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亲住院奇遇记(二)

老母亲住院奇遇记(二)

年过八旬的老母亲终于动了手术。

之所以说是“终于”,是因为“一波三折”,而这一波三折并非缘于技术方面的原因。

周一医生给我们说,吊瓶两天后,如果两项高的指标降下来,就可以手术。可是当经过两天消炎治疗,原先两项过高的指标降下来后,管床医生却说,还是不能手术。原因是我的母亲输血过敏,又上了年纪,风险太大,建议转到上级医院或省城的医院去。那儿的医院医疗水平高。

当弟弟把这消息告诉我时,我为这家医院的医德和操守感到震惊,同时还有说不出的愤怒。我对弟弟说,你问管床医生,院长和他都曾经三番五次地表示,只要两项指标降下来手术就可以做,为什么现在变了卦?还有既然没有能力动手术,那么当初为啥要将病人接收入院,并表示整个手术不到一小时,手术四天后就可以下床走路?既然要转院,那周一怎么不要我们转院?拖了三天后才讲这种话,为什么?我告诉弟弟,跟他们说,就在他这家医院治疗,即使死也要死在这里。

过了好一会,弟弟打来电话,讲了不给我母亲手术的来龙去脉:

弟弟接了我的电话,还没有去找医生理论时,管床医生来了,说他们科室的主任叫弟弟去。

主任还算是个诚实的人。他和盘托出地告诉了弟弟:周一那天,你们在病房里说,如果拖着不做手术,出了问题,那要找医院负责。这话被当时在病房给C床病人治疗的医生听见了。他就立马告诉了院长。院长听了这个鸟医生的报告后很生气,于是决定手术不做了,说担不起这个风险。

弟弟忙做解释,忙赔小心,最终说动了这位主任。主任于是又指令医生、护士做手术的准备。主任再给院长打电话,请他主刀手术。尽管主任好说歹说,但是这位院长大人仍然不同意。无奈,这位主任只好上手术台,给我的母亲手术。

还有个令人搞不懂的“插曲”。手术前,给我母亲准备了5袋(每袋200ml)的血浆(其中2袋新鲜冰冻血浆,3袋普通冰冻血浆)。可是手术时,只用了一袋普通冰冻血浆。还有四袋术后继续使用。医生找不到,就问护士。护士长解释说,手术时间不长,准备的血浆来不及用完,只好术后继续输。再说您的母亲贫血。这真是神解释呀。

一袋还没有输完。我的母亲又出现了过敏反应。护士打了一针抗过敏的药,取下了没输完的血浆。

没输完的血浆,费用算谁的,弟弟还没有告诉我。

这家医院,我上网查了查,还是省级文明的医院呢。

2020年8月6日星期四16:2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血浆   术后   冰冻   病房   院长   护士   病人   弟弟   手术   主任   母亲   指标   风险   医生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