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英雄林则徐:鸦片战争从他开始,也因为他被革职而走向了失败

禁毒英雄林则徐:鸦片战争从他开始,也因为他被革职而走向了失败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再过几天就是国际禁毒日,今天再来看这段历史,内心还是唏嘘不已!

1840年之前,鸦片走私贸易是上不得台面的事情。但是与清朝巨大的贸易逆差使得英国不得不寻找原因,然后调整战略。在东印度公司的殖民统治成功以后,英国开始大面积种植鸦片,并走私到中国,在其中获得暴利,从而一发不可收拾,鸦片走私异常猖獗。这个时候,道光皇帝都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派遣林则徐赴广东禁烟,林则徐肩负重任,赶赴广州,雷厉风行,禁烟销烟,虎门销烟一役打响,重创了英国大烟贩子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政府的政治危机,虎门销烟的典故也因此流传下来,但中英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也就因此而点燃。

禁毒英雄林则徐:鸦片战争从他开始,也因为他被革职而走向了失败

在这之前,中英两国的国家元首和政治精英对鸦片走私的看法是完全不一样的。道光是意识到林则徐上奏“中国无可用之兵”的警告刺激到了——如果真由鸦片这么泛滥,大清国的统治基础就会开始动摇,先从经济开始,然后就是军事。如果要保住皇位,就要杜绝鸦片——至少是外国的鸦片,所以,道光的出发点就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另一边,对于英国人来说,“伟大的维多利亚女王”(在中国自然臭名昭著)公然在议会上带领将鸦片走私作为正当贸易手段的议员们,即使有许多不同意用这种卑劣手段的人在反对,发动鸦片战争的决议还是以微弱的优势(271对262)通过了。可见,维多利亚是为了扩大大英帝国的资本市场不惜用一切手段。两者的出发点明显有着时代般的差距。

即使清朝再闭关锁国、英吉利再如何“日不落”,在19世纪上半叶,这两个国家仍旧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两个国家。所不同的是,一个用庞大的内需市场做基础、另一个靠日夜不停的工厂和广阔的殖民市场当资本。东西方千年以来,最为剧烈的碰撞即将在这两者之间展开。结局出人意料又理所应当——大清国败了,败给了英国、败给了自己、也败给了一个时代。英国军舰的大炮轻而易举地摧毁了清朝的“尊严”,最强的工业国将最强的农业国踩在了脚下。但是,鸦片战争中,英国人能打下舟山群岛、炮轰长江下游城市,唯独征服不了一个叫林则徐的人。

禁毒英雄林则徐:鸦片战争从他开始,也因为他被革职而走向了失败

曾记得有一个伟人曾说过:“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武器。”此种观点,在多种史书中都得到高度赞同,以前我对这种观点存有许多疑虑,但是看完整个中英鸦片战争的过程,不得不让人感叹有时候一个人真的能左右一场战争的过程、甚至结果。林则徐,一个足以改变整个战局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鸦片战争从他开始,也因为他被革职注定了失败。受命销烟的林则徐一到广州,就用雷厉风行的手段强行收缴鸦片20283箱,于虎门当众销毁。而后秉承此种风格严格查处英国商船,携带鸦片据不上缴者不予进港,收到了很好的禁烟效果。

但是后人认为他犯了一个错误,即对形势判断失误,认为英国不会轻易对中国开战——事实上林则徐的想法是对的,英国议会几乎一半议员反对用战争方式打开鸦片贸易的大门,最终同意发动战争的票数仅仅比反对票多九票。从书上记载的内容看来,发动战争的原因被维多利亚和其他同意鸦片贸易的有心人篡改了:林则徐禁止携带鸦片的英国商人进入广州,并不禁止正常贸易;但是被英国方面故意扩大为林则徐单方面禁止所有英商与中国进行贸易。当然,这只是战争发动的一个小原因。

禁毒英雄林则徐:鸦片战争从他开始,也因为他被革职而走向了失败

鸦片战争从广州开始,却在南京结束。林则徐知晓中英必有一战之后,积极备战:一方面组织训练民兵、修筑防御工事;一方面积极翻译外国报纸、宣传西方各国的基本情况,努力让国人看到一个新世界。这种做法让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近代开始的里程碑人物。英国人战争伊始,在广州无机可乘,便沿海北上,直至舟山群岛。清朝在此作战失利之后,为“平息战火”,在有心人的煽动下,道光帝竟然将林则徐和邓廷桢撤职流放!换上了琦善这等卑躬屈膝的草包接替林则徐的职务,并且与英国拟定《南京条约》的蓝本《穿鼻草约》。当英国人与琦善和谈的时候,英军首领对林则徐的评价甚高“……有血性有才气,自是中国好总督……”。而琦善第一次去英军军营时,英国人对其嬉笑怒骂、当面舞刀弄枪,琦善竟不敢发一言!清廷任用此人,安能不败?倘若林则徐在此,当不与英军半点好脸色。

战争期间,许多外国商船为避免被波及,停止了与十三行的贸易往来,货物大受损失,多国代表对英军提出了抗议。而英军恐林则徐再被起用,又恐政府政令难达、演变为持久战,开始恢复贸易。然而,靖逆将军奕山到达广州后,以恐粤民通敌为名,遣散了林则徐组织的水勇,其后不听林则徐调临浙江走之前告诫,轻率与英军开战,损失惨重,致使英军有了开战借口,又签署了战败条约。此后英军越发猖狂,行至三元里烧杀抢掠,激起民愤,被三元里人民伏击,损失惨重。

禁毒英雄林则徐:鸦片战争从他开始,也因为他被革职而走向了失败

林则徐一人足以扭转战局,但奈何实权不足、背后小人谗言。此时清朝权力中心尚未下移,满族人依旧大权在握;统治阶级内部种族矛盾依然尖锐。加上道光帝和、战不定,满朝文武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梦中醉生梦死,几乎没有人愿意睁开眼睛看世界。唯有林则徐一人有危机意识,积极引入外国文化,可惜却在战争关键时期被革职,清朝此举何异于自毁长城?另一方面,倘若林则徐大权在握,成为后世左宗棠之类的封疆大吏,这场战争走向会否完全不同?但有一点可以确信,这两种结局无论哪一种都在昭示着清朝已经日薄西山了。惜哉林公!哀哉林公!

中国虽然战败,但是英国的资本扩张从以前的阴毒变成了“光明正大”的侵略,好比“暗箭难防”变为“明枪易躲”,英国之所以将鸦片从走私变为正常贸易,只是因为英国人已经发现了清朝不是想象之中的强大:只要林则徐一走,大炮一响,清朝就不堪一击。《南京条约》更是把清政府“天朝上国”外衣撕开,让其他国家看见了一个外强中干的腐朽帝国如此被别人践踏尊严。清朝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成为被人宰割的对象。要非说中英鸦片战争的好处,其实对待清朝而言,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如果非要强说一个好处,那就是鸦片战争使得中国被迫迈入了近代史,但是这个近代史的过程却是沾满了一个民族的斑斑血泪史。

禁毒英雄林则徐:鸦片战争从他开始,也因为他被革职而走向了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鸦片战争   琦善   虎门   舟山   维多利亚   道光   英国   南京   鸦片   广州   清朝   英军   中国   走向   战争   英雄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