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剧版《大决战》播至现在,一半剧集已过!

虽然这部剧前半部分虽然有些争议!但评论这样一部史诗级的群像戏,依然还要看之后淮海战役以及平津战役的表现,待到那时,再下定论也不算太迟!

《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但没想到的是,这种转变来的非常之快,淮海战役刚开打,这部《大决战》就通过一封电报,直接点出了我军之所以赢得最终胜利的关键!这一细节刻画,可谓神来之笔,暗藏深意,不由得让人拍手叫好!

剧中,在辽沈战役取得胜利之后,中央军委立刻召开会议,决定趁热打铁,于1948年11月8日发起逐鹿中原的淮海战役!

《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而此刻的国军内部也没有坐以待毙,在老蒋的亲自安排下,徐州剿总决定放弃次要城市,集中主要部队在徐州、蚌埠、津浦路两侧摆开一字长蛇阵的防御态势!

《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在老蒋的眼里,这套方案虽然看起来并非天衣无缝,但总体上还算稳妥!而按照徐州剿总司令刘峙的说法就是:这套防御方案,击其尾,则首至,击其首,则尾至,击其中,则首尾相至!

《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但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正在国军内部筹划方案之时!另外一边,华东野战军也在时刻地关注着国军的一举一动!而在我方情报人员的努力下,华野司令部顺利拿到了驻扎在海州的国军第44军向西撤退的情报!

《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作为纵横多年的老将,粟裕“战神”的名号自然不是吹出来的,得知这一情报的第一时间,粟裕就感觉到了一丝异样!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即便黄百韬第七兵团尚无动向,但粟裕依然凭借着多年的战场经验,判断出了国军的整体战略意图!

《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而现在问题就来了,中央的指示是要在11月8号发起淮海战役,但此时的情况肯定是等不到8号了,如果让黄百韬第七兵团顺利撤回徐州,和大部队汇合完成战略部署,那么接下来的淮海战役不仅会很难打,而且会牺牲更多将士们的性命!

是严格遵守中央的指示,等到8号呢,还是根据战场风云突变的形势,立刻前置总攻发起时间呢?粟裕的答案是,修改作战指令,将总攻提前至6号,并且立刻向中央军委发电报请示!

《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然而,当时正值深夜,中央军委的回复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收到!粟裕认为不能再等了,必须提前发动攻击,并对前来劝阻的参谋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什么问题,我负责!

《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有了张震的这句话,粟裕也放心了,于是立刻组织部队开拔!

而就在华东野战军的行军途中,粟裕收到了主席的回复:对于提前两日发动淮海战役,望你们坚决执行,非有重大变化,不要改变计划,愈坚决愈能胜利,在此方针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

《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拿到军委回复的粟裕,这下再没有了后顾之忧,立刻下令,让部队克服一切困难,加速行军,势必要在黄百韬第七兵团撤退前,完成对他的围歼!

而此时另一边的黄百韬,刚刚向兵团各指挥员下达了回撤徐州的命令,却立刻接到了徐州剿总司令刘峙打来的电话,说蒋总统命令他们按兵不动,等到海州的44军撤到新安镇后,再一起向西撤!

《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黄百韬作为老蒋亲自提拔上来的将领,一直对老蒋的提携之恩念念不忘,发誓要鞍前马后效忠老蒋,因而当得知这一命令之后,虽然黄百韬作为将领明显感觉到了这是个荒唐的命令,但依然义无反顾的遵守了!

《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看看这两方,一边的将领生怕时间不够,不惜临时更改军委的命令,也不愿放弃转瞬即逝的战机,而统帅也深谙战场风云诡谲之道,无条件信任部下并愿意放权!

另一边的将领虽知战场形势之严峻,但碍于私情与权威,甘愿冒风险,也不愿违背错误的命令!而作为最高长官的老蒋,则事事都要亲自过问,事事都要部下遵守自己的命令,浑然不管风云变幻的战场态势!

《大决战》这个细节很到位,只用一份电报,就点出我军取胜之关键

孙子有云:上下同欲者胜!通过《大决战》的这一细节刻画,我们深刻理解了为什么我军能取得最后胜利,这是因为,我们的统帅清楚地明白,战场如水,是会流动和变化的!只要战略方向不产生偏移,仗怎么打,应该由处在一线的将领进行判断,而不是处处都要插一手,干扰前线将领们的作战思路!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我军的统帅与将领心是在一起的,只要能达到最终目标,即便将领临时调整中央决策,统帅也不会有任何的责难之意!

客观而言,老蒋作为终结军阀混战局面的中华民国领导人,其军事才能不可谓不高,否则也不会担任黄埔军校的校长,培养出如此之多的优秀将领!但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老蒋的多疑以及事必躬亲的行事风格,是兵家之大忌!原来打打北洋军阀可能这种能力够用,但碰上雄才伟略的教员,那就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可能知道这句话,但他绝对没有透彻的理解这句话!失败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这一点,绝对是重要原因!

这里是蚂蚁娱记,感谢你的阅读

关注我不迷路,更多精彩内容绝不让你失望!

本文为作者原创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淮海战役   我军   海州   中央军委   野战军   徐州   总司令   国军   电报   统帅   将领   兵团   事事   战场   部队   命令   细节   关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