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战争纷起,百姓民不聊生

东汉朝廷以刘尚、赵代怯懦不前定罪,一并征召下狱,免去官职。谒者王信统领刘尚的军队,驻守袍罕,谒者耿谭统领赵代的军队,驻守白石。耿谭发布悬赏,羌人各部落中有不少人前来归顺。迷唐见大势已去,非常恐惧,就请求投降。王信、耿谭接受了迷唐的投降,撤去军队,派迷唐到朝廷进见。其他不满二千人的部族,饥饿窘困,不能自立,就安置到金城境内居住。汉和帝刘肇命迷唐率领本部族,回到大小榆谷。迷唐觉得汉军在黄河上面造了桥,随时可以前来攻打,原先的地方不能再住,就以部族的人饥饿为借口,不肯远出边界。吴祉等人赏给迷唐很多金帛,让他购买谷物牲口,催促其尽快出边界,部族内的人更加猜疑,惶恐不安。

东汉末年,战争纷起,百姓民不聊生

永元十二年(100年),米唐终于再次反叛,还胁迫湟中的各部胡人,抢掠而去。王信、耿谭、吴祉等人都因此获罪,被征召回京,酒泉太守周鲔接任校尉。第二年,迷唐又回到赐支河曲。起初,累姐部落投靠东汉,遭到迷唐怨恨,攻打并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这样一来,不但累姐部落与迷唐结下仇恨,其他跟随的部落也越来越少。这年秋天,迷唐又率领军队进攻边塞,周鲔与金城太守侯霸集合各郡部队,以及附属国湟中的月氏各部胡人、陇西的羌人牢姐部落等,一共三万人,出塞到允川(今青海青海湖东南、贵德县西北的黄河以北地区),进攻迷唐。周鲔坚守军营,侯霸的部队冲入敌阵,斩杀了四百多人。羌人部众死伤惨重,部族瓦解,六千多人投降,被分别迁到汉阳、安定和陇西居住。迷唐自此衰弱,剩余部众不到一千人,只好远渡赐支河首,傍靠发羌居住。

东汉末年,战争纷起,百姓民不聊生

第二年,周鲔犯怯懦罪被征召回京,侯霸接任校尉。安定投降的羌人烧何部落胁迫其他部族的几百个羌人反叛,被郡兵消灭,把弱小的羌人全部没收为奴。自此,西海以及大小榆谷附近,再也没有羌人入侵。喻麋相曹凤上书,提出广设屯田,断绝羌胡交关之路,说:“西戎为害,前代对此忧虑,臣没法叙述古代的事情,姑且用眼前的事情说吧。自建武以来,羌人触犯法律的人,经常从烧当种开始。之所以这样,因为他们住在大小榆谷,土地肥沃,又靠近塞内,各部族容易做非法的事情,不容易攻打他们。向南占据钟存藉以扩大力量,北面凭藉黄河作为险要,又有西海鱼盐方面的有利条件,依山傍水,可以扩大田地和积蓄,所以能够强大,经常在各部族中称雄,依仗势力和勇猛,引诱招揽羌胡之人。现在烧当羌衰败窘困,相援的同伙失败沮丧,亲信附属叛离,剩下能够打仗的不过几百人,逃亡流窜,远去投靠发羌。臣认为,应当趁着现在,恢复设立西海的郡县,谋划巩固大小榆谷,广泛设立屯田,切断羌胡联络的道路,遏制断绝那些狂妄狡猾之徒窥伺觊觎的念头。同时,种植谷物,使边境富裕,减省运输方面的劳役,国家就可以不用为西部担忧了。”

东汉末年,战争纷起,百姓民不聊生

东汉朝廷商议之后,认为此策可行,于是拜曹凤为金城西部都尉,率领被流放的人组成的士卒,驻守龙耆(今青海海晏县)。后来,金城长史上官鸿上书,请求在归义、建威设立二十七部屯田,侯霸也上书,要求在邯水东西两岸设立五部屯田,增加留、逢二部屯田。汉和帝刘肇都听从了,在黄河两岸布列屯田,合起来有三十四部。由于东汉朝廷始终没有解决羌人反叛的根源,就在曹凤的屯田策略逐步实施,初见成效之时,汉安帝刘祜永初年间(107—113年),羌人各部族又起兵反叛,爆发了更大的叛乱,屯田不得不随之终止,曹凤的愿望遂成为泡影。迷唐部众离散,不久死去,他的一个儿子前来投降,所属还不到几十户。东汉中后期,西北各地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羌族大叛乱。

第一次,永初之变(107—118年)。

延平元年(106年)九月,西域各国反叛汉朝,在疏勒(今新疆奇台县石城子遗址)攻打西域都护任尚。任尚上书朝廷求救,东汉朝廷命令刚被任命为西域副校尉、正在上任路上的梁慬,率领河西敦煌、武威、酒泉、张掖四郡羌、胡骑兵五千人,急速前去救援。梁慬还未到达,任尚已经解围。东汉朝廷征召任尚回京,任命骑都尉段禧为都护,西域长史赵博为骑都尉。段禧和赵博驻守它乾城(今新疆库车南)。梁慬认为它乾城小,不牢固,于是用诈术游说龟兹国王白霸,声称愿意进入龟兹,和他共同守城。白霸不听龟兹官员和百姓的极力劝阻,同意了梁慬的建议。梁慬进入龟兹城后,派将领急速前去迎接段禧和赵博,合兵一处,共八九千人。

东汉末年,战争纷起,百姓民不聊生

龟兹的官员和百姓一同背叛了龟兹王白霸,与温宿、姑墨两国联合造反,军队达数万人,一同围攻龟兹城。汉军出城迎战,大破联军,交战数月,联军兵败退走,梁慬乘胜追击,共斩杀一万余人,生擒数千人,骆驼畜产数万头,平定了龟兹局势。龟兹是保住了,但通往中原的道路已被堵塞,命令、文件无法传递,东汉朝廷对此感到担心。永初元年(107年)五月,东汉朝廷商议,决定撤销西域都护和屯田官兵,派骑都尉王弘征发金城、陇西、汉阳三郡的羌人担任随军护卫和杂役,将梁慬和段禧、赵博以及伊吾卢(今新疆哈密市西北四堡)和柳中(今新疆鄯善西南鲁克沁)的屯田官兵接回汉朝本土。

东汉末年,战争纷起,百姓民不聊生

当时羌人大多数都已迁到内地,分散安置在边境各郡县,受到汉族官僚、地主豪强的欺压盘剥,仇怨日深。羌人不甘驱使,又害怕远征不归,行至酒泉时,不愿前行,纷纷四散逃走。东汉政府命令沿途各郡县围追堵截,一时间,大批羌民惨遭屠杀,羌人的庐舍、毡帐被烧毁。官军的野蛮行径立即引起西北羌族各部的震惊愤怒,住在安定的东号的儿子麻奴兄弟,以及勒姐、当煎的大头领东岸等人纷纷逃出迁徙地,向西出塞,同时互相联络,一起暴动。先零羌的一支部族在首领滇零的带领下,与钟羌各部族一起,大肆侵掠,切断了陇中道路。此时的羌人已经归顺好长时间了,早没有了武器镗甲,装备非常简陋,有的人就拿了竹竿木棍代替戈矛,有的人背着木板几案当作盾牌,甚至有的人手拿铜镜,也算是武器。

东汉末年,战争纷起,百姓民不聊生

但东汉郡县官吏胆小害怕,面对这样的队伍也不能制服。冬天,东汉朝廷派车骑将军邓鹭为主帅,征西校尉任尚为副,率领五营以及三河、三辅、汝南、南阳、颖川、太原、上党的部队,总共五万人,驻守汉阳,准备进讨叛军。永初二年(108年)春天,各郡的部队没来得及赶到,几千钟羌人先在冀县西边打败了邓鹭的军队,杀了一千多人。校尉侯霸由于羌人反叛而被征召免职,由西域都护段禧接任校尉。这时梁慬正好从西域率军回到敦煌,东汉朝廷下诏,命梁慬留下,作为各路兵马的援军。梁慬到达张掖郡的日勒(今甘肃永昌县西北),羌人叛军一万多人攻打亭候,杀死劫掠吏人。梁慬进兵攻击,把他们打得大败,并乘胜追到昭武(今甘肃临泽县),羌兵四散逃走,只有十分之二三的人得以逃脱。

东汉末年,战争纷起,百姓民不聊生

等到了姑臧(今甘肃武威),羌人中有权势的三百多人到梁慬处投降,梁慬对他们进行慰问安扶,遣回故地,河西四郡重又安定下来。这年冬天,邓鹭派任尚和从事中郎司马钧率领各郡部队,与滇零等几万人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县)交战,任尚军大败,损失了八千多人。先零羌等部在滇零的率领下,向北进军,占领了北地郡郡治所在的富平县(今宁夏吴忠市西南),以这里为根据地,仿照汉朝建立政权,自称天子,建立年号,封官授印,拜同部羌人狼莫为军师,招集武都、参狼、上郡、西河各混杂居住的部族,势力一时大为强盛。叛军向东侵犯赵(今河北邯郸)、魏(今河北磁县南),向南进入益州,杀害汉中太守董炳,又入侵抄掠三辅(今陕西关中地区),切断陇中道路。梁慬屯兵金城,听说羌兵转去侵犯三辅,迫近园陵,立即引军反攻,转战于武功(今陕西眉县)、美阳(今陕西武功县),连续击破羌兵,全部夺回被掠走的人口,捕获马畜财物众多,羌兵四散奔逃。战争导致物价飞涨,湟中各县一石粮食卖到一万钱,死亡的百姓更是无法计算。东汉朝廷没有能力制止,而且运输非常困难,于是下诏命邓鹭班师,留下任尚驻守汉阳,节制调度各军。永初三年(109年)春,东汉朝廷又派骑都尉任仁督察各郡屯兵,援救三辅。任仁每次作战都不利,屡战屡败,羌人乘胜推进,汉军多次受挫。当煎、勒姐部落攻破羌县,钟羌又攻陷临洮县,活捉了陇西南部都尉。

东汉末年,战争纷起,百姓民不聊生

第二年春天,滇零派人侵犯褒中(今陕西汉中西北),烧毁驿站,大肆掠夺百姓。汉中太守郑勤移兵驻守褒中。汉安帝刘祜认为,军队长期在外,未有功绩,耽误了农业生产,于是下诏命任尚率领官吏士兵回到长安驻守,撤去并解散南阳、颖川、汝南的将士,在长安设立京兆虎牙都尉,在雍县设立扶风都尉,如同西京时三辅都尉的旧例。羌人再次进攻褒中,郑勤想迎击羌人,主簿段崇劝阻,认为敌人乘胜而来,兵锋难以抵挡,应该坚守,等敌人进攻。郑勤不答应,出城交战,结果大败,三千多人被杀,段崇和门下史王宗、原展以身相护,用身体替郑勤挡住兵刃,与郑勤一同被杀。东汉朝廷于是将金城郡迁到襄武(今甘肃陇西县东南)。任仁作战多次失败,又放纵士兵违法乱纪,被朝廷用囚车征召回京,送往廷尉诏狱,死于狱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湟中   东汉   郡县   陇西   太守   西海   酒泉   西域   金城   都尉   校尉   民不聊生   部族   甘肃   朝廷   军队   战争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