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年遇冷的“强基计划”是明年更好的机遇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于2020年1月13日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强基计划定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基础学科支撑引领作用,培养未来领军人才。在综合往年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政策基础上开创全新的人才招录培养一体选拔模式。

首年遇冷的“强基计划”是明年更好的机遇

今年作为首年招生的强基计划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然而实际招生情况却不理想,出现录取不满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强基计划首年招生不顺利呢?

1、起点高,定位也高。首年试点在社会各界受到了极大关注,报名热度非常高。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报名系统有超过135万人次点击操作。

2、强基计划明确分省竞争,分省公布招生计划。首年试点各高校招生计划比较保守,总招生计划在6000人左右。除清北外,各校招生计划在30-210之间,与往年自主招生相比招生计划整体呈下降趋势。因为强基计划政策的特殊性,实力较强的综合类院校招生计划明显多于理工类和特色院校。

首年遇冷的“强基计划”是明年更好的机遇

3、强基报考系统与各省考试院联网,同步考生信息,操作简单快捷,不用占用太多时间,后续录取也不用再单独填报志愿,形成锁档。

4、强基限报1所,考生对自身成绩预估不充分,报高报低现象明显,很多人甚至把强基当作保底选择。而当大部分入围考试的人在提前批次已经可以选择该大学乃至更好的大学时,作为“保底”的强基就弃考了。

5、强基校测以笔试+面试为主,但难度较大,尤其是高水平大学笔试接近竞赛复赛水平。15所高校只考面试,面试考核重视专业特性。

6、面向高中理科和综合类的强基计划目的是为了加强理科和综合类学科发展,但现在为了确保就业,大部分学生选择的都是工科,学科专业缺乏吸引力。

虽然强基首年招生不顺利,预计明年会有调整,招生计划估计增加,政策导向更完善。而通过对比之前的综合评价,可以发现强基对考生来说更有优势,可以让有科目特长的考生更容易向名校靠拢。

1、今年一些重点学校的综合评价很“强基”,省属院校也受到波及。

2、对比综合评价,强基优势更明显,给更多优秀考生争取名校录取机会。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校强基入围分数线与统招一批投档线进行对比,强基入围线低于统招线4-37分不等,大多数省份在10分以上。

首年遇冷的“强基计划”是明年更好的机遇

对于2021届的家长和考生,要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备战明年的强基计划呢?

1、提前学习研究政策。近几年,高校招生政策一直处在改革调整状态,如不提前好关注和研究,必然准备不足,影响考生报考。

2、综合成绩是王道,注重竞赛、综合成绩双管齐下。不管政策怎么调整,选拔的核心不会变,优秀考生的路径永远是综合成绩+学科特长两条路径,尤其是重点高校。同时请谨记高考永远是王道,特殊招生只是锦上添花。

3、提前进行生涯和学业规划更加重要。在现有政策及新高考实施趋势下,考生需提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提前了解和关注意向高校、专业及选拔路径要求,不管是新高考选科还是大学特殊招生,都要求考生对未来有清晰的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新高一高二的考生需了解新高考选科各个组合的优劣势,基于自我认知及未来就业意向,在综合考虑个人各科目成绩的情况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提前做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计划   组合   特长   路径   考生   学科   机遇   院校   明年   成绩   优秀   高校   情况   未来   政策   基础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