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教育现状“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

这几天,关于留学生的话题热度仍然不减,也有很多的专业人士分析了一些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总之我们在留学生问题上,确实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中国大学教育现状“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

人民网有这样的文章:为留学生配学伴 不是自卑就是自作多情

文章说:改革开放40多年来,留学生已极为常见,不管是中国学生到外国,还是外国学生到中国,每年不计其数。我国众多高校,尤其是211以上的,几乎每个学校都有成群结队的留学生。唯山东大学如此厚爱外国留学生,在笔者看来,这不是自卑就是自作多情。

中国大学教育现状“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

再看看澎湃评论员的文章:公众对此提出质疑,反映出社会对留学生“超国民待遇”的反思。一个可以参照的事件是,就在这两天,福建一名留学生骑电瓶车违规搭载一名女子,被拦下后推搡交警,不仅引发了网友的争议,也引起了多家主流媒体的批评。人们不但批评这位留学生的违规行为,也对警方仅采取批评教育的处理方式颇有微词。在多数人的眼里,那位留学生明显受到了“优待”。

再看看首都师范大学的一则新闻:

中国大学教育现状“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

看明白了吗?

首都师范大学,游泳池前的通知,在通知上明确了留学生30元,教师60元。咨询管理人员后告知,首师大的中国学生不能去游泳馆。

各位看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呢?我真的无语了!

有评论这样说:不要以为这样做,留学生就感恩戴德热泪盈眶说你好了,越是没有原则,越拿超国民待遇处处惯着,越让人看不起。世界一流大学是怎么塑造出来的?是高高的门槛和严格的学术要求,是硬的文凭,是学术在权力和商业面前站得笔直的腰。什么叫硬,就是“平等的严厉”不为任何人而改变,不会为任何人降低门槛,不会为任何人改变规则,不会给任何人超国民待遇。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凭本事考,凭本事拿奖学金,凭本事在一所大学立足,靠人品赢得伙伴,靠学术成果赢得尊敬。大学越是这么硬,越让人高看一眼,让留学生觉得进入这样的大学学习是一种荣誉。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再来让我们看看清华大学的一则消息:今年开始,清华大学录取本科留学生,不再采用笔试,转而采用申请审核制。也就是说,外籍学生若想报考清华大学,只须“报”,不用“考”了。此举引发了舆论热议,很多网友都抱怨“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

先来看看政府奖学金的数额吧!

中国大学教育现状“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

有文章指出:教育部为来华留学生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奖学金体系,具体有有六类奖学金。包括六大类:中国政府奖学金、地方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学校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其他奖学金,(http://t.cn/R1fl29Q),很多学校奖学金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

看了这些,让很多的国人吃惊吧!

到了2019年了,我们的教育也应该反思一下了,一味地崇洋媚外,是绝对不应该的,中国人要有这个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山东大学   清华大学   寒窗   自作多情   国籍   奖学金   留学生   中国学生   本事   国民   待遇   批评   现状   外国   学术   原因   学校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