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顺对于相声界的贡献,可比肩侯宝林和马季

相声自诞生以来,曾经历两次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每一次都有大师级人物站出来,力挽狂澜,救相声于危难。

张文顺对于相声界的贡献,可比肩侯宝林和马季

解放以后,相声由于其历史局限性,已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现实,面临被边缘化,甚至淘汰的命运。

关键时刻,侯宝林等老一辈相声艺人,在老舍等作家的帮助下,对传统相声进行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大改造,并且创作出一批反帝反封建,兼具教育、宣传和歌颂意义的新作品。由此,相声才得以生存下来,并被誉为“文艺界的轻骑兵”。

侯宝林开创的新相声形式,通过马季、姜昆等人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为相声续命了几十年,更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将相声带上了一个新高度,成为全社会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可谓居功至伟。

张文顺对于相声界的贡献,可比肩侯宝林和马季

不过,在改革开放以后,新相声的弊病日趋显现,其创作和表演能力越来越跟不上老百姓的欣赏和娱乐需求,大有被小品等相关艺术种类淘汰的危险,逐渐淡出主流消费群体的视线。很多相声演员适应不了市场的变化,被迫转型,甚至离开相声行业。经济效益差,导致人才不断流失;而人才流失必然导致观众流水,经济效益越来越差,相声已经走进了死循环。

关键时刻,是草根艺人郭德纲,历经十余年摸爬滚打,高举复兴传统相声的大旗,逐渐又把年轻人拉回相声剧场,感受传统相声的魅力。

在郭德纲大红大紫以后,相声重新又回到大众视线,并成为年轻人休闲娱乐的一个重要选项;由此,相声重新获得资金、媒体、人才和政策的支持,真正获得了新生。

表面上来看,力挽狂澜的是郭德纲,但是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最困难的时期,给予郭德纲最大帮助的,是张文顺。

张文顺对于相声界的贡献,可比肩侯宝林和马季

张文顺对于郭德纲的帮助,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基础支持。郭德纲在创业初期,最缺的就是钱,已经到了妻子王惠卖车支持的地步,而张文顺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据传京城前门大街改造的外部装修就是张文顺所承接,名下还有一家800平米的饭店,这份家业在上世纪90年代,绝对是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

如果没有张文顺的经济支持,郭德纲能不能撑到大红大紫的那一天,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二是舆论环境的支持。在德云社草创初期,除了经济上的困难,同行之间的掣肘也令郭德纲苦恼不已,隔三差五的就有人来找茬儿,而且都是有头有脸的人,是那时的郭德纲惹不起的;危急时刻,都是张文顺出马,三言两语之间,将闹事者轰出门去,并放言“有本事就冲我来……”

如果没有张文顺的竭力维护,郭德纲能不能撑到大红大紫的那一天,同样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张文顺对于相声界的贡献,可比肩侯宝林和马季

三是以身作则的支持。以张文顺的创始人身份和提供的财力支持,完全有资格获得德云社的部分股份,但是他没有要。可能是他不缺钱,可能是他觉悟高,可能是他……无论什么原因,反正他没要。

如果他要了,郭德纲肯定会给,但是相应的,李菁会不会要?甚至徐德亮、王文林、邢文昭、李文山……那德云社早已四分五裂了。

在北京相声大会改名为德云社之前,郭德纲拟定的名字是文德曲艺社,简称文德社,用的是张文顺的“文”和郭德纲的“德”,但是张文顺谢绝了郭德纲的好意,取了郭德纲的“德”和云鹤九霄的“云”,是为德云社。

张文顺对于相声界的贡献,可比肩侯宝林和马季

“云鹤九霄龙腾四海”这八个字,也是张文顺为郭德纲留下的。当然了,张文顺的初衷是,德云社所有人的弟子都按这八个字排字,赐艺名,所以李菁收的徒弟起初用的是“云”字,如崇云昆。退出德云社后,李菁将徒弟们的字从“云”改为“天”,崇云昆也变成了崇天明;相应的,“云鹤九霄龙腾四海”也成为郭德纲弟子的专属。

如果没有张文顺的以身作则,德云社可能就是文德社,可能是四分五裂的,是否有今日的辉煌,同样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综合来看,德云社的声望,有一半是属于张文顺的;而德云社撑起了相声的半边天。

张文顺对于相声界的贡献,可比肩侯宝林和马季

郭德纲是挽狂澜于既倒的相声英雄,而张文顺是郭德纲的精神支柱和背后金主,说张文顺挽救了相声事业也不为过。

张文顺在艺术水平上可能与侯宝林、马季等人无法相提并论,但是他对相声行业的贡献绝对可以与二位比肩,都是相声史上不可替代的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文德   老舍   前门   力挽狂澜   以身作则   大红大紫   徒弟   经济效益   问号   弟子   相声   初期   艺人   贡献   传统   艺术   侯宝林   张文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