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号称是轩辕重出武圣人,总门长普渡在这三个方面比他高明

江湖高手对武圣人于和的武学造诣都非常敬佩,也正因为于和的武功已经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江湖名宿在排列武林天榜之时才把他放在首位。于和号称是“横推八百无对手,轩辕重出武圣人”,这一旷古烁今的绰号让他成为傲视武林的第一人。

于和号称是轩辕重出武圣人,总门长普渡在这三个方面比他高明

武圣人于和对于武功的理解也比较到位,他把修习内功放在第一位,轻功次之,在招数上不求奇门怪式,但求对天下分门别类的武学做到博而广地了然于胸。很多绿林人都觉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因为即便是你的身法与招数再快,如果打不动对方也是徒劳。

一、注重内功根基的武圣人于和

书中有一种快如暗器的武功名为百步神拳无影掌,老剑仙陶福安就会这种数丈之外就可以伤人于无形的气劲掌法,但是单田芳老先生在评书中曾多次强调,这种掌法打一般剑客非常省事,但是如果遇到武圣人于和这样的高手即便是打中了对方也没用,因为对方的内功根基太深压根就打不动,甚至武圣人于和的顶门大弟子金灯大剑夏遂良的内功根基也已经到了这种程度。

在金庸武侠中也同样如此,《天龙八部》里的顶级武者扫地僧就是把少林内功练到炉火纯青,在对敌时可以运功形成了无形气墙,连天下第一的外功降龙十八掌也无法突破这种顶级气功形成的壁垒气劲,萧峰之所以能用降龙掌震伤扫地僧,这主要是因为扫地僧忙于掌打萧远山而没运功抵挡降龙掌。

把轻功放在次等地位是比较合理的,对于高手过招而言,内功根基相仿的情况下,谁的轻功身法快谁就会占据优势,因为身法足够快的话是可以化解任何武功上的任何招式的,这一点可以在武圣人于和与老剑魔金昌比斗时最为明显,倘若金昌与于和进行你一招我一式的比武较量的话,金昌可能支撑不了多久便会败给武圣人于和。

金昌凭借高超的轻功来躲避于和的连番进攻,这很明显是用了游斗的方法,于和眼见金昌的轻功身法快过自己,他便采取稳扎稳打的方法与金昌打持久战拼根基,可是金昌早就料到了于和的心理,深谙小巧之能的金昌用了三十几个回合便摘走了于和背后的碧血鸳鸯剑,这让身为武圣人的于和颜面扫地无法再与之比斗下去。

不得不说金昌这一招心理战非常奏效,但无论是《白眉大侠》还在《龙虎风云会》中都多次强调,论武功天下能超过武圣人于和的没有一位,自然老剑魔金昌也包含在内,虽然这一场比试于和丢了面子却没有败阵,于和能一个人敌得住八十一门总门长普渡与长发道人雪竹莲的联手,足见于和的内功根基,他不愧是一位笑傲江湖的武圣人。

于和号称是轩辕重出武圣人,总门长普渡在这三个方面比他高明

八十一门总门长普渡在武林天榜中的排名仅次于武圣人于和,论声望普渡也要比武林公认的武圣人要逊色一点,虽然普渡是八十一门的总门长,但是真正统领武林的却是武林三圣轮流值班,这武林三圣除了武圣人于和与总门长普渡之外,还有在武林天榜中排名第三的长发道人雪竹莲,说得直白一下,普渡这个八十一门的总门长的实权被分化到只剩下三分之一。

二、八十一门总门长普渡的阳谋

三鱼在以前的文章里提出过一个推论,“普渡让他的顶门大弟子白云剑客夏侯仁收白云瑞为徒,这是普渡针对武圣人于和布下的一枚棋子”,有书友可能会觉得这多少有点阴谋论的味道,其实三鱼觉得如果说这是一场算计的话,那么普渡隔代收白云瑞为徒孙之举不是阴谋而是阳谋。

人们一看到“以某某为棋子”的话语,心底就会隐约生出几分见不得光的阴冷之感,其实“世事如棋,乾坤莫测”大可不必,因为有时妙手下得一步好棋有“止兵戈、戡风波”的效果,总门长普渡妙用白云瑞下的这一步棋本就是有意提醒武圣人于和应该要约束自己手下的门人弟子。

于和的门人弟子良莠不齐却从不清理门户,普渡既是于和的大师兄又是武林的名誉首领(总门掌),他如果直接出面去帮小师弟于和去清理门户,这样难免伤了师兄弟之间的感情,所以普渡让白云瑞以开封府或朝廷的身份来出面惩治于和门下兴风作浪之人就比较得体一些。

武圣人于和为了在江湖上壮大自己的势力有点有教无类的苗头,诸如三尺地灵魔陆昆、飞天神魔陆青、九头神雕纪成达这类在江湖上兴风作浪绝非善类,可他们都常年在碧霞宫受到武圣人于和的庇护而飞扬跋扈。莲花门内又出现了不少绿林飞贼,更有甚者去帮助占山为王的大寨主去勾连西夏妄图对大宋起兵戈,身为八十一门总门长的普渡自然就无法坐视不理了。

普渡着手培养一个白云瑞去解决这场风波是无可厚非的,白云瑞的下山是普渡针对武圣人于和的“不作为”而敲的一个警钟,然而白云瑞以上三门总门长接班人的身份加入开封阵营后,这却让耳软心活又倔强执拗的武圣人于和产生了误判,后来把开封府与莲花门的矛盾逐渐演变成了上三门与莲花门风暴,八王擂一把火直接烧到了小蓬莱碧霞宫。

于和号称是轩辕重出武圣人,总门长普渡在这三个方面比他高明

三、总门长普渡比武胜于和高明之处

如果对比一下总门长普渡与武圣人于和的话,不难发现普渡在三个方面都要比于和高明一些。其一,从门人弟子的德才兼备上来看,普渡远超过武圣人于和,当老师的不仅要传艺还应该注意徒弟的德修。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普渡的四位弟子被称为峨眉四大名剑,而武圣人于和的四位弟子虽然武功出众但是德修都一般,夏遂良虽然被武林人称为“大剑”而非“名剑”,主要原因是差在品格上,这一点可以参照《雍正剑侠图》里的无形大剑万俟羽修与四大名剑、乾坤八大名剑的声望差距,九头神雕纪成达在八王擂一出场就露着满脸的骄横与歹毒,这号人竟然也是武圣人于和的徒弟。

到了《龙虎风云会》中,武圣人于和还有两位徒弟,其中一个是一气仙孔亮,另一个是八臂哪吒罗霄,孔亮看上去道貌岸然内心却十分狡诈狠毒,实属一个忘恩负义之辈,而罗霄未出徒就心高气傲目中无人,见到金灯大剑夏遂良这位大师兄毫无亲切可言。单从武圣人于和收徒弟传艺不德这一点看,于和就比他的大师兄普渡差得很远,在偌大一个碧霞宫里,似乎只有一个护法飞天灵狐潘炳辰还算仁义。

其二、普渡很会识人,而武圣人于和在这一方面就差很多。普渡虽然是八十一门的总门长,但是他并不能左右上三门总门长的人选,这一点可以参见《三侠剑》中八十一门总门长是欧阳修而上三门的总门长是今古圣人艾莲池(后来艾莲池传给了爱徒昆仑侠胜英),白云剑客夏侯仁能成为上三门的总门长,这应该很大程度上是夏侯仁自己的努力,另外夏侯仁是江湖上公认的仁人剑客也是客观原因之一,普渡收的顶门大弟子夏侯仁虽然武功不及于和收的顶门大弟子夏遂良高,可是论江湖地位与名誉,夏遂良比夏侯仁差得远。

于和号称是轩辕重出武圣人,总门长普渡在这三个方面比他高明

于和最终被上三门与莲花门的风波吞噬,其主要原因是于和自己种下的恶果,因为他收罗门人弟子有教无类,他却忘了考察这些门人的品性,他教出的徒弟如果品性不好的话,其能耐越大对江湖武林的危害也就越大,当然对师父的害处也越大。

最初,石宝山带着夏遂良上峨眉山打算拜师时,普渡先看了看夏遂良的武功,又仔细考察了一下夏遂良的言行举止,最后他托词刚收了白一子为徒而没有精力再收夏遂良为徒,不得不说普渡在识人方面的确高人一筹,而夏遂良跟着石宝山到了小蓬莱碧霞宫时,武圣人于和一看夏遂良天赋异禀是习武的好苗子就直接收下了,压根就没有考察夏遂良的品性如何,这足以看出于和与普渡的差距。

其三、武圣人于和的气度不如八十一门的总门长普渡。武圣人于和虽然耳软心活有些偏听偏信,但这并不是他最致命的缺陷。当武圣人于和发觉上三门与莲花门的风波愈演愈烈之时,他派人到江湖上了解了这场恩怨的缘由,可是当金灯大剑夏遂良、卧佛昆仑僧、三教堂的詹明奇和方天化两位堂主等人不断在他面前搬弄是非之时,于和作为武圣人居然一怒下了法牒去峨眉山调白云剑客夏侯仁来他所在的小蓬莱碧霞宫说明原委,这未免有失武圣人的风度,也丝毫没有顾及大师兄普渡的感受。

夏侯仁毕竟是人家普渡顶门大弟子,于公应该与人家当师傅的打一声招呼,于私普渡毕竟是总门掌,你调上三门的总门长问话,如何能不通知一下八十一门的总门长呢?于和这一处未免太不把身为八十一门总门长的大师兄放在眼里,然而普渡却把这口气咽下去了,这也是火爆脾气的小剑魔白一子带着佛光剑怒闯碧霞宫的主要原因。

于和号称是轩辕重出武圣人,总门长普渡在这三个方面比他高明

当群侠齐上小蓬莱碧霞宫之时,武圣人于和面临众叛亲离又孤立无援的境地,普渡在于和陷入绝境之时出场,为了给彼此一个台阶下,他这才要求武圣人于和能和大家认个错,如此一来普渡以八十一门总门掌的身份足可以让这场风波立刻平息,然而武圣人于和却觉得自己咽不下这口气而横剑自殁。

虽然武圣人于和宁折不弯的性格令人惋惜,但是这并不是因为他一身傲骨,说白了于和是因为他孤傲的性格与睥睨天下的心态注定了他不懂得“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道理,回想到于和纵容夏遂良等人摆八卦四象阵又私自扣押夏侯仁在前,于和多少有点“眼见别人点灯问罪,自己放火却死不认错”的味道,单从气度与心胸上来看,于和这位武圣人无法与八十一门总门长普渡相提并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普渡   圣人   金昌   蓬莱   轩辕   武功   这一点   门人   内功   根基   徒弟   剑客   弟子   夏侯   风波   江湖   高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