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这电影票,真不值…

最近忙着各种追国剧的豆子,终于有空看一眼前阵子被群嘲的《花木兰》了。

11日迪士尼拍摄的《花木兰》在大陆上映,早在预告中出现的福建土楼、厚粉底额黄妆就频频遭到网友吐槽。

电影出了之后,豆子抱着试水的心态一看,发现槽点更多了......


---各种不合理---

硬核翻译。

"四两拨千斤"翻译为"4 ounces can move 1000 pounds”(四盎司可以移动一千磅)。

乍一看,好像没啥不对,但是豆子很怀疑,外国友人们一看"4 ounces can move 1000 pounds”,是否能理解我国文化中四两拨千斤的真正的意思呢,还不如不要这句台词呢。

《花木兰》这电影票,真不值…


各种穿帮。

和军功相关的玉佩,刻着一个孝字......简直牛头不对马嘴。

《花木兰》这电影票,真不值…


这剑上写的"忠、勇、真、孝"一样用的是简体楷书。


《花木兰》这电影票,真不值…

魏朝时期的北方人物住的居然是宋朝才有的福建土楼。

《花木兰》这电影票,真不值…


皇帝的衣服就像是披上了一床棉被,就有种头顶打束光就能一统天下的感觉。

《花木兰》这电影票,真不值…

迷惑剧情。

先是花木兰出场就是一个完美大女主,文武双全,“气”很强大,根本不需要任何蜕变,随随便便就能跳上房顶捉鸡。然而他们还要给主角再整个凤凰涅槃的设定。且涅槃也不是中国影视剧中那种受到重创后突然重生,花木兰脱掉父亲传下来的盔甲,就有了全片都在强调的不知所云的"气"。

《花木兰》这电影票,真不值…


巩俐的人设也奇奇怪怪,居然是个巫女。明明巫术已经登峰造极,能附身,能变身成老鹰,还是个近战法师,这不是随随便便就来个擒贼先擒王?结果却要用自己的身体去给花木兰挡箭。(明明其他人都喜欢空手接箭)

《花木兰》这电影票,真不值…


而这个皇帝也被演的憨憨的,堂堂一国之君,丞相忽悠你几句,还真的就去跟人肉搏。当皇帝走到一片废弃工地的时候,豆子已经对这部片子完全失去了兴趣。

《花木兰》这电影票,真不值…


并且中国古代打仗的场面动辄成百上千人,耗资3个亿的《花木兰》打仗画面就10余人砍来砍去,基本就是菜鸡互啄?真当豆子没见过世面?

《花木兰》这电影票,真不值…


更迷的是,士兵把训练用的水桶里的水偷偷倒出了一些,以此偷懒,就被开除开除军籍,那花木兰干嘛还要代父从军,她的父亲参军时搞点小动作就可以安全回家了呀。花木兰在对练中和人打架,将军当没看见也就算了,没想到有“气”的花木兰居然和普通人打的有来有回......

《花木兰》这电影票,真不值…

在我国,原本这个故事是在赞扬花木兰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但迪士尼硬套西方审美标准,把花木兰要传达的爱国情怀拍成了浓浓的美式个人英雄主义。

首先是这个“气”就很America,不知道是不是参考漫威的《上气》还是《七龙珠》,就很让人出戏。

再加上一个女巫(witch)的设定、magic一词频频出现,就变得越来越西化。然后强大的人物死的不明不白,是不是很熟悉?美国的影视剧好多类似情节的,一开始牛哄哄的,然后就死的不明不白。

《花木兰》这电影票,真不值…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

一直以来,西方人总是沉浸在对东方文明的臆想之中,认为东方就是集"落后、专制、野蛮、愚昧"于一身。出于这种刻板印象,他们在解读东方文化的时候,更多也是为了猎奇,常将东方这片土地及生长的人描述得神秘、怪诞且夸张。

早在默片时期,中国人就被搬到美国荧幕上,影片《残花泪》讲述了一个病态的中国人跟白人女孩恋爱的故事,他善良不畏强暴精神,还算是一个正面人物。

《花木兰》这电影票,真不值…

然而傅满洲博士这个细长眼,八字胡、奸诈邪恶、面目阴险的高瘦秃头一出来,大家对华人的印象变得极其恶劣,严重影响着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看法。

《花木兰》这电影票,真不值…


以至于后来好莱坞大片里中国古代的人物形象,男性几乎都是留着怪异的八字胡,女性也涂着比石灰还厚的脂粉。比如加勒比海盗中发哥的形象。


《花木兰》这电影票,真不值…

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电影票房市场,好莱坞为了迎合中国影迷,经常在一些电影中增加中国元素,邀请中国人拍摄,也到中国的土地上取景。但他们还是没有真正地了解中国文化,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意淫中。

甚至2020年了,都搞没清楚中国人的审美,放着那么多好看的妆容服饰不参考(额黄妆本身没问题),用又土又俗的浓浓影楼风,把花木兰打造成一个浮夸的模样。(甚至有外国友人提问为啥木兰的头上画了个华为的标志)

《花木兰》这电影票,真不值…


《花木兰》这电影票,真不值…


若只是这样,还谈不上黑化中国人,顶多算是老外审美有问题。然而《花木兰》打着弘扬中国文化的旗号,却不考虑中国古代的实际情况,对其背景进行了魔改。

中国故事,英文对白,背景中的对话却又是中文,真的让豆子水土不服。

影片不管是从台词,还是人物形象设定,看起来都对中华文化充满了误解。充斥着西方人对中国古代的臆想和刻板印象。

在国人看来就是不伦不类的样子,更别提这部电影出自迪士尼,还有外国市场,不把真正的中国文化呈现给外国友人看只会造成更多的误会。

请了一堆知名华人演员,但是完全没用上他们的演技,毫不客气的说,换成普通演员对电影的完成度产生不了什么影响。

迪士尼这次真的赚钱不走心,吃相难看,只是利用知名演员在国内的影响力而已,还不如随便拍一部迪士尼原本风格的电影更容易让人接受。

这电影票真不值,怪不得上映前网上早有资源可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花木兰   电影票   木兰   好莱坞   臆想   不明不白   豆子   中国古代   不值   中国   友人   皇帝   印象   外国   中国人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