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送了十年快递 他说这比做教授更满足

一个博士送了十年快递 他说这比做教授更满足


博士送了十年快递 他说这比做教授更满足


决定放弃清华梦的时候,身高1米85的保安谭超第一次觉得自己很脆弱。

那是2011年,他第四次报考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落榜了。

收到面试成绩那天,他作出两个决定:第一,调剂到母校烟台大学,读完研究生再考博士。第二,读研的同时,租下一小片快递收发点,打零工糊口。

第二个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8年里,四通一达和顺丰相继上市,他也从一个每天送10多件货的普通快递哥变成了网点老板、菜鸟驿站站长,每天的派件量都在1000单以上。

他的博士梦也实现了。2016年,谭超考上了延边大学世界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成了中国学历最高的快递员。

这位博士快递哥赶上了快递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十年来,中国成了世界上最能剁手和快递速度最快的国家。

从2014年起,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4年世界第一。2017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了400.6亿件,快递业务收入近5000亿元。每秒钟都有1270个快递整装待发。

包裹越来越多,送得却越来越快。去年天猫双11当天,全国商家发出快递数创下8.12亿包裹的天量纪录。但在一张智能物流骨干网的驱动下,包裹如水般快速流动。

博士快递员的身份曾经带给谭超铺天盖地的质疑。但是他从来没像今天这样看好自己在做的事情。天猫双11正带来全球性的狂欢,站在商业链条最敏感的神经末梢上,他把快递抽象出和世界史相通的部分,“世界早晚连成一个整体,而快递,就是在消除距离。”

谭超的店距离烟台大学东门不到200米,这是国内离海最近的大学,夏天,常有学生图省事,直接穿着比基尼在宿舍和沙滩之间穿行。

本科、研究生都在烟台大学读书的谭超很少有去海边的闲情,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的梦想是考上清华大学,离开这里。从2007年本科毕业开始,谭超立志考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一连三年没考上,家在农村的父母扛不住了,俩人嘴上不言语,偷偷去买了两份商业养老保险。

不小心看见保单之后,醉心学业的谭超开始真正操心生计。他做了俩月房产中介,一套房子也没卖出,复习倒是落下不少。于是改做保安,相对清闲,还能复习,守着烟台大学北门的收发室,谭超开始帮老师和同学们代收一两个快递。

2011年,考研的第四年,边送快递边复习的谭超终于通过了清华大学的分数线,却还是没能通过复试。他决定调剂回母校烟台大学读研,原本用来在复习期间糊口的送快递事业,却没有就此终止,反而做出了规模。

谭超考察遍了学校附近所有的位置,磨到了一个合适的租位。在4号学生宿舍楼背面的综合商店,店主给他让出了一块十来平米的角落。这里紧挨着学生宿舍楼和教师公寓,距离东门和北门都不远,两边还有餐厅、超市和水房,人流量很大。

这10平米成了谭超的第一个驿站。每天码好快递之后,他会用手机一条条编发短信通知同学来取件。谭超建立起了离烟台大学师生最近的快递网点。

苦力送件、手写短信、等待漫长,这是他刚开始从业时抹不去的记忆。尽管如此,谭超和众多网民一样,购物习惯悄然改变着。谭超会上网购买一切能够买到的东西。小到一个螺丝刀,或者一个金刚钻的钻头——两块钱包邮。曾经最火爆的校内超市,连方便面销量都大大下降了。

每年的双11,都是快递业态的终极考验。随着菜鸟智能物流骨干网的搭建,双11签收1亿件包裹所需的时间,已经从2013年的9天,一路缩短到2017年的2.8天。

“行业正在史无前例的科技化进程中。”热衷于归纳总结的谭超博士相信,快递员在行业中的作用正在发生变化,曾经繁重的人工被技术代替,而快递员们将致力于细分市场的个性化服务,比如精确到分钟的送货,或者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延边   东门   快递   博士   清华大学   菜鸟   世界史   北门   中国   网点   包裹   教授   研究生   距离   学生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