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狼图腾》为例分析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代性具体表现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从来就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利器。--胡谱忠《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研究》

《狼图腾》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北京知青陈阵和杨克从北京来到了内蒙古鄂伦草原插队,他们结识了蒙古族牧民毕利格一家,从此开始了若干年的放牧生活。在这期间他们见识到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动物--狼,陈阵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有一种想要养一只小狼的冲动。然而汉族人则以功利主义掠夺土地,蒙古人却敬畏狼和热爱草原,这也导致狼与人民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自然与人的关系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狼图腾》为例分析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代性具体表现

这部电影起初是由是姜戎创作的长篇小说《狼图腾》改编而来的,在2019年9月23日,《狼图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在2015年5月19日,影片《狼图腾》在取得6.41亿高票房的基础上,又获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奖励各1000万元。在2015年获得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

这一部《狼图腾》是少数民族电影的代表之作,而他本身也是传递了美学标本,初步涉及了“民俗学”和“人类学”的精神内涵。目前,以《狼图腾》为代表的一系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学创作需要在此基础上面深化“民俗学”和“人类学”的品质升级,真正的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的精神自传、文化自觉和政治自信。今天我们就以《狼图腾》为例,从电影文本中的“奇观”、民族形态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少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来谈谈少数民族电影的现代性。

电影文本中的“奇观”成为核心的法宝

电影文化中的“奇观”往往指的是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的影像形态,追求可看性和非常态化。这种奇观是全球电影的普世法宝,更是成为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核心法宝,它主要表现为陌生化、浪漫化、风情化、风光化等美学特质。

以《狼图腾》为例分析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代性具体表现

从俄国形式主义演化而来的陌生化理论,自从维.什克洛夫斯基的初创,经过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的“陌生化理论”、马尔库塞的“新感性”,到当代西方各种理论和范畴的复杂表述,虽然因为时代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环境变迁而发生着‘’性情”的差异化特征,但是“使事情特征化”的“本性”却是长期稳定始终。

在文革前的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自不待言,新时期的少数民族电影也遵循"陌生化"的原则,例如,当第五代电影导演开始以"新质量电影"的文化根源来分析民族性格时,一些电影从大众熟知的中原土地,变成了隐藏的"异乡",沉溺于电影中的"荒原奇观"。

在‘’陌生化”的奇观“塑形”基础之上,又必然会推向浪漫化。陌生化和浪漫化的奇观策略,具体呈现为风情化、风光化奇观,构建了一幅传递民族生活百态和生命情态的“认知图式”。与此同时正是借助民族风情风光图式,民族之间的文化鸿沟才得以填平,《狼图腾》里面中的“图腾文化”等宗教风情文化,是导演在对于文化结构负面揭示的同时,也传达了其以“他者身份”对于宗教文化所做的深切绝望认知图式的想象性建构。

以《狼图腾》为例分析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代性具体表现

近年来,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文化创作也是已经逼近如此文化等级,虽然还尚未圆满。让-雅克-阿诺导演的电影《狼图腾》,在奇观表达的背后绘制了蒙古族与狼族恢宏的肖像画,是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从“奇观”到人类学跃升的一次尝试,对于民族史、社会史与精神史的描述已有“深度模式”的迹象。狼是蒙古族的图腾,这部影片在淡化常规电影重视故事冲突美学追求的同时,将着力点放在了对于“狼性”的认识之上,进而上升为蒙古民族的认识,有效地达到了电影人类学的主旨意图。

《狼图腾》回避了“文革”特定时代下国别语境中人的塑造,瞩目于“草原狼”这一世界语汇中“刻板”符号的逆向刻画,让影片在表现对象上即进入跨文化的语境之中。以狼为镜,关照文明与野蛮、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承袭了导演主题表达的惯性,是《狼图腾》人类学视角的呈现。

以《狼图腾》为例分析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代性具体表现

它以三个叙事层诠释了这一主题,即陈阵、杨克等知青所代表的“他者”视点下的表层叙事,毕利格等蒙古族民众所代表的“民族”视点下的中层叙事,狼所诠释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叙事。正是在这样的叙事层设计之下,影片完成了异域民族视野下的“奇观图式”向民族史志至人类历史图志的升华。《狼图腾》在跨文化传播视阈叙事层的设计技巧之下,反思的是生态文化与人类精神的全球化“话题”。

当狼成为《狼图腾》的主角之时,当狼围捕黄羊、军马以及吉普车追狼等奇观被表现之时,影片即自然地将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袒露”了出来。人对自然的敬畏是蒙古族文化的精粹,更是时下人类对自然过分欲求后果而催生的生存法则。知青以及“东边”是影片异族的符号所指,其与蒙古族对草原以及狼的意志和行动冲突表现的是两种文化的冲突,隐含的是民族生存的拮抗,这一民族图志的描绘是影片民族史风格的表征。

以《狼图腾》为例分析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代性具体表现

影片《狼图腾》主题表达的世界情怀,较文学作品淡化了意识形态与民族宗教,而倾心于一个可以填平文化鸿沟的人类共通的主旨阐释。电影《狼图腾》是人类故事的中国书写,是少数民族电影从奇观到人类学的一个提升“标本”。

民族形态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呈现

民族形态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呈现使得中华民族神采奕奕,爱护和尊敬少数民族不仅是政治话语的传达,也是文化传承的宣言。在 少数民族电影里面有声画结合的特征、“多元一体”的格局还有少数民族文化及其传统的特殊性无不在反映着民族形态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少数民族电影以声画结合为特性,为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并且向观众输出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与民族文化传统之间的共需和互生的关系,使得二者的关系走得更近。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对于民族文化及其传统的艺术诠释,丰富着电影的形态,升华着电影的高度,使得民族电影不仅仅只是风姿绰约,而且还底蕴浓厚。

以《狼图腾》为例分析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代性具体表现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格局,不仅因为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构成的整体性民族存在而以“多元”呈现,更是缘于五十六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融合而成的民族共同体而以“一体”表征。中华民族的“共性”,一方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传统在漫长历史积淀中所形成的相同以及不可分割部分,另一方面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传统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与共同拥有的,故而需要强调中华民族的共性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共同基因,它可以帮助整个中华民族找寻到文化认同、探索到文化寄托以及追寻到精神归属。

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化创作中,这种强调中华民族的共性,意在促进中华民族共同民族意识的孕育,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特殊性与培育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观念结合起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以《狼图腾》为例分析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代性具体表现

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与时代脉搏共振的词汇,在凸显中华民族 共性的基调上,展示着少数民族文化及其传统的特殊性,在《狼图腾》里面表现在对于人和动物、人和自然共生关系的探寻中。

这也可以说明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特殊性的同时,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学创作更加需要强调中华民族的共性,也就是说任何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让少数民族更多地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不能因为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的特殊性而忽视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诉求和理想。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学创作强化中华民族的概念应该是一个政治文化的战略。它要求电影里面表现的少数民族主体性是容于中华民族总体性中的主体性,彰显的少数民族特质是融于中华民族气质中的特质,在少数民族影片中‘’前景”显现的同时更实在“后景”隐现的是中华民族。

以《狼图腾》为例分析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代性具体表现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译”接通世界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显著,但是作为产业运作的电影文学创作,它还是需要和世界文化接通的,能够使世界观众读懂、读通、读悟,从而引起审美共鸣。而这不仅仅只是少数民族电影在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宏观战略中的微观担当,也是民族实现自我真实发现的需要。

具体而言,它可以民族文化中具有主体性以及原型化的元素为媒实现与世界文化的接通关系。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生态哲学、宗教仪式、民族神话等极具跨文化表达的元素可以填平跨文化传播的鸿沟,将少数民族电影承载着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向世界娓娓道来。

以《狼图腾》为例分析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代性具体表现

电影《狼图腾》就是在民族生态哲学的诠释下,传达着藏、蒙民族的生命信仰,在影片中所表达的民族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恰是为工业社会之下的世界提供了某一打开消费时代下人类生存悖论的钥匙。电影中传达的少数民族崇尚自然的生命循环价值观,架起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接通的桥梁。

同样,影片中仪式、神话以及图腾可以让观众“发现叙述、故事的起源”,正因其中为观众提供了民族故事生成的线索,使得横亘其间的文化屏障得以消解,实现了世界观众之间的顺畅交流。电影《狼图腾》中蒙古民族文化中连通世界文化的生态智慧,增强了本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传达力,同时,这一强化的世界沟通力也提高了蒙古族文化的民族性。

《狼图腾》以蒙古民族的图腾狼为表现对象,在人与狼之间关系的视角下揭示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独特关系。蒙古民族文化乃至少数民族文化基因序列中天然地饱含着某种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态智慧密码,这与工业风暴下面临生存与精神困境的人类社会所聚焦的生态话题相互契合。

以《狼图腾》为例分析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代性具体表现

影片中蒙古民族对自然的敬畏是本民族生命历程中对生存环境的切身感知,透露着本民族对自然万物的深层体悟,而正是这一人与自然的民族生态哲学观,搭建起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人类学层面的“转译”之桥。

在文化融合和反抗之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学创作应该需要处理好他者视野下的神话叙述与窥视目光下的异域猎奇等创作惯性,以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命智慧和存在精髓助力中国电影。电影《狼图腾》因为袭了“狼”这一文学艺术母题,颠覆性地将其塑造成反刻板印象的形象,使得文本具有了后时代寓言的特质。

这与影片将狼赋予蒙古民族的图腾有着直接关系。蒙古民族的狼图腾崇拜来源于额尔古涅-昆传说的神话原型。以蒙古民族崇拜的图腾狼为电影主角,以叙述狼的故事表达文明与野蛮、人类与自然的世界话题,这是蒙古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沟通与对话。以蒙古民族神话原型为解答普世性议题的法则,是少数民族文化在世界化之旅中完成的“自我身份的建构”。

以《狼图腾》为例分析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代性具体表现

《狼图腾》中狼“围剿”军马的场面无疑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奇观体验,但是,当影片将其处理成情节连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并承担主旨阐释的功能时,就远非单纯的异域猎奇,而已站在世界文化的前沿。该场面在情节链中与上下相关场面配合共同画出了一道狼性格变化的轨迹。在此过程中,观众不仅完成了对狼的生存哲学的认知,完成了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关系的主旨领悟,更是完成了对于蒙古民族的认识,完成了人类学意义的思考。

综上所述,以《狼图腾》为例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无不体现着电影的现代性,现在的少数民族更多的会从民族文化这一出发点展开讲述。由此可见,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学创作应通过少数民族文化的“世界化”,使少数民族文化成为人类的财富,成为电影最为艳丽的“花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少数民族   蒙古族   题材   狼图腾   蒙古   现代性   电影   人类学   民族文化   奇观   中华民族   影片   民族   自然   关系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