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考:马派传奇之相声奇才大哥马桂元

相声考:马派传奇之相声奇才马桂元eighteen

相声考:马派传奇之相声奇才大哥马桂元

马桂元1911-1940

马三立本名马桂福,他还有一个长兄叫马桂元。

马桂元也是相声演员,生于1911年。拜师“万人迷”的李德钖,是李德钖门下最得意弟子。

马桂元曾毕业于天津东马路甲种商业学校,在母亲生下三弟马三立三年后,撒手人寰,马家每况愈下。这时,马桂元就听从父亲马德禄的安排下海学说相声,并在父亲的安排下拜在老爹搭档“万人迷”门下。也有一种说法,“万人迷”李德钖见马桂元是说相声的料,就劝马德禄:“桂元说嘛是嘛,学嘛像嘛,唱什么有什么味儿,看来命里注定吃这碗饭。”

马桂元天赋极高,甚至在弟弟马三立之上。很快,马桂元便掌握了很多段相声,也很受观众欢迎,很快在园子里走红。马三立师父周德山为人随和大大咧咧,从来不忍心责罚弟子,所以,马三立学艺途中交给他技能技巧最多的,不是他师父周德山,也不是他老爹马德禄,而是他大哥马桂元。

相声考:马派传奇之相声奇才大哥马桂元

从右到左依次是马桂元、马桂林、马桂福(马三立)、马桂英

马桂元刚下海就能响蔓儿,对此所有同行都不感到意外,有天赋、有文化、有名师、有一个牛叉的老爹,有一个特别牛叉的姥爷,大红大紫是正常,不红不紫才不正常。就像现在的窦靖童,从她出生那一天起,大家都在等着她大红大紫的那一天。

马桂元对自己亲弟弟马三立的成长,起到啥样的作用,看看马三立后来的回忆文字就知道了:年轻时在台上使活,大哥就站在侧台口听着。一段演完台下早都炸粘子了,没想到刚一下来,大哥扬手就是一巴掌。打完之后才告诉你哪个包袱使得劲头不对,哪个气口的换气有毛病,说得自己心服口服。

正是在马桂元的严格要求下,马三立迅速成长,并很快成为相声界一颗耀眼的明星。马家,真是太牛叉了,牛叉得让人不可思议,牛叉得让人闪瞎眼。

相声考:马派传奇之相声奇才大哥马桂元

从马三立关于大哥的种种叙述中我们可以窥探到:马桂元当年使活极为细腻,善使文哏和柳活;遵循老派相声艺人的口风,台风始终又温文尔雅,再结合英俊潇洒的形象,和当时大多数没有文化的相声艺人比,有着极大的反差。换句话说:马桂元鹤立鸡群,比现在的张云雷还要受观众的欢迎。

凡是听过马桂元相声的业界同仁,说来马桂元来从来不吝溢美之词:

1.马桂元自幼耳濡目染,说、学、逗、唱,信手拈来。

2.“贯口活”的“趟子”不管多长、多拗口,他说起来不费劲,嘴皮子利索,气口好,他又有记性,单口、对口、群活,有机会说上一段,味道真“正”。

3.相声技艺对马桂元来说,可算得上“无不通晓”。

4.他说相声最大特点是含蓄,不论说什么“火爆”的段子,他总是那么温文尔雅,听众被逗得笑破肚皮,他却纹丝笑意都没有。

大家还记得2008年随徐德亮一起离开德云社的王文林吗?他父亲王长友和马家关系不错,王长友经常带着王文林听马家兄弟说相声。在纪录片《一百年的笑声》中王文林说过这么一段话:“小时候,我父亲(王长友)带着我听马三爷在园子里使活,听完之后问我,你觉得你三爷爷说的怎么样?我答道太好了。我父亲说那是还没听过你大爷爷(指马桂元)的活呢,你大爷爷更有本事。”

从这些只言片语,我们能推断出马桂元的大本事。说马桂元是相声天才一点不过分;可是,可是,在中国相声史上马桂元也只能是只言片语,和老弟马三立相比差远了。他差在哪里?艺德!

马桂元红得早,红得快,就像现在一些明星一样,飘了:他开始吸食鸦片,并且量越来越大。鸦片害了这个相声天才,让他29岁上就早早离开了这个世界。要特别交代的是,马桂元师父万人迷李德钖也是爱吸鸦片,并因此丧命。真是有其师必有其徒。

马桂元去世时,他的儿子马敬伯才两岁。两岁的马敬伯从此跟着马三立,由马三立抚养成人。马志明后来说过,他小时候一直以为马敬伯是亲哥哥,长大后才知道是他大爷家的大哥。

代表作有:单口《三近视》《贾行家》,对口《吃元宵》《醋点灯》《学四省话》。

马桂元收徒冯宝华、赵宝贵、骆宝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相声   气口   万人迷   大哥   单口   大红大紫   温文尔雅   只言片语   对口   门下   奇才   鸦片   老爹   师父   爷爷   父亲   传奇   马桂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