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是少年》把主旋律革命题材电影做成“爆款”不仅仅是喊口号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重要节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正是风华正茂。

5月14日,红色青春电影《永远是少年》首映礼在陕西西安举行,导演冯小宁携主创团队与观众见面交流。正值建党100周年,这样一部讲述一百年前热血青年故事的电影应时应景,不仅得到现场的热烈反响,更是为电影市场注入一股红色的正能量。

《永远是少年》把主旋律革命题材电影做成“爆款”不仅仅是喊口号

我们把时光倒回到一百年前,那时候的中国在经历鸦片战争之后,主权沦丧、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军阀混战,要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实现中国人民的命运转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将何去何从?

在那一年,也就是1921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永远是少年》这部电影就讲述的正是1921年一群少年学子走进唐山铁道学院成为同班同学,开始了青春激荡又热血沸腾的大学时光。而一次他们的老师邓先生带他们深入煤矿考察的经历却彻底改变了他们的校园生活,惨绝人寰的煤矿景象,底层矿工毫无尊严,穷困悲惨的的生存现状令他们立志改变腐败黑暗的社会现状,从此加入最先锋的中国共产党,誓要建立一个能让无数劳苦大众幸福生活的新中国的故事。

在首映现场观众给予的一致好评声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就是“真实”“触动”“青春”等词汇。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如何吸引年轻观众,一直是创作者需要解决的症结所在,而从《永远是少年》的首映情况看,该片的可看性已得到一致肯定。

《永远是少年》把主旋律革命题材电影做成“爆款”不仅仅是喊口号

避开宏大叙事,学生主观视角描摹宏大历史事件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公认的创作原则,但往往执行起来却很有难度。《永远是少年》把避开写伟人领袖的宏大叙事视角,将视角聚焦在5名普通的唐山铁道学院的学生身上,他们有着青春的热血和悸动、有对底层工人的动容、有办工人夜校的大无畏勇气,更有向死而生的浪漫主义革命牺牲精神。从在课堂上畅想百年后的中国是什么样、给火车加上翅膀,到为中国的未来以身试险、坚定无产阶级道路,短短10年内,他们迈出校园的小天地走进实践革命理想的大天地,他们每一次思想的进步,都由实实在在的事件和耳濡目睹,亲身经历的社会现实所驱动,也因此我们作为银幕前的观众,更能贴近电影中主角的情感,理解他们看到矿井中工人艰难处境时,发自内心的怜悯与愤怒;感慨他们为了共同的理想,在祖国的各处战斗,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永远是少年》把主旋律革命题材电影做成“爆款”不仅仅是喊口号

从1921年到1931年,影片全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建党早期工人运动、国共合作北伐、大革命失败、创建工农革命武装等,对于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在教科书中早已熟悉,但以冯健行和文婷为首的5名学生的“闯入”,则令这些历史变得更加具体,更具有细节感,更为真实,也让很多同龄人有代入感。一百年前的青年在为这个国家的未来思索和实践着什么?一百年后的当代青年,应该为国家和民族的当下和未来做什么?这样的命题和思考是这部电影带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

《永远是少年》把主旋律革命题材电影做成“爆款”不仅仅是喊口号

金牌制作班底辗转九个省市匠心打造

我们常用“处女座剧组”来形容影视剧班底的一丝不苟,《永远是少年》则在保证剧情连贯生动的基础上,把镜头画面做到了极致。身兼导演、编剧、摄影于一身的冯小宁,曾创作过《红河谷》、《紫日》、《黄河绝恋》等经典作品,在三十余年的导演生涯中,犹以大气恢宏、视角独特、激情感人著称,同时坚持承载着文化思想的内涵。《永远是少年》开篇便实现了黑白与彩色的逐渐转换,不动声色拉开记忆。旷工们在昏暗的矿井中劳作、少年在红军前行中与国民党对峙,狭小的多人空间、宏大的战斗场面,都实现了完美的镜头调度。除此之外,剧组更辗转了九个省市进行实景拍摄,力求画面的逼真。据介绍,这部电影自去年8月29日在苏州大学开机拍摄以来,剧组跨越大半个中国,转场江苏、广东、福建、上海、浙江、山东、辽宁、黑龙江、陕西等九个省市拍摄,力求找到最真实的实景,实现完美的镜头调度。

《永远是少年》把主旋律革命题材电影做成“爆款”不仅仅是喊口号

剧情、画面双重保障,让观众得到良好的观影体验,首映的口碑自现是有据可依的。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首尾呼应的艺术性表达令人回味无穷,从冯健行的后代回忆过去中开场,到几名学生跨越时间空间,最终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意象化地相聚在天安门盛大的阅兵仪式前落幕。影片用艺术手法还原史实、弥补遗憾,当最后出现“梦想”与“信仰”两个词时,已不仅仅是喊口号那么简单,我们经历了一遍历史和信仰的洗礼,了解了当中的不易,坚定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时刻牢记“燎原之火”的前驱事迹,这已成为21世纪少年最需要的精神来源。

《永远是少年》把主旋律革命题材电影做成“爆款”不仅仅是喊口号

历经时间考验 少年风貌百年传承

电影中,一百年前的文婷在课堂上就畅想一百年后的火车能够插上翅膀,而此刻的我们,可以坐着“和谐号”驰骋大江南北,筑起“天路”通往四面八方,甚至已经实现了神舟飞天,玉兔登月,天宫遨游的梦想。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想法早已实现,冥冥之中有颗种子发芽生根了。就像以冯建行、文婷为首的5名学生在颐和园泛舟仍要为该用哪种制度来拯救中国而争执,一身正气又青春洋溢;在攀登香山之时,前后奔跑诗意十足,还带着青春的悸动;学院图书馆里,为了可以借同一本书,约好上午和下午看的时间,这些看似平常而又美好的日常,实则是我们对大学的最原始畅想。

《永远是少年》把主旋律革命题材电影做成“爆款”不仅仅是喊口号

一百年后的今天,一个生机勃发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时代转变,校园有着现代化的面貌,少年们也实现互联网自由,影视剧已更为视觉化的方式进入了年轻一代的生活,从文字到影像画面,我们的选择多元化了,但当坐在影厅回顾这些先辈的峥嵘岁月时,便开始寻根的过程,回味百年前无数先驱们奋斗的历程。去年我们战胜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一批批年轻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前赴后继,“信仰”与“梦想”用星星之火,持续在燎原。少年风貌百年传承,令人倍感动容。

该片将于明天正式登陆各大院线!伴随五位青春少年的视角,我们一起回到100年前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

《永远是少年》把主旋律革命题材电影做成“爆款”不仅仅是喊口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中国共产党   少年   唐山   电影   历史事件   主旋律   剧组   中国   宏大   视角   题材   省市   口号   观众   画面   青春   学生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