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合同被篡改,300万变1300万,好心帮忙惹官司,网友:没天理

讲义气,为朋友贷款做担保

2014年,郑州高先生的一位朋友资金链出了点问题,需要向洛阳银行郑州分行申请贷款1000万。

按照银行规定,大额贷款需要第三方做担保,于是,高先生的朋友找到高先生,请求高先生为他的贷款做担保。

根据《民法通则》、《物权法》、《担保法》和《担保法解释》中的相关规定,当债务出现问题时,担保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民事连带责任、保证责任、赔偿责任。换句话说,当债务人不能如期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以依法要求担保人偿还债务。

担保合同被篡改,300万变1300万,好心帮忙惹官司,网友:没天理

高先生当然知道给朋友担保意味着什么,但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和“江湖义气”,高先生还是同意给朋友的贷款做担保。

2015年,“朋友”无力如期偿还贷款,后经“朋友”周旋,洛阳银行同意办理续贷,但续贷同样需要第三方担保。到此时,高先生本来可以全身而退了,因为洛阳银行同意续贷,相当于“朋友”借新债偿还了旧债,高先生与洛阳银行的担保合同即行终止。由于“朋友”一时找不到新的担保人,所以,在洛阳银行和“朋友”的再次要求和说服下,高先生同意为“朋友”做300万的担保。

担保合同被篡改,300万变1300万,好心帮忙惹官司,网友:没天理

2016年,“朋友”依然无法偿还贷款。洛阳银行再次给“朋友”办理了续贷手续,不过这次没有要求高先生为“朋友”续担保,按说,“朋友”已经如期偿还了贷款(以新还旧),高先生与洛阳银行的担保合同已经终止,没有再续签担保合同,高先生便无须为“朋友”的后续贷款承担担保责任。

2017年,洛阳银行一纸诉状,将“朋友”和高先生告上法庭。

庭审中,高先生发现,洛阳银行将“朋友”第一次贷款时间往后推了一年,将14年改成15年,这样,高先生还在担保期限之内。高先生当即对洛阳银行向法庭提交的诉讼材料提出质疑,并要求对材料进行司法鉴定,洛阳银行怕证据造假行为败露,便匆匆撤诉了事。高先生则以为因担保引发的纠纷到此为止了,岂料后续发生的事比他想象中的性质要严重得多。

担保合同被篡改,300万变1300万,好心帮忙惹官司,网友:没天理

时隔两年,担保再起风波,300万变1300万

时间进入到2019年,因为“朋友”仍然没有能力偿还贷款,洛阳银行郑州分行再次起诉“朋友”,高先生作为第二被告被洛阳银行一并诉至法院。原告递交法院的诉讼材料中,高先生与原告洛阳银行签订的担保合同中的担保金额由2015年时的300万变成了1300万!

担保合同被篡改,300万变1300万,好心帮忙惹官司,网友:没天理

高先生查看原告的诉讼材料发现担保金额处的大写“叁佰万”前面的“壹仟”和后面的“整”字根本不是他的手笔,怀疑担保合同被篡改,于是向法庭提出做笔迹鉴定的请求,法庭同意随机抽取鉴定机构对笔迹进行鉴定,而洛阳银行则故伎重演,慌忙撤诉回避。

2020年7月,洛阳银行郑州分行第三次起诉“朋友”和高先生。起诉高先生的理由仍然是承担1300万的担保责任。高先生再次对原告的起诉依据(担保合同)提出质疑,申请法庭对担保合同中的担保金额笔迹进行司法鉴定,但遭到法庭拒绝,理由是:笔迹鉴定与本案没有直接关系,并直接判定高先生承担1300万的担保责任!

担保合同被篡改,300万变1300万,好心帮忙惹官司,网友:没天理

笔迹鉴定出结果,担保合同被篡改

对于法院的判决结果,高先生不能接受,随即提出上诉,经过反复努力,二审法院同意了高先生的笔迹鉴定申请,并在法院的监督下随机抽取了“广东明鉴司法鉴定中心”对担保合同中的担保金额笔迹进行了司法鉴定。

2021年1月,广东明鉴司法鉴定中心的鉴定结果认为:担保合同中的“壹仟”和“整”的笔迹与“叁佰万”不一致,确认是后添加上去的。高先生与洛阳银行郑州分行的担保合同中的担保金额系篡改!

二审法院采纳了广东明鉴司法鉴定中心的鉴定意见,判决高先生承担300万的担保责任。

担保合同被篡改,300万变1300万,好心帮忙惹官司,网友:没天理

银行太任性,老百姓的心都凉透了

信用是银行的立身之本。

老百姓选择相信银行是因为银行是国家的金融机构,其背后有强大的国家信用在做支撑,所以,老百姓才对银行深信不疑。说白了,老百姓是对国家信用有绝对的信心。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商业银行被纳入国家金融体系,但某些商业银行的做派,使银行信用迅速下滑,有些银行信用甚至降到了冰点。若不是国家政策支持,某些商业银行早就被某付宝挤出了金融市场,但即便是这样,某些商业银行依然不思进取,躺在国家给的“优越感”上我行我素。比如前些日子,“福建女子在某银行柜员机上取1万,柜员机吐2万,该女子只拿走自己取的1万,柜员机多吐出的1万放在柜员机上不管”,事后银行工作人员与该女子的奇葩对话,引发全社会吐槽的事,充分说明了某些银行观念仍然处在“计划经济”时代,仍然靠着国家给的“优越感”在苟活着。

担保合同被篡改,300万变1300万,好心帮忙惹官司,网友:没天理

在高先生事件中,银行为了弥补工作上的失误(对高先生朋友的贷款行为把关不严、风控失控),维护银行的利益,一而再再而三地造假,甚至不顾当事人的百般辩解,向法庭提供虚假证据,罔顾事实,起诉当事人,企图迫使当事人为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所造成的损失买单,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在损毁银行的信用了,这是在践踏道德和法律!

银行可以有“优越感”,但不能太任性,老百姓都在睁眼看着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商业银行   合同   明鉴   担保人   洛阳   笔迹   郑州   原告   天理   官司   法庭   好心   鉴定   贷款   法院   银行   网友   朋友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