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中的王喜光:到死也没搞清楚当主人的味道

鲁迅深刻地指出,几千年的专制等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文化是造成奴性的根源。对奴性十足的奴才进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奴性者虽卑怯,无自主性,但它对强者和弱者有着两副绝然相反的嘴脸:“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即使显着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

《大宅门》中的王喜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奴才是什么样子,他就是一个最好的参照物。

《大宅门》中的王喜光:到死也没搞清楚当主人的味道

对白景琦表面上点头哈腰,但是对下面的人却是刁钻刻薄,一毛不拔,甚至克扣仆人们的工钱拿去放印子钱(高利贷);用色厉内荏来形容十分贴切。

在《大宅门》后面的剧情中,王喜光对金钱的追求几乎到了变态的地步,妓院的老鸨子来索要妓债,被他分去一半;白景琦委托他将二奶奶做寿时乘坐的汽车卖掉,他玩了个花招将其据为己有,不妨试想一下,如果不是白景琦无意中发现并对仆人进行调查,王喜光还不知道要干出多少坏事来。

《大宅门》中的王喜光:到死也没搞清楚当主人的味道

而他也因此被赶出家门,并且在抗日战争期间被设计除掉。

王喜光的丑恶言行正如黄立对白景琦所说的那样:“他是当奴才当惯了,宫奴,家奴,亡国奴,这偶尔一得势,还真以为自己成了主子了。”

《大宅门》中的王喜光:到死也没搞清楚当主人的味道

奴才做了主人,是决不肯废去‘老爷’的称呼的,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这是对奴才做了主子而显出的嘴脸的勾勒。他又对主子沦落成了奴才的嘴脸作过揭露:“专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在这方面,王喜光表现得可以说十分到位。

王喜光做了一辈子的奴才,到了晚年“想尝尝做主子的滋味”,表面上看他曾小人得志,风光一时,实际上连条狗都不如,当他失去利用价值的时候马上就被除掉,这也是作恶多端的他应有的下场。可以说,王喜光到死也没搞清楚当主人的味道,不仅无耻,而且可鄙可恨。

虽然太监这个奇葩物种早已伴随着专制王朝的消灭彻底绝迹,但它的阴魂仍旧在华夏大地的上空游荡,不肯最后散去,在新世纪的今天,仍然有无数的王喜光们在大摇大摆地穿街越巷,作恶多端;换言之,这也是中国人国民性中最为可悲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宅门   印子钱   抗日战争   卑怯   主人   鲁迅   可鄙   国民性   作恶多端   奴性   奴才   主子   仆人   嘴脸   深刻   味道   王喜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