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老人不想进养老院,有错吗?抱团养老,养儿防老,何为归宿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文| 丁小米

图| 网络 侵删

声明:所有作品均为@丁小米Amy 原创,拒绝抄袭和洗稿,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言:人老了,还有没有权利来决定自己的生活?当你老了,你会怎么做?

91岁老人不想进养老院,有错吗?抱团养老,养儿防老,何为归宿

养老,是一个谁都避不开的沉重话题。

最近,一位91岁的离退休老太,因为子女强迫自己住养老院,痛苦得甚至想轻生。然而这5年来,不论是社区还是养老院,都站在子女一边,老太太回家无门。

老太有三子一女,老伴多年前去世后,她一直独居。几年前她不慎摔倒受伤,从那以后,她就被送进养老院,而养老院也和子女签订协议,没有他们的同意,不允许老人走出养老院。

虽然子女每周都来看望和照顾她,但她觉得自己没有了自由,生活得犹如行尸走肉。

无论站在儿女还是老人的角度,似乎都有各自的理由,也都说得过去。

于子女而言,母亲年老,任其独自居住不放心;轮流照顾,同样年迈的自己又有些为难。

于老人而言,作为有自主意识的一个个体,却被限制自由,这是极端痛苦的。

小的时候,父母说:“我都是为你好。”老了之后,子女说:“我是为你好。”

大概,这就是轮回,也是因果。不论是对于孩子,还是老人,一句“为你好”,往往忽略的是对方自身的情感需求和个人意愿

91岁老人不想进养老院,有错吗?抱团养老,养儿防老,何为归宿

91岁老太写下的字条


01 历史上的养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说起养老,在西周时相关的制度就已经很完善。

在《礼记·王制》中有记载:“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

说的就是西周就有按年龄大小由地方或国家分别承担养老责任。

到了西汉,更是颁布养老诏令:“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而且,对于受王杖者,不得辱骂、殴打、拘禁,否则会“应论弃市”。

当时就有一个被严惩的例子。汝南云阳有个叫张熬的亭长,不仅殴打辱骂一位持王杖的长者,还拉他去修路,引起了轩然大波。太守、廷尉不敢处置,上报朝廷交给皇帝亲自发落,结果张熬被处死。

受此影响,以后的各朝各代都有相应的养老政策,如此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尊老养老的传统美德。

在当下,也有各种不同的养老措施,如社保、以房养老等等。

而从2000年起,我国就开始进入了老龄化。面对逃不过的晚年,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安度?是养儿防老?或是去养老院?又或是抱团养老?

91岁老人不想进养老院,有错吗?抱团养老,养儿防老,何为归宿

02 养儿防老

上面那位91岁老太的遭遇,让我想起早前的一部电影《喜丧》。里面那位80多岁的老婆婆是个没有退休金的农村老人,也是因为摔了一跤之后,子女们决定将她送进养老院,她同样是拒绝的。

当时,儿子们说了一句跟91岁老太儿子们类似的话:“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事要忙,没时间照顾这个已经离不开人的风烛残年的老母亲。

有句俗话:“一个娘养活十个儿,十个儿养不活一个娘。”听起来无比扎心

就目前来说,老人居家养老还是主流。这一代老人基本上都是多子女,大家轮流来照顾老父老母不会太吃力。

但是,也正因为子女多,子女间又容易相互推诿,不愿意养老人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在老人失能之后。

养儿究竟能不能防老,已经越来越让人感到疑惑了。

更何况,对于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一对夫妻将要面对四位老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也有着各种压力。在今后要单纯的靠子女来养老,子女就算有心也无力。

91岁老人不想进养老院,有错吗?抱团养老,养儿防老,何为归宿

《喜丧》


03 抱团养老

既然不能完全依赖子女,那么,作为即将要老去的我们,自然只能寻找其它办法。

近几年流行起一种新的养老方式,那就是抱团养老。

所谓抱团养老,即几个老人住在一起,相互照应,共度晚年

日本有个短纪录片《7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记录了7位单身老姐妹,租下同一幢公寓的7个单间,组团养老的故事。

这7位老人,或未婚或离婚,年龄从71岁到83岁。平时她们的生活各自相对独立,但又紧密相连。她们的房间彼此相邻,每个房间都装有SOS呼叫系统,一旦有人不舒服,就会呼叫其他姐妹来帮忙。

91岁老人不想进养老院,有错吗?抱团养老,养儿防老,何为归宿

日本抱团7姐妹


在我国,也有一个比较有名的抱团养老的例子,那就是葛隆村132号。

1997年,70岁的浦逸敏买下了这幢房子,和老友们住了进去。最初,有22个人,后来有人听说之后,也搬了进来。15年来,这里陆续住过的老人有50多位。

但是,随着入住老人的年龄越来越大,不得不面对疾病和年龄带来的不便。有时候摔伤了、生病了,就需要打电话叫儿女来照顾。

所以,最后大多数老人还是被子女接走,包括创始人浦逸敏。在她90岁以后,也由儿子接去送进了有专人看护的养老院。

抱团养老,在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的情况下,看起来很美好。但是,似乎很难成为最终的归宿。

91岁老人不想进养老院,有错吗?抱团养老,养儿防老,何为归宿

葛隆村132号


04 养老院

对于我们来说,今后去养老院或许是大多数人的最后归宿。

子女少,还有很多在外地打拼,安家落户。作为空巢老人,在家独自居住有一定的风险性。

“孤独死”的现象不少见,有些老人去世几天才被人发现。甚至还有的年纪并不大,刚刚退休就因为突发疾病,未能及时送治而离世。

前不久,小区就有一位50出头的阿姨走了两三天都没人知道,她早年离婚,儿子在外地工作。

目前,养老院还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主要原因,一个是传统观念,觉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另一个就是现在的养老院普遍不规范。

里面的护工大多不是专业人士,有的自己都已经五、六十岁。

所以,我们也就时常听闻有护工虐待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的现象。

在《喜丧》中,儿子们去养老院等床位时,院长有句话让人五味杂陈:到这里来的,都是等死的了。

正因为普通养老院的条件差,老人去到那里,不过就是找人看着,然后等他们慢慢耗尽生命。所以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无法接受去养老院。

那些环境好,条件好的养老院,并不是普通人能够负担得起

91岁老人不想进养老院,有错吗?抱团养老,养儿防老,何为归宿

结束语: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

那位91岁老太的无助让人感同身受。虽然进养老院或许在子女们看来是对老母亲最好的安排,但是五年来,老母亲都不能接受这个现状,并且为之痛苦得想轻生,那么,作为子女,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到老母亲的心情,做出其他的安排?

比如说子女轮流照顾母亲,或者请一个可靠的保姆,毕竟这位老太生活还能自理。

这样将母亲强行关进养老院,让她的晚年过得如此痛苦,于心何忍,于心何安?

什么是为一个人好,那就是让她感到快乐,感到幸福

每个人都会老,我们都需要去安置自己的晚年,父母的现在,就是我们的将来

而养老,不应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事,还需要整个社会去关注。

未来,希望会有更多扶助措施出台,来规范、改善整个养老环境。

那么,你会如何安置你的晚年呢?

91岁老人不想进养老院,有错吗?抱团养老,养儿防老,何为归宿


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和心情故事。我是丁小米,一个爱码字的佛系“码农”。这里有情感故事、人生感悟、影评剧评、书评,还有不定期分享的创作心得。喜欢就关注我@丁小米Amy

前期内容:

那些被看低的高知全职太太们:女性对家庭的贡献,也是价值体现

离婚不掉价:人生价值不应囿于婚姻,婚姻之外,尚可独自精彩

更多内容,请关注@丁小米Amy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养儿防老   抱团   养老院   高知   喜丧   老人   西周   老太   小米   晚年   归宿   子女   姐妹   你好   痛苦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