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影视演员为主导的春晚小品,还是那个味儿吗?

纵观春晚小品的发展史,专业的小品演员数量和比例正被稀释,取而代之的是影视演员开始加盟小品演出。2020年央视春晚共为观众呈现7个小品,其中5个小品中影视演员的数量都超过了专业小品演员,大家觉得以影视演员为主导的春晚小品,还是当年那个味儿吗?

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已经落下帷幕,但它带给人们的话题和讨论还在持续着。

今天小编想同大家聊聊央视春晚的小品部分。

以影视演员为主导的春晚小品,还是那个味儿吗?

在此之前,小编整理了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这五个年份央视春晚小品的节目清单,以便大家更为清晰的了解春晚小品的发展趋势。(资料来源于网络,可能会有疏漏,敬请见谅!)

2000年央视春晚共有五个小品,在这届春晚中就已经有影视剧演员参与小品演出了。

以影视演员为主导的春晚小品,还是那个味儿吗?

台湾演员王思懿在电视剧《水浒传》中饰演潘金莲一角迅速走红,被邀参与小品《同桌的你》演出。

另外凌峰、文兴宇、苏岩、唐静也都不算是专业小品演员。

但文兴宇老爷子和唐静有话剧表演功底,而且文兴宇有非常丰富的喜剧表演经验。

可以看出,2000年春晚小品中影视演员的参演数量、分量还不是很高,资深的小品演员赵本山、宋丹丹、潘长江、巩汉林、郭达等还是牢牢控制着演出节奏,享有很大话语权。

这种情况基本持续到2015年左右,刘涛、瞿颖、沙溢的加盟总体上没有打破这种平衡。

以影视演员为主导的春晚小品,还是那个味儿吗?

我们再试着回想一下,当年影视演员加盟小品演出是不是很常见的现象?显然不是,影视演员参与演小品通常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存在,而且一般请的也是牛莉、刘涛这样的美女明星去搭老牌的男性小品演员。

以影视演员为主导的春晚小品,还是那个味儿吗?

那么这种格局是什么时候被突然打破的呢?

小编也不好确切说是哪一年,只能说2015-2020年这期间越来越多的影视演员开始出现在春晚小品中。而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央视春晚,小品中的影视演员史无前例的多,甚至有些小品完全没有小品演员在带。

以影视演员为主导的春晚小品,还是那个味儿吗?

《风雪饺子情》只有贾冰一位是小品演员,沙溢只能说是有喜剧表演经验的演员,另外三位秦岚、张若昀、吴磊都是影视演员。

《机场姐妹花》里主要演员黄晓明、金婧和宋祖儿也没有一个是小品演员出身。

《父母爱情》是由参演的电视剧原班人马出演,自然也没有小品演员参与。

以影视演员为主导的春晚小品,还是那个味儿吗?

《喜欢你喜欢我》更夸张,由搞笑咖谢娜、杨迪和流量咖肖战、鞠婧祎来主导。

《快乐其实很简单》算是给小品演员留得一丝颜面,有孙涛撑场。

看完这届春晚,小编不禁有几分唏嘘,从春晚的节目编排来看,小品演员的数量越来越少了。


小品演员和影视演员不都是演员?有必要区分的这么清楚吗?

在影视剧演员鲜少参加小品演出的年代,小编也觉得这两者没有什么分别。

以影视演员为主导的春晚小品,还是那个味儿吗?

都是同一套剧本,谁说还不是一样?谁表演又有什么差的?

近几年,这个问题我想的更多了些,也渐渐理出了一些眉目。


以影视演员为主导的春晚小品,还是那个味儿吗?

综合以上因素,小品表演虽然台上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对于演员的基本功、演技、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的要求比影视剧演员还要高。

好的小品演员即使不说话,站在那里都是一出戏,眉梢眼角都是“包袱”。具体可参见冯巩、赵本山、范伟、宋丹丹等小品演员的出场效果。


那么,2020央视春晚的小品演出效果如何呢?影视剧演员真能挑起演小品的大梁吗?

小编看完这届春晚最喜欢的小品是沈腾、马丽演出的《走过场》贾玲、张小斐的《婆婆妈妈》

以影视演员为主导的春晚小品,还是那个味儿吗?

这两个作品还勉强有记忆中小品的味道。

贾冰就是一位站在那里浑身都是戏的小品演员,在小品《风雪饺子情》中他用一拖四的方式带起了整个小品,几乎所有的包袱都是他抛出来的,这个小品看着真有点替贾冰心累。

以影视演员为主导的春晚小品,还是那个味儿吗?

《机场姐妹花》看得人云里雾里的,看了几遍我也不知道这个小品想说啥,金婧的表现欲太强了,让人尴尬。

以影视演员为主导的春晚小品,还是那个味儿吗?

《喜欢你喜欢我》靠谢娜挑大梁,但表演方式上更像一个生活情景剧而非小品,也并不好笑。

春晚的小品,还能不能让观众放肆笑一回?

1984年的小品《吃面》并没有很复杂的台词,陈佩斯和朱时茂仅仅靠动作就让观众笑声一片。观众在捧腹大笑的同时还了解了龙套演员的艰辛。

以影视演员为主导的春晚小品,还是那个味儿吗?

2001年赵本山、范伟、高秀敏表演的《卖拐》笑趴了众人,也提醒了观众谨防在生活中上当受骗。

以影视演员为主导的春晚小品,还是那个味儿吗?

那么,2020年的春晚小品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问题来了:究竟是小品演员青黄不接导致越来越多的影视演员必须参与表演?还是影视演员的加入使小品演员的机会更少了?

今年春晚宋丹丹是以歌舞形式出场,并且表示自己不会再出现在春晚舞台表演节目,因为年纪太大了。

蔡明因为身体原因退出春晚。

冯巩、潘长江、郭冬临等演员不知道是没有作品还是身体原因也都无缘春晚。

以影视演员为主导的春晚小品,还是那个味儿吗?

春晚小品表演虽然只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台前幕后工作人员的付出一点不比演戏少。前面提到的《卖拐》创作周期就有8个月之久,编剧何庆魁和另一位编剧甚至倒班修改剧本。

而且辛苦准备的剧本还有可能在最后时刻被毙掉。

这对于演员的精力、心力都是很大折磨。

像冯巩、潘长江这些演员都已经60多岁,承受不了这种压力而退出春晚舞台也可以理解。

以影视演员为主导的春晚小品,还是那个味儿吗?

如果说对于年长的小品演员来说,参与春晚是一种习惯一种情结,青年小品演员面临的机会要少、困境更多。

早些年,央视每周的《综艺大观》《曲苑杂坛》等综艺节目为小品演员提供了很多表演机会。

以影视演员为主导的春晚小品,还是那个味儿吗?

那时央视还会主办相声小品大赛,并进行电视转播。

现在虽然各大卫视的晚会越来越多,但晚会中小品表演却很少,更多的是歌舞表演。

小品演员的机会大部分集中于年末各大卫视的春晚,但春晚资源也是有限的。

同样的付出,如果去参演影视剧,是不是更轻松而拿到的片酬还更高?

长此以往,很多小品演员也会觉得没有坚守在小品创作岗位上的必要。

显然小品演员青黄不接的情况是存在的。

是的,小品演员再少,还不至于连央视春晚的需求都满足不了。

今年春晚统共也就需要三十多位小品演员。

诸多影视明星的加盟应该是春晚主创人员出于吸引年轻观众的考量。

大家都说春晚的观众在逐年流失,尤其是年轻观众流失了很多。春晚的主创人员想必认为通过影视演员的加盟能够吸引年轻观众。

以影视演员为主导的春晚小品,还是那个味儿吗?

可是,这有点陷入恶性循环了:本身行业发展就受限,市场提供的机会还越来越少。小品以及小品演员的出路在哪里?


对于小编来说,希望这只是一种暂时现象。

毕竟中国小品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间带给我们数不清的欢声笑语,它不应该就这样逐渐没落,它自身有着强大生命力。

这几年也有《欢乐喜剧人》这样的节目通过相声、小品等形式为热爱喜剧表演的演员提供舞台。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小品人还能收复失地,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喜剧节目,那个味儿终究还会回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装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小品   演员   青黄不接   影视   包袱   影视剧   剧本   主导   喜剧   观众   舞台   演出   数量   节目   年轻   机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