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生斌舆论持续发酵:比事件更值得深思的是这3类评论和1个本质

文/张小暖

“林生斌事件”已经足足发酵一周了,而且愈演愈烈;

大部分网友,把林生斌已经定性为“坏人”,已经把他本人钉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进行审判;

还有极少数网友,自认为是带着光行走的人,在为林生斌发声,觉得林生斌是被冤枉的;

说实话,我两边都不站,只站事实这边,有多少既定的客观事实,就从事实出发,为事实发声。

经过这两天对事件的进一步了解,我发现了比事件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某些人的评论,说实话,我在看到这些评论的时候,除了诧异就是惊恐。

林生斌舆论持续发酵:比事件更值得深思的是这3类评论和1个本质

第一类评论:不相信婚姻、不相信男人


网友1说:我现在都怕听到我老公突然跟我说“我给你买了份保险”这种话;

网友2说:最近一直在跟进林生斌事件,很多细节细思极恐,有时候晚上睡不着觉,看看身边的老公,也会细思极恐。

此类的留言很多,大概总结一下,就会开始不相信婚姻,开始对婚姻有恐惧感。

说实话,我当初没有因为林生斌给自己设立的“好老公”的形象,就相信婚姻有多么美好;如今也没有因为林生斌人设崩塌就开始对婚姻充满恐惧。

因为我始终明白,林生斌只是一个特例,而我们的生活都是寻常又普通的,不要去以偏概全,做一些杞人忧天的傻事。

对你的枕边人多一点信心,毕竟那是你千挑万选出来的另一半。

不要把别人婚姻的幸福与不幸,投射到自己的婚姻中,因为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林生斌舆论持续发酵:比事件更值得深思的是这3类评论和1个本质

第二类评论:疯言疯语

当我看到“镇魂塔”“锁魂井”这些网文和评论时,我第一反应是,“网友是疯了吗?”

在这个科技前沿的信息化时代,居然还有人这么迷信,更可怕的是,大家竟然对跟随这股“邪风”乐此不疲。

还有人专门去考察这口井,到底是不是“锁魂井”。

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可是,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依然有大批量的人去跟随这些迷信。

那些跟随者,到底是信徒还是出于其他原因,那就不得而知了。

虽然“林生斌事件始末”,确实有很多逻辑上讲不通的地方,但是,大家要明白一点,疑点是用来让真相水落石出的,而不是制造子虚乌有的假象的。

既然,要为这件事情发声,那就理智一点,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事件本身,有多少事实,就讲多少话,子虚乌有的迷信,千万要不要再跟了。这样,不仅不会解开你心中的谜团,还会继续掩盖真相。到头来,你跟风也只是跟了个寂寞罢了。

林生斌舆论持续发酵:比事件更值得深思的是这3类评论和1个本质

第三类评论:女人要爱自己

“林生斌事件”曝出后,很多人都提出了“女人应该爱自己”。

这个观点我很赞同。

但是,爱自己不应该是时时刻刻的事情吗?不应该是一直以来坚持做的事情吗?

为什么林生斌事件曝出后,大家才明白,女人应该先爱自己呢?

是不是应该反观一下,现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女性,她们的思想还没有开化,她们还是没有做到爱自己。

所以,在林生斌事件的刺激下,才后知后觉明白了这一点。

当我们把“爱自己”当成一种本能时,就不会需要任何外界的刺激,来让我们明白“哦,原来女人要爱自己。”

希望这番后知后觉的醒悟,不要只是口号,要践行,要做到。

因为爱自己是爱生活的基础,当你有能力爱自己的时候,才会有余力爱别人。

林生斌舆论持续发酵:比事件更值得深思的是这3类评论和1个本质

1个本质:

最后想写的与评论无关,但是必须要写的一件事,就是关于“人设”的问题。

其实,林生斌之所以翻船,本质就是因为,他给自己设立了巅峰的“好老公人设”“好爸爸人设”,但是最后好像并没有完全符合,所谓“高处不胜寒”,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山顶的风景固然美,但也不是人人都能欣赏的。

林生斌舆论持续发酵:比事件更值得深思的是这3类评论和1个本质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崇尚给自己树立“人设”,因为这样确实能让自己更有辨识度,更容易让大家认识并熟悉。

可是,“人设”就真的只有好处吗?

林生斌舆论持续发酵:比事件更值得深思的是这3类评论和1个本质

最近在看鲁豫的书《还是要相信》,里面有一篇文章就是讲人设,特别应景,拿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人设”有利有弊,构建某一种人设或许真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众好感,在社会上吃得更开,但若驾驭不好,也极有可能引火烧身。


公众人物只要半推半就地接受、迎合、强化了自己的人设,就要准备接受自己的形象轰然崩塌的一天。


一个人假装清纯、高雅、爽朗、博学都与我无关,我可以喜欢或者不喜欢,买单或者不买单。我只要求他——包括我,包括每一个人,用同一种标准在法律和公序良俗的监督下小心谨慎、心怀敬畏地生活,经得起考验,对得起良心。


否则,崩塌的哪里是什么微不足道的“人设”,崩塌的可能是我们的整个人生。

所以,“人设崩塌”的人,如果跌倒,不仅仅是因为“人设”,是因为你给自己树立的“人设”和你的行为和做法欠匹配,因为失衡了,所以摔倒很正常。

林生斌舆论持续发酵:比事件更值得深思的是这3类评论和1个本质

我不建议立什么“人设”,毕竟人都是多面体,不可能只具备一种性格。再者,成年人的世界,没有那么简单,不是一句“对与错”就能说清的。

立“人设”就好像是自己给自己带紧箍咒,你只能展示你“人设”一面的性格。

那如果,你真的看中了“人设”带给你的利益和好处,那你就要随时做好,为“人设崩塌”买单的准备。毕竟,生活没有给成年人“既要又要”的权利。


作者:张小暖, 愿你我在温暖而舒心的文字里相逢不晚、共同成长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公人   舒心   本质   多面体   事件   子虚乌有   买单   迷信   舆论   成年人   说实话   真相   好处   事实   婚姻   网友   林生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