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拿什么摘掉精神上的穷


01.


最近 ,“中国7亿多人摆脱贫困”上了热搜第一。


打工人:拿什么摘掉精神上的穷


随着贵州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国22个省市贫困县全部摘帽。


打工人:拿什么摘掉精神上的穷


这是一件很鼓舞人心的事。


要知道,8年前的2012年,我们尚有832个贫困县。


打工人:拿什么摘掉精神上的穷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7.5亿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


然而,也少部分网友觉得自己“很穷”,“赤贫”“仍在吃土”。

能上微博参与讨论的网友,绝大部分是不属于贫困范围的。

虽不至于贫穷,却依然对物质怀有不安全感。


这和最近流行的“凡尔赛文学”形成鲜明对比:


打工人:拿什么摘掉精神上的穷


一边是“不经意间”炫耀生活的优越;


打工人:拿什么摘掉精神上的穷


一边是手握iphone上着微博,抱怨生活的贫穷。

本质上,都暴露了内心底气的不足。


另一方面,大家也开始把注意力从物质转到精神层面。


这契合了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满足“生理”、“安全”初级阶段的需求后,会向往“自我实现”等中高级精神需求。


那么如何能达到精神上的愉悦呢?


02.


也许我们可以从李小刚身上找到答案。


视频加载中...


只听声音的话,我会觉得这是一段专业的诗朗诵,又或者是主持人大赛选手的才艺表演。

学播音的朋友听了后,指出他的吐字并非完美,前后鼻韵不太分,普通话至多是二乙水准。

看热闹的我和看门道的朋友,一致在这段《再别康桥》中感受到了告别与寻梦的朦胧美,以及李小刚对诗朗诵的热爱。


视频中,一身工装的李小刚穿着与万千农民工人无异。

他来自陕西神木,是一名开装载机的工人。

工友说他“不像个文化人,只是个受苦人”。


打工人:拿什么摘掉精神上的穷


要说有特别的地方,就是他的爱好了吧。


打工人:拿什么摘掉精神上的穷


李小刚坚持自学朗诵十余载,自创《砖为你读诗》工地朗诵栏目,以短视频的形式上传到快手,吸引不少粉丝。连央视主播海霞老师也关注到了他,在网络上发布“寻人启事”,表示要一起交流朗诵心得。


打工人:拿什么摘掉精神上的穷


都说诗歌表达了人的思想愿望。

和徐志摩一样,李小刚内心也向往真善美,追求自由和理想。

得益于短视频时代,他的才情没有被埋没,被世人所看见。


互联网与短视频产业的发达,让许多李小刚一般身怀绝艺却默默无闻的普通人,闪闪发光。

他们不再深藏人群,将热爱与坚持拿出来拼成耀眼的星海。

每一个璀璨熠熠的逐梦人,都值得被看见。


03.


我们为什么会对李小刚感兴趣?

是他工地装载车司机的身份与诗朗诵的爱好给人的意外感。

是他在繁忙的工作家庭生活外,依然保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是他满身尘土却一身诗意,十几年专注于自己所爱。


在这个追求速度,推崇赚快钱,热搜内容每小时都不同的大环境下,他的“格格不入”令人动容。

《新闻联播》主持人海霞老师也对李小刚产生了好奇,与他进行了一场对话。


打工人:拿什么摘掉精神上的穷


对于这次会面,海霞老师很期待。

我们能在李小刚念诗时,瞧见她托腮遇知己的神情。


打工人:拿什么摘掉精神上的穷


李小刚朗诵完毕后,海霞老师发自内心地为他鼓掌,

并且由衷地赞赏他。


打工人:拿什么摘掉精神上的穷


两人合作朗诵时,我们没有看到“专业选手”对“扫地僧”的碾压,而是看到了怀有共同爱好的伙伴,十分默契地完成了作品,给听者愉悦的享受。


海霞老师说在和李小刚的沟通交流中感觉到他不在意物质,更在意精神上的愉悦。


打工人:拿什么摘掉精神上的穷


在李小刚身上,我们能看到热爱和坚持的力量。


他和家人蜗居在1000多元一个月的出租房。

周围对他的爱好也并不完全理解。

妻子在镜头前委婉表示比起诗歌,赚钱更重要。

工友们直接说他是个怪人。

这些都没有影响到他听从内心,继续着朗诵的爱好。


诗朗诵外的李小刚,普通得平凡无奇。


打工人:拿什么摘掉精神上的穷


在不读诗的时候,他开装载机,蹲在墙根吃工地上的大碗饭,臊子面,是一位的民工。


而当他读起诗歌来,就完全不一样了。

工地上满地黄土,他头戴三角锥,读“大风起兮云飞扬”,慷慨豪迈,装扮破落却丝毫不显滑稽。


打工人:拿什么摘掉精神上的穷


对于更多的普通人,就如海霞老师在对话结尾处所说的一样,只要自己内心坚持这种爱好,我们的生活,也许就不再会是平凡的、单调的、枯燥的、艰辛的,会从中看到一份灿烂的亮色,会让人生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04.


李小刚对走红是克制、冷静、客观的。

诗歌、文学对他的影响不仅外显成能够抑扬顿挫地读诗,而且也让他的思考更加深刻。

参加完央视节目后,他带着妻儿游览北京。


李小刚儿子在鸟巢面前发出感慨:

北京太大,家里太小。

而李小刚自己将日常生活比作一片湖,和海霞老师的对话比作一颗石子。溅起水花后,慢慢还是要恢复平静。

回到陕西神木后,李小刚继续开着他的装载机。

休息时间他将手机架在轮胎上,蹲在镜头前手捧红砖朗诵着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打工人:拿什么摘掉精神上的穷


就和走红前一样,为了给他的“老铁们”上传最满意的作品,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录制着。


唯有不忘初心,保持热爱,方得始终。


05.


除了李小刚,这两年我们在网上见着不少坚持自己所爱的农民工朋友。


打工人:拿什么摘掉精神上的穷


比如在东莞图书馆看了12年书的吴桂春。


打工人:拿什么摘掉精神上的穷


比如摔断腿被迫回村后重拾泥塑爱好的朱付军。

这些人让我们看到了在平凡中心怀梦想与希望的顽强生命力。


再回到李小刚本身。

他让我们看到优美的诗朗诵,不仅是文艺青年的专属,也可以是工地民工的热爱追求。

他分享的不仅是自己的爱好,也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方式。


每个普通人都被赋予表达权。

我们的见解值得被听见,我们的才艺值得被看见。


李小刚作为一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民工,能熟练利用短视频记录传播自己的爱好,分享自己的作品。

让数以万计的人来欣赏他的才华,成为他的粉丝。

这在快手短视频平台火起来之前,是难以想象的。


很高兴在今天,这一切变得理所当然。


-END-

打工人:拿什么摘掉精神上的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神木   快手   工友   陕西   工地   普通人   愉悦   贫困   诗歌   贫困县   工人   物质   内心   平凡   老师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