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结案前,她被强奸两次的真相

揭秘:结案前,她被强奸两次的真相

来自真实案例的改编,对于一个小女孩以及其它受害人遭遇的各种各样的不公,感到十分压抑、气愤。最后看到法官宣判,以及小女孩最后的释然,真的开心!

揭秘:结案前,她被强奸两次的真相

如果能重来,玛丽一定不会报警说自己被强奸了。

“叮铃铃”,电话铃声响起。

果然,又是来自朋友的谩骂、辱骂:

你怎么能在这种事情上撒谎

玛丽看着手中那张自己被起诉的法院传票,陷入沉默。

这一切,都太——

难以置信 Unbelievable

玛丽自己承认了,亲手写了一封认罪书:

根本没有什么强奸案,这一切都是自己编的。

2008年8月,玛丽报警称自己被强奸,报案后没几天就承认是自己“瞎编”的。

一桩不存在的“少女性侵案”,一个“陷害”别人的胡闹少女。

事情就这么简单?

哪儿能啊——

案件耗时3年,一直到2011年才结案,而且是连环强奸案:凶手奥利里性侵28人,被判入狱327年半。

你瞅瞅,案子,真有,真不是玛丽扯闲篇儿编出来的。

甚至,3年后,玛丽起诉市政府,赢了,获赔15万美元。

这3年间,发生了什么?

来自两家非盈利新闻机构的两名男记者米勒和肯,将此事写成了深度报道《一桩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奸案(An Unbelievable Story of Rape)》,斩获当年普利策奖“解释性报道奖”。

(小编在此强烈推荐大家去看一下原文,可读性非常高:用1万字穿插报道了两则不同州的强奸案调查。一则是被害者变成了虚假报案的骗子;一则是两名优秀女警找出不同地区强奸案中的联系查到凶手。两则故事在文章开始是完全不相干的,一直读到最后,你才会发现这些强奸案的凶手都是同一人。)

豆瓣分9.2分,值得给大家推荐一下

那被害的女孩,会被“强奸”至少两次。

比如玛丽,在她收到父母难过又自责的关心、被朋友抱在怀里安慰、感觉到校园里异样的眼光之前,她还被“强奸”过一次。

被警方。

玛丽(凯特琳·德弗 饰)裹着毯子,神色恍惚。

在她对面的警官简单打了个招呼就开始询问,看似公事公办的态度,问题也事无巨细:

-凌晨四点,我刚睡下,他突然闯了进来, 用鞋带绑住我的双手,然后蒙着我的眼睛开始了……

-他插入了你的阴道还是肛门,还是都插入了?

-阴道。

-他是用的阴茎还是手指?

-……没有用手指。

-持续了五分钟吗?

-差不多。

-能描述下他的体态特征吗,还有他走后你做了什么?

……

这就完了?

呵呵。

初步陈述问得差不多了,这时又进来一位警官,帕克警探。

他让玛丽把案情再复述一遍……

玛丽有些不解,但帕克警探说这是流程,不走不行。

又一遍复述。

然后?

被安排去医院做全身检查:

采集阴道分泌物、在生殖器区域涂抹染色剂做样本……

——玛丽不得不把自己的伤口,在众目睽睽之下再暴露一次。

并且再讲了一遍经过,以作为医院留存的记录。

这还没完,玛丽又双叒被请去警局录了遍口供,而且还要书写一份证词纸。

短短一天,玛丽经历了一次强奸、一次体检、四次回忆、向陌生人揭露还在流血的伤疤。

这让玛丽几乎无法从被侵犯的阴影中走出来,她总会在半夜一次次不受控制地梦回被侵犯的那一晚,那些不堪、羞辱……

然后惊醒。

上班时也不在状态,缺乏睡眠让她记忆力无法集中。

像是患上PTSD(创伤后应激性障碍)。

但玛丽几乎没有在别人面前表露过一分脆弱,反而装得若无其事。

当朋友问起她情况时,玛丽满不在乎:

挺好的,我连东西都搬好了。

当养母看到她要买和原来一样花色的床单时,一脸不可思议:

如果我是你,我绝对不想再见到那张床单。

玛丽回应:

你又不是我!

玛丽习惯了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从小被亲生爸妈抛弃,一直流浪在各个寄宿家庭,曾被养父母虐待的经历让她早早穿上不喜形于色的盔甲,来保护自己。

然而这种表面的云淡风轻,成了被别人拿在手里捅向玛丽的刀。

几天后,她接到了帕克警探的电话。

你能再来一趟吗。

强奸犯是不是你编的?

原来,她的养母私下找了警方,告诉他们有关玛丽颠沛流离的童年,和她疑似博存在感的行为。

再加上警方在现场没找到证据,玛丽的几次口供有出入等原因。

警方断定,这是一起玛丽为了赢得关注的虚假报案。

很常见,在当地备案的强奸案中,五分之一无事实依据。

威胁、逼问……

你能想到本来状态就极差的玛丽,为什么承认是自己瞎编的了吧?

肉叔忍不住插两句题外话哈(不好意思,最近探案笔记之类的东西看多了):其实口供不一,在犯罪心理学中,是很常见的受害者开启被动防御机制的体现。案发后,受害者会进入一种高风险的“多任务处理模式”,在与他人的对话中,受害者会自动评估风险,不断调整可用的求助选项。具体表现就是口供有出入。

一句话概括就是:

玛丽并没有说谎。

但警方只想尽快结案。

——这直接摧毁了玛丽的生活。

报假案的消息一出,炸了。

市政府提供的房子收回去了;朋友打电话来骂她;甚至,警方埋怨玛丽浪费他们工作时间,把她告上法庭……

再坚强的铠甲,一旦被敲出一丝缝隙,都会瞬间瓦解。

玛丽心中的那根弦,在工作被调之后,“蹦——”地断了。

到什么地步?

就连看到前男友买了奶昔,在工作的商场外等她,都会升起无名火。

她突然意识到,没有人能捞起她,所谓的“关心”,都只是高高在上的怜悯。

玛丽扔掉了前男友的奶昔。

回家,把所有朋友的合照全部删掉。

拒绝好意,自暴自弃。

揭秘:结案前,她被强奸两次的真相

在《一桩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奸案》里,记录了一句还未遇到这些破事时的玛丽的原话——

做我自己,不用遵循我在被寄养时必须遵循的规则,太自由了!

当她因虚假证言被指控后,文章里如此描述——

玛丽的自尊终于向自怨自艾屈服了。她开始抽烟,开始酗酒,开始变胖。

回到《难以置信》。

玛丽的故事线,如实呈现出一个本来自由不羁的小女孩,被报警后的一连串后续,打压得浑浑噩噩,唯唯诺诺,抬不起头。

你看。

漠视、误解……

那柄扎在心上的刀子,只比肉体上的直接创伤刺得更深、扎得更痛。

所幸,《难以置信》跟那篇深度报道一样,还有另一条平行的故事线——

女警格蕾丝和凯伦。

跟玛丽遇到的警探完全不同,她们细腻和温柔得多。

尽管为保证司法公正,流程还是要走,但……

同样是询问案发经过,凯伦先关心了受害者的身心状态,然后邀请她去车里相对私密的空间详谈。

凯伦没有开门见山,而是先问起受害者的生活背景、她的职业,还有男朋友……整个过程就像家常式的聊天。

询问结束,凯伦会很真诚地表示感谢,然后带她去有熟人认识的医院接受体检。

不过这对搭档,可不只会这些“婆婆妈妈”。

她们在抓出凶手的路上,更是付出夜以继日调查的努力。

一条线索来来回回反复排查,在嫌疑人门口一蹲就是几天几夜。

一位手下负责跟一份受害者DNA的检测报告,50个小时过去没结果,凯伦直接发飙:

不适应我团队节奏的,现在就可以走人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暴力强奸犯

任何时候都可能闯进另一个女人的家

给他们的一生带来伤害

故事发展到这,我想你也能猜到结局。

揭秘:结案前,她被强奸两次的真相

凶手被抓,大快人心,玛丽的冤屈也得以洗清。

可是……

到此为止,真的结束了?

玛丽最后只得到警探们一句轻飘飘的道歉。

仿佛这就能弥补玛丽这些年承受的所有冷眼相待、所有无法挽回的失去、所有无端的惩罚。

被强奸的那一年,18岁的玛丽以为报案时是结束,没想到那只是开始。

在玛丽被判虚假证言而接受心理辅导时,她曾这么说道——

如果能重新来过,我会早点撒谎,并撒得更好些。

不管别人说他们多在乎你,那都不是真的,或许他们想,也尽力了。

但如果真相不适当,他们就不信。

揭秘:结案前,她被强奸两次的真相

凶手远不止一个。

除了真实的强奸犯。

还有一大堆形形色色自诩公正、实际冷漠,用假惺惺的同情心感动了自己的……

其他人。

养母之所以会去警局揭发玛丽,只因为:

一个受害者的反应怎么会这么冷漠呢?

我觉得我有义务告诉你们实情。

揭秘:结案前,她被强奸两次的真相

公事公办的警探,逼着玛丽否认有性侵后,警探们聊起玛丽的童年:

其实我也挺同情她的。

揭秘:结案前,她被强奸两次的真相

而那些一开始与玛丽抱头痛哭,同情她遭遇的朋友们,在事态反转后一脸义正言辞:

你为什么要这样?

恶心。

揭秘:结案前,她被强奸两次的真相

事后,又是那句你听到耳朵都长茧了的“名言”。

正义虽然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温暖吧,但不好意思,这句话是杜撰过。

不信你看玛丽。

尽管经历过非难和折磨,但最后好歹她已经得到了“迟到的正义”。

但当浪潮带着那些琐碎的泡沫褪去时……

那句“名言”的原话啊,其实是这么说的:

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

嗯,这句话被准确地翻译成汉语后,没有误传的那句那么温暖那么鸡汤。正相反,它像是生铁一样坚硬、冰冷、黑暗,也更贴近现实:

迟到的正义,就是非正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玛丽   公事公办   养母   都会   证言   警探   口供   强奸犯   难以置信   凶手   受害者   警方   虚假   真相   朋友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