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科普 每次出门前才下大雨?原来下雨前是有得解释的


天文科普 每次出门前才下大雨?原来下雨前是有得解释的

踏入五月,经过好几天炎热的日子后,再受低压槽带来的连场骤雨洗礼,夏日的气息也逐渐浓厚。每逢雨季,早上来临的暴雨总令人猝不及防,已出发上班上学的市民就算带了雨伞都会被狂风骤雨弄得浑身湿透,好不狼狈。

最近值夜班看著雷雨在广东沿岸生成的过程,我依稀想起有这么一段趣事——小时候每当在深夜被雷声吵醒后,我便会到客厅开电视,一边似懂非懂的看著黑白粤语长片,一边留意著在画面角落的暴雨警告标志,直到转为红色暴雨,才安心去睡觉(不然还是要打着瞌睡乖乖上学)。我当时就有一个迷思,深夜来临的雷声,是否就是停课的前奏?到底暴雨是不是专挑在早上出现?


天文科普 每次出门前才下大雨?原来下雨前是有得解释的


天文科普 每次出门前才下大雨?原来下雨前是有得解释的


天文科普 每次出门前才下大雨?原来下雨前是有得解释的

在过去的统计(1992至2010年),红色和黑色暴雨警告在上午(00至12时)的生效时间,分别是下午(12至24时)的1.5及2.5倍。而在2000至2019年,以每场暴雨首次发出红色及黑色暴雨的时间来算,上午发出次数更分别是下午发出次数的约2倍和1.5倍。从统计数字看来,早上发生严重暴雨的机会似乎较大。


天文科普 每次出门前才下大雨?原来下雨前是有得解释的

先从季候风说起。季候风是海洋和陆地温差造成的大气低层气流,每年到了五、六月,广东沿岸的盛行风会从源自陆地的东北季候风变成源自热带海洋的西南季候风。西南季候风的暖湿特性,为强对流提供了有利的能量和水汽条件。

暴雨属强对流天气,但在早上出现的触发机制,学术界仍未有共识。曾经有研究指出,在夜间,洋面及沿岸的暖湿西南风维持大气低层相对较暖,但云顶却会因辐射冷却而降温,越夜越冷,使大气低层和云顶的温差扩大,可以增加大气的不稳定性。

此外,西南风在沿岸地区的汇聚也有助暖湿空气的抬升,可以加强对流发展。随著这种触发对流的机制在日间减少,沿岸地区骤雨亦会普遍减弱。同时,内陆地区日间升温较海洋快,高温会触发对流,这便解释了内陆地区的骤雨为何多出现在下午。当然,触发或加剧强对流的条件,还有高空辐散、垂直风切变等,但相对而言这些因素受日际变化的影响较少。

虽说夏季的暴雨泰半发生在早上,但市民在其他时间也不要掉以轻心,雷雨发展迅速,经常会不请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西南风   季候   雨前   骤雨   日间   温差   内陆   广东   雷雨   暴雨   天文   大气   大雨   门前   早上   海洋   红色   下午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