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细节控,再现北宋世俗风貌,堪比剧版《清明上河图》

纳兰惊梦/文

大名鼎鼎的国宝级画作《清明上河图》,如同摄影般再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风貌和繁荣景象,堪称是一个世俗化古镇的宋代蓝本,至今仍被视作北宋社会的“百科全书”。

《清平乐》细节控,再现北宋世俗风貌,堪比剧版《清明上河图》

在昨晚腾讯视频播出的《清平乐》头两集里,也不乏许多对于宋仁宗时期社会世俗风貌的全方位展现,亦堪称是宋宗时期庙宇朝堂与世俗社会的剧版蓝本。

《清平乐》细节控,再现北宋世俗风貌,堪比剧版《清明上河图》

实际上,《清明上河图》里的繁华,与宋仁宗赵祯有着莫大的关联:正是得益于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推新政、治沉苛,开创了国家安定太平、社会经济繁荣、科技与文化百花齐放的盛世,才有了《清明上河图》中的盛景。

《清平乐》细节控,再现北宋世俗风貌,堪比剧版《清明上河图》

而这部由侯鸿亮制片,王凯、江疏影等主演的传奇剧,便以生动的镜头语言,扎实的故事细节,带领着观众近距离触摸这个距今已超千年的社会。

《清平乐》细节控,再现北宋世俗风貌,堪比剧版《清明上河图》

在剧中,蜜饯成了赵祯思念生母李兰惠的寄托,这种如今稀松平常的零食,最早出现于东汉,到了宋朝因果品和养蜂、制糖业的发展,使蜜饯形成了"煎、酿、曝、糁"等一整套加工工艺。

《清平乐》细节控,再现北宋世俗风貌,堪比剧版《清明上河图》

无论是产品还是品种都大为增加,所以便有了梁家铺子这样专做蜜饯的小店。

《清平乐》细节控,再现北宋世俗风貌,堪比剧版《清明上河图》

蜜饯的兴盛在《清平乐》里的体现不止于此:梁家铺子的男主人负担不起药方,只因贵族兴起药材腌浸果子的风气,使得药价水涨船高,百姓苦不堪言,甚至因无钱买药而有性命之虞。这样的小细节,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

《清平乐》细节控,再现北宋世俗风貌,堪比剧版《清明上河图》

除了蜜饯以外,赵祯和韩琦的坊市制度之争也是当时经济社会的缩影。按照大宋律法,百姓不得在坊间开铺子,违者将遭到重罚,由此也滋生了一族专门敲诈勒索不敢告官百姓的恶霸。如此忠实还原的细节,所以才有了观众口中“再现宋朝世俗社会蓝本”的高度肯定。

《清平乐》细节控,再现北宋世俗风貌,堪比剧版《清明上河图》

在梁家铺子,不知赵祯真实身份的韩琦声称官比恶霸还狠,言辞激烈的批评了大宋官家。由于不熟悉律法,辩论不过韩琦的赵祯心中不舒服却又无可奈何。这也客观上反映出此时的赵祯虽有治国之志,然而确实还没有完全做好圣心独裁的所有准备。

《清平乐》细节控,再现北宋世俗风貌,堪比剧版《清明上河图》

两人的再度相见已是朝堂之上的殿试,只不过此时两人的身份已然发生了变化:一个金榜题名的榜眼,一个是金銮殿上坐的官家。

《清平乐》细节控,再现北宋世俗风貌,堪比剧版《清明上河图》

胸有成竹的赵祯再度发问坊市之制,内心惊慌不已的韩琦再三托辞自己未尽调查,不敢妄下结论。

《清平乐》细节控,再现北宋世俗风貌,堪比剧版《清明上河图》

赵祯却直指因坊市制度而衍生的弊病确实需要改革,正需要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锐气来刺穿打破那些已不合时宜的,更无异于民生的陈冗旧制、陈腐习气。赵祯的这番言辞,也正式拉开了千古仁君执掌朝政,锐意改革的序幕。

《清平乐》细节控,再现北宋世俗风貌,堪比剧版《清明上河图》

治国如执秤,以平理清各方势力;治国以仁爱,为天下百姓生计。除了全景式展现仁宗盛世的时代风情,《清平乐》通过宋仁宗、晏殊、范仲淹等一众人物的刻画,折射出仁心盛治的家国情怀,也正是这部剧的魅力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北宋   仁心   风貌   世俗   市制   细节   官家   蜜饯   恶霸   蓝本   宋朝   铺子   言辞   百姓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