依赖父母。大事小事有父母包办代替,他成了一个巨婴。

结婚后,他依赖强势的妻子。他没有立场,毫无主见,唯唯诺诺,惟妻子马首是瞻。

妻子离世,他依赖儿女,他把算计用在了儿女身上,算盘打得精,吃住在儿子家,还搬出老账本,要苏明成还债。他拿准大儿子的愚孝,向他索要大房子。

为了疗愈自己的内心,他没完没了地攻击、压榨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敲骨吸髓,向儿女索取。

不甘心自己的人生活得窝囊,又无法凭自己实力实现人生价值,把一切转嫁到儿女身上,胁迫子女,又依赖子女,是“长不大父母”的情感上的共性。

在《长不大的父母:如何终止家庭创伤》中,加藤谛三告诉我们:

“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其实都是神经症患者,他们懒于追求自我实现的独立性需求,在受到挫折面临焦虑时,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的某种行为方式,用于降低自己的焦虑。

熟知这一亲子关系的共性,我们便无需继承家庭的伤,也不会再把它传递下去,我们有理由寻求改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终止恶性循环,用成熟的方式走出童年的伤。

03

如何终止家庭创伤

“毒父母”“啃小族”用爱的名义对孩子施加最真伤害,还不自知。他们不仅让孩子丧失了童年的快乐,还会给孩子的底层人格留下阴影,影响他们一生,甚至延续到下一代。

在《长不大的父母:如何终止家庭创伤》中,加藤谛三精准剖析了“长不大的父母”的形式原因和心理构造,从而为如何终止家庭创伤提供了可能性。

加藤谛三在这本书中为我们找到了两个摆脱“亲子角色颠倒”父母的出口:

一个是找到真正喜欢的人,“离开”父母。一个是学会享受人与人的不同。

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和被颠倒亲子角色的孩子都迷失了自我,都囿于其中,无法离开对方。

找到真正喜欢的人,“离开”父母,并不是脱离原生家庭,而是找到与自己同频同尺度的人,享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解开束缚“颠倒亲子角色”的绳索,做到以下几点,便可放手与家庭和解,与父母和解,与自己和解。

《长不大的父母》:千万别以最深的爱,行最真的害!

1.形成独立的人格,找到令自己舒适的生活圈子,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走出父母设定的人际关系网,不被父母的“爱”操控。

2.在经济上保持独立,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从物质层面上解开“亲子角色颠倒”的扣子,拉开“离开”长不大的父母的序幕。

3.在情感方面区分正常亲子关系的孝顺,不要一味地顺从父母的无理要求。反哺父母的同时,建立合情合理合法的规矩,用书面形式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4.离开是双向的,心平气和地与父母沟通,找到他们撒娇的源头,对症下药,让他们把关注的目光转移到自己的生活,去广交朋友,培养自己的爱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每一个人都是第一次为人子女,也是第一次成为父母,在原生家庭中或多或少受过伤害,我们没必要追根究底,必须向前看,学会用成熟的方式走出童年的伤。

我们要懂得长不大的父母的心理成因,从令人痛苦的亲子关系中解放出来,一家人和谐温馨相处,共享天伦之乐。

作者简介:

宁静致远:原名刘大玲,一个愿在文字中诗意栖息的70后,一个和孩子斗智斗勇的小学老师。

邮箱:916658126@qq.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马赛   父母   不甘心   创伤   焦虑   亲子   儿女   妻子   角色   儿子   身上   女儿   妈妈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