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后,已经走进了社会中的围城

最早听“围城”一词,是来源于钱钟书先生《围城》一书。小说写的不仅仅是婚姻,更多的是揭示了人内心的那一道道枷锁。


第一批90后,已经走进了社会中的围城

(图片来自网络)


主人公方鸿渐带着购买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回国后,他通过银行行长是自己已故未婚妻父亲的关系去了银行工作。后来结识了情敌赵辛楣,方鸿渐在赵辛楣的帮助下顺利当上了三闾大学的副教授。可是当赵辛楣走后,方鸿渐便狼狈地回到了上海,四处托关系找人帮忙找工作。在回国后的这段时间内,他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最后,他与孙柔嘉结婚。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方鸿渐的婚姻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结局。一来是孙柔嘉千方百计地要嫁给他,心软迷惘怯懦的他扛不住;二来,以他的处境,也只有这么一个愿意嫁他的女子了。他们的这段婚姻,本来就是世俗的产物,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生活琐碎的妥协,最终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在我看来,《围城》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不管是事业、爱情、婚姻甚至是整个社会,都在一座一座的围城之中。可是,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方鸿渐呢?

目前双减政策一出台,培训机构的老师都在思考未来的路要何去何从。很不幸,我就在培训机构工作。大部分人都建议我考取编制,因为对于编制外的人来说,编制内工作稳定,不需要像现在一样担心受怕,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出现什么样的文件来影响这个行业的发展。所以,在培训机构流传着一句话: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大部分人都想奋斗几年,并在35岁之前让自己挤进去编制的队伍中。

可是编制里的人呢?也有一部分人想逃出来。可能有些人理解不了,觉得这一定疯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寒暑假,工作轻松,何乐而不为。在编制外的人看来,从编制里出来,是最不明智的选择,认为“他们肯定是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


第一批90后,已经走进了社会中的围城


这不就是事业的围城吗?总有人想进来,也总有人想出来。你在找一份新工作的时候,想努力进去,但是也一定会有人想从里面出来。何为正确?

没有正确与否,都是自己的选择罢了。

到了适婚年纪的人,总是免不了被长辈催婚。可是你仔细听别人的声音,你会发现,早结婚的人劝你晚一点结婚。因为婚姻的本质就是一地鸡毛,结婚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没有影视剧中的鲜花美酒聚会,有的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和孩子每夜每夜的哭闹声以及婆媳矛盾···········

第一批90后,已经走进了社会中的围城

(图片来自网络)

看到尼罗描述的这段话觉得莫名心酸,这段文字真实地展示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生被婚姻和生子磨灭的过程。

别等到自己必须独当一面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把未来想得太简单了。

晚结婚的人会劝你早一点结婚,这样就可以早一点生孩子。因为女生的身体总有一个最佳生育时间,过了这个时间,在怀孕过程中受到的苦楚要比早生孩子的人苦得多,可能要格外的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过晚生育,更容易引发女性身上的一些隐性疾病,女性的健康也得不到保障。而且,晚婚晚育会使母亲和孩子的年龄差增大,同时会进一步加大双方的代沟,未来在管理孩子上面也会有一些压力。


第一批90后,已经走进了社会中的围城

孰对孰错?没有对错。小时候的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分辨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可是越长大,你越会发现,换个角度,换个方式就会有不同的答案和结论。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会大相径庭。

事业也好、爱情也好、婚姻也好,终究是一个又一个围城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方家   克莱   围城   道明   姑母   主人公   早一点   悲剧   角度   矛盾   婚姻   事业   未来   孩子   社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