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耳猕猴是假悟空?不!最终那个死的,曾叫齐天大圣

六耳猕猴这段故事,有人说是猴子为了和如来佛谈价钱而玩一把变身,又有人云是佛界的背后操纵,其实是拿假猴顶替了真猴。

在司马看来,这些都是胡扯。要知道《西游记》开宗明义,开始处孙悟空的恩师菩提老祖,讲的就是一个心字。“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山”,也是蕴含一个“心”字,而在整个西行路上,孙悟空更是被作者在章节题目中以“心猿”二字代称。

什么是心?心就是意念。

六耳猕猴是假悟空?不!最终那个死的,曾叫齐天大圣

且容司马从头道来。

故事依旧从孙猴子与唐僧的那场争吵说起,打死几个恶贼,便遭唐僧的紧箍咒儿乱念,不得不起在空中。这便是第五十七回的开头,事实上也就是从这时起,猴子的心便乱了,换句话说,这便出现了“猴”格分裂,你且看这书中文字:

“孙大圣恼恼闷闷,起在空中,欲待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见笑;欲待要投奔天宫,又恐不容久住……”

书中字面上,看似猴子最终的选择是去了南海观音那里。可实际上,去南海的,只是猴子的一面而已——而另一面,或者说是猴子性格中比较顽劣不愿受束缚的一面,这便依旧在唐僧附近,且看和尚又气又饥又渴,指派八戒去取水,不一会又让沙僧去找八戒——好吧,这时节,猴子的这一面便下来了,我们姑且称它做“孙猴的反抗面”,简称“反抗猴”。

“反抗猴”一见唐僧,起初也是求情,说师傅你闹了这么久气也该消了,俺给你打水来了。可未曾想老唐气劲实在大,居然一口回绝。“反抗猴”这便火了,心想俺老孙自从五指山下出来,一路帮你除妖平魔,你个死鱼脑子咋没一点改进啊,就算不改进也该记恩啊!于是恶向胆边生,一棒打晕了唐僧(请注意,他是拿金箍棒打的,若真是妖怪,一棒下去唐僧还能活么?就是因为是真悟空,只是发怒而已,所以才棒下留命)。

六耳猕猴是假悟空?不!最终那个死的,曾叫齐天大圣

打晕之后,“反抗猴”便寻思了,我在五指山下,可是答应了观音要带个和尚去西天的——于是一转念,他便带了唐僧的包裹回花果山去也!

什么意思呢?“反抗猴”的打算就是重组西游团队,不要这唧唧歪歪的唐僧,咱另搞一个光头,反正西游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取经,你把经取回长安不就行了,管他是不是原来的唐僧呢!

从根本上说,孙猴的这一面,才是当年大闹天宫的那个孙猴,才是敢于推翻旧秩序的那个齐天大圣。而留在观音菩萨的那边的孙猴另一面,则是服从于权威、服从于现实,不敢抗争的奴性一面,那个,实在不是我们所喜爱的孙悟空。

简单说,一面是自我,一面则是社会。

结果,闹到最后,孙猴的“猴”格分裂终于到了彼此面对的时刻,无论如何,你必须舍弃一面!也正是因为都是孙猴,所以满天神仙都无法辨别,照妖镜照不出,地藏王的谛听也不好说,都是你自己,让我怎么说?

这个难题,最终便到了如来面前。

如来笑,这是什么难题啊?对于我而言,我需要的是那个乖乖听话、完成我交付使命的孙猴子,而不是那个大闹天宫、敢打敢闹的孙猴子——自然,想是这么想,话却不好这么说。于是,如来便扯了一个六耳猕猴的犊子,说这两个孙猴,只有一个是真的,另一个却是假的!

如来这么说,便是给孙猴一个警告:你必须解决你的矛盾面,把你那些反抗啊独立啊什么的都消灭掉——这是警告,也是现实,现实呈现在大家面前,便是其中一个分身被盖在了金钵盂下,把钵盂揭开,孙猴便只能接受现实:保守的猴子,一棒打死了自由的猴子!

孙悟空的心学修炼,也到此终于得到了结果——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实际上说的就是这么一件事。就如同《大话西游》的结尾一般,心中尚有“情欲”二字的孙猴不见了,屏幕上只有一个唐僧取经的武装护卫,只不过他的名字,也叫做孙悟空而已!

六耳猕猴是假悟空?不!最终那个死的,曾叫齐天大圣

这么说吧,打这集起,齐天大圣死了,只留下一个孙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三星   猕猴   齐天大圣   如来佛   水帘洞   悟空   钵盂   司马   唐僧   西游   南海   花果山   如来   猴子   现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