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牛逼,都是用苦逼换来的

“抗疫不算逆境,只算是遇到挫折……但这个逆境,我觉得也是一种财富。应该在这个逆境中学会自己主动学习,继续学习,磨练自己。”

所有的牛逼,都是用苦逼换来的

“逆境是财富”,这句话在我们生活中反复出现,但真正相信并将其感悟透的人少之又少,所以部分微博评论是这样的:

所有的牛逼,都是用苦逼换来的

评论多半没啥恶意,谁都不喜欢动荡、困难、逆境、“过去一年太难了,新的一年请对我好一点”就是典型的心理反应。

这种看似正常的心态,却值得人们思考,因为它更像是一种心理疲态。

去年有本大火的书,《逆商:如何应对一切坏事件》,作者提出逆商理论,英文叫AQ。智商情商听得多,逆商是什么呢?

说的是人们在面对逆境时的反应。

今年作者出了本新的《逆商2》,讲的更透彻,你会发现,逆境这种东西不可控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真正的差别在我们的反应,而这种反应恰恰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逆境到底是不是财富,关键是在于每个人的反应。

习得性无助

我刚毕业那会儿,无助感特别强烈,以至于我觉得怎么啥事都碰我身上了,生活真苦。

其实刚出来工作的毕业生,最容易有这类心理疲态。一是成长阶段没碰见什么大事,顶多失个恋,和同学闹个别扭,一进职场,工作上、感情上、经济上,甚至家庭上都有无数个难题等着你解决,没见过风浪,就容易把某些矛盾灾难化。

这个时候如果自己没能停下来好好梳理、审视、思考、解决,而是选择焦虑、烦躁、逃避、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有一种感觉必然会无限滋生 —— 无助感。

约30年前,有个很著名的电击狗对照实验:

所有的牛逼,都是用苦逼换来的

A组的狗被背带绑着,并受到轻微电击,但他们可以用鼻子去按控制杆让电击停止,很快它们就学会这样做了;B组的狗同样被绑和受到电击,但他们无法让电击停止,只能忍受痛苦;C组是空白对照组,被绑但没受到电击。

第二天,把这些狗放到穿梭箱,箱子中间放了块矮挡板,挡板一侧有电击,但狗狗们只要跨越挡板就可以免受电击。

结果发现,A组狗、C组狗很快就明白如何跨越挡板,B组狗则有不同反应,躺下来啜泣,压根没想过逃脱。

所有的牛逼,都是用苦逼换来的

这个实验开启了人们对这类行为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猫、鱼、老鼠都一样,也针对人做了类似的实验,得了同样结论 —— 它们在某些情况中学会了无助,而这种无助感摧毁了行动的干劲。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无助”,美国心理学会把它评委“20世纪的里程碑理论”,指的是人们失去了对不利事件的掌控感,一旦习得,人们很容易为这种无助感找理由。

习得性无助带来“绝望循环”

无助感是职场初期最容易产生的心里疲态,当代职场人应对的变化越来越多,还要承受事越做越多,钱越赚越少的压力,无助情绪滋生,如果得不到正确疏解,就会演变成无望。

《心智模式》一书的作者乔尔·巴克,把这种情况称为“绝望循环”。他把无助和无望描述成一种反馈环路:无助让人丧失希望,而无望变成自证预言,证明一个人究竟多么无助。

陷在绝望循环久了的人,往往就自我设限,做什么都觉得不对劲。

看看下面的几个字眼是否熟悉:

“我不适合”

“我不喜欢”

“可惜我不会“

”都这个年纪了“

这些话,我作为听的人,听着都觉得无助,明明人生有1万种可能性,为何你们就看不到呢?

曾经也想试图把一些人拉出思维陷阱,但我发现不太可能,一我不是救世主,二引用一句话,“患有习得性无助的人无法被赋能,而被赋能的人不会遭受无助。”

如果你经常说,大概率已经在这个循环里徘徊,时间一长,绝对固化。

年龄焦虑就是绝望循环最好的例子。近期最火的电视剧《三十而已》《二十不惑》,还有最火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就显现出当代人深厚的年龄焦虑感。

年龄焦虑背后,就是一种自我设限思维的体现。

发展越快的社会,几乎都会给每个人的成长轨迹做了一个预设,“什么年纪就该干什么事情”,上学,结婚,生孩子,买车买房存点钱。人们到了这个年纪却一无所成,就容易产生不安全感,我自己也会。在这样的认知下,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给自己设限。

其实本质上就是个悖论。

“什么年纪就该干什么事情”,这句话更像一种程序,而不是一种生活。现代社会迈向人工智能时代,好像一切事物都可以数据化,但其实,人就是人,数字和程序无法解释人为什么会哭,无法解释爱情、亲情、爱情的区别,也解释不了啥才是幸福感。

再想想,一个人的成长必然历经考验,恋爱不顺,需要时间修复;工作不顺,需要时间修炼。

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同时段有不同表现,需要的时间就不同,成长的转折点不同,轨迹怎么可能同?

逆境商:逆境就是财富

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商业世界遍地黄金,和商业潮流匹配的生意就不可能找不到客户,创业潮铺天盖地;人才市场上,各公司求贤若渴,大学毕业生最苦恼的事就是在众多选择中选一条性价比最高的船。

那会儿,每个有房产的家庭都觉得没工作不会有问题,工作上多一事少一事,吃老本就够了的心态比比皆是,愿意挑战自我,多做一点的人更像是笨蛋。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香港失业率上升,有房产的人变成了负资产,大学毕业生几年找不到工作,跨国公司举家迁移,所有员工被告知,不迁移就默认接受遣散。

巨变突袭,谁都猝不及防,不过结果还是有所不同的:习惯了吃老本的人在暴风雨面前毫无选择权,至于那些一直自我挑战的“笨蛋们”,在逆境中有更大的力量,转行的迅速转行,创业的迅速挑战新市场。

你看,逆境这个东西本身不可怕,只是人如何面对逆境决定了人生走向。

逆商高的人,逆境就是他们的财富。

写在最后

写到这里,你会发现,不管进入社会多少年,如果你没有经历过考验,也没有在考验后沉淀自己的价值观,也没有学会主动去选择自己的路,你多大年龄都一样,该迷茫的迷茫,该无助的无助,该带着穷人思维的还是穷人思维。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但很明显外界环境的变化就不是个人能控制的事情。在这样的事实面前,人更应该积极思考,说积极的话,给自己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

所有的牛逼,都是用苦逼换来的

逃避困难、放弃奋斗、自怨自艾是最容易做的事,但在自我价值感、生活幸福感等维度上毫无作用,甚至还有反作用。

因此,不要随便逃避困难,也不要把挫折灾难化,注意无助感和掌控感两者的平衡,多为自己的生活做选择,培养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避免习得性无助的思维陷阱,这才是化危为机最重要的成长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吃老本   挡板   逆境   焦虑   无助   年纪   绝望   思维   困难   年龄   事情   财富   心理   时间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