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爱的男人,架了一把斧子在我妈的脖子上


我最爱的男人,架了一把斧子在我妈的脖子上


小的时候父母关系不好,有一次他们吵架,我看见父亲架了一把斧子在我妈的脖子上,说着“你再骂我一句,我就砍了你”。那一年我不到十岁。


读者来信看到一半时,我心如刀绞,仿佛看到了那个瑟瑟发抖的孩子在角落里无助的抽泣。

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可即使在2019年的今天,我们依然能看到很多类似的疑问:


我最爱的男人,架了一把斧子在我妈的脖子上



被家暴的女人,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件违法的事情。

面对暴力,她们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

她们“求助”,不是为了保护自己或者离开,而是希望通过外界的道德谴责可以让男友做出改变

却从没有想过一个有暴力倾向的男友,会对日后的“家庭”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尤其是对孩子的伤害。


家暴为何屡禁不止?


一、传统文化有关的“男性气质”

在某些地区,“怕媳妇”的男人会被认为是缺乏“阳刚之气”,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

男子为了表现自己是个男人,会选择“怒骂”甚至动手的方式,希望可以把妻子“打老实了”。认为让自己的女人对自己唯命是从是“男子气概”的一种体现,让自己有“面子”。

这种文化认为,如果你连自己的媳妇都“管不住”,就不要在我们面前装“老大”,这种社会“风俗”的压力下,尤其是渴望表自己“男子气概”的男人,即使本不想使用暴力,也可能采取“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我最爱的男人,架了一把斧子在我妈的脖子上



二、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指受害者对施暴者产生感情,甚至爱上罪犯的一种反应。

在极端情况下,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

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

家暴中的夫妻双方可能产生这样一种共生关系,受害者无法脱离之前施暴情景,甚至产生一种“他是爱我的”这种错觉。

我最爱的男人,架了一把斧子在我妈的脖子上


三、暴力的代际遗传

既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

童年受到过暴力威胁的人,成年之后可能会对抚养者产生一种“投射性认同”。

当事人看似极力反对抚养者的暴力行为,却在自己的行为方式上越来越像抚养者。

童年遭受暴力的人,也可能产生一种受虐倾向。具体表现为反复不断的将自己置身于相似的暴力场景下,并希望改变“结局”的走向。

受害者通过改变结局来获得一种掌控感,来确认“我已经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改变结局,童年的经历再也不会伤害到我”


经受过家暴的孩子


孩子不会轻易忘记伤痛,没有人能。

经历过死亡威胁的孩子,更有可能经历创伤后应激障碍。

极端环境下的激素分泌,会让孩子在遇到危险时过度警觉,更容易进入“战斗”反应。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和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会反过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认知反应。

我深刻的记得,父母打架时,我身上的那种无力感。仿佛自己被定在了那里,动弹不得,我害怕自己的任何举动会吵到疯狂边缘的父亲,我担心那把斧子不慎落下,从此我再也没有妈。嘴硬的母亲并没有因为体力上的劣势而认输,她说着“我CNM”,我想哭却不敢,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确定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


我最爱的男人,架了一把斧子在我妈的脖子上


我反复想着如果没有我,她们会不会更容易离婚,如果我死了,她们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一些。我在日后的十几年里,反复责怪自己“没有用”。如果当初我夺下那把斧子或者以死相逼的话,是不是就不会出现后来的那些悲剧。我一次次在噩梦中回忆,幻想自己有超能力,力大无穷,惩恶扬善。我讨厌自己身上的女性气质,觉得自己是矫情的,软弱的。我讨厌男生,我和男孩子打架。我把校服弄得脏兮兮的,让他们都离我远一点,我想不到除了暴力之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我希望大家害怕我,这样我会觉得更有力量一点。


一切都是童年的错?

我最爱的男人,架了一把斧子在我妈的脖子上

19世纪末,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性心理发展五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这不仅奠定了精神分析流派的理论分析的基石,而且最早将早期童年经历的影响带到了大众的视野。

已有学者通过长期跟踪调查发现,早期童年经历与违法行为存在着相关关系。

但值得庆幸的是,并不是所有遭受过童年创伤的人,都会出现暴力反应。这和人们的认知方式,创伤程度,生活经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改写自己的人生


我最爱的男人,架了一把斧子在我妈的脖子上


有过早期童年创伤的人,更容易陷入糟糕的亲密关系。

他们要么成为施暴者,延续了童年的经历。要么成为受害者,反复爱上不可能的人。

相似的情景更容易让“受创者”产生一种熟悉感,这种熟悉感让他们觉得安全。但这种相似的情景,并不是改变的契机,而是不幸的根源。

希望那个弱小而无助的姑娘,下次面对暴力时,不再说“我觉得他是爱我的”,而是勇敢且不回头的说“不!”

文章来源(愈见心理研习社 second_wishes)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斧子   斯德哥尔摩   劫持者   安危   综合征   受害者   创伤   暴力   情景   童年   结局   最爱   男子   关系   方式   孩子   男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