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如懿传》到《清平乐》别用“帝后之爱”来误导现代人的爱情观

《清平乐》播完了。

这部电视剧从开播就争议不断。

“原著粉”对改编不满,质疑《孤城闭》改编成《清平乐》后,把原著的精髓都给改没了,由批判改成了歌颂,剧情都由徽柔和怀吉的虐恋变成了宋仁宗的一生。

连主角都变了。

从《如懿传》到《清平乐》别用“帝后之爱”来误导现代人的爱情观


悲剧意味变淡,成了为宋仁宗洗白和歌功颂德了。

观众前期是抱着对正午阳光剧的期待,和被演员的强大阵容所吸引来的,可是看了一两集就被缓慢的节奏,白开水般的剧情劝退。

可还是有些观众被精美的服化道,和人物的情感纠葛所吸引,坚持看了下来。

剧情由民间家喻户晓的“狸猫换太子”开始,讲述了宋仁宗一生的传记,重头戏是他和自己的皇后和嫔妃的情感纠葛。在《清平乐》中女主是江疏影扮演的曹皇后。

从《如懿传》到《清平乐》别用“帝后之爱”来误导现代人的爱情观


这个皇后也是个传奇人物,离婚后还能嫁给皇帝。然后两个人就各种“作”,十多年不“同房”。

宋仁宗爱这个,宠那个,最后临死了,想起自己的真爱还是曹皇后,曹皇后的“意难平”是一辈子端着架子等皇帝来爱自己,终于在皇帝死了才得到。

这就是所谓的“帝后之爱”。

从《如懿传》到《清平乐》别用“帝后之爱”来误导现代人的爱情观


如果放在现在社会,一个男人家里有妻子,不履行做丈夫的责任,却和一个又一个女人有夫妻之实,家里的妻子还傻傻等十多年?不离婚留着过年啊?

宋朝女人社会地位比较高,女人离婚也不会影响名声和社会地位,但身为皇后应该不能炒皇帝的“鱿鱼”,皇帝倒是可以休了皇后。

从《如懿传》到《清平乐》别用“帝后之爱”来误导现代人的爱情观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折腾一圈告诉观众,皇帝最爱的还是皇后,而皇后这么多年也一直爱着皇帝。曹皇后是不是听了“徐大导演夫人”的理论“反正我们家是男的,不吃亏”,肉体出轨都不算出轨啊?

其实说到底,即使是贵为皇后,也无法约束皇帝,要求他从一而终,而女人无论怎么被冷落,也必须守身如玉。

人格都不对等的双方怎么谈爱情?

从《如懿传》到《清平乐》别用“帝后之爱”来误导现代人的爱情观


这就是爱情吗?

编剧和导演你们是不是对爱情有什么误解?非要给皇帝和皇后组一对CP。按现代人的爱情观,不要求你一生只爱一个人,但在一段时间内只爱一个人是必须的,否则还谈什么爱情?

皇帝是九五之尊,女子必须三从四德,女人被封建礼教压抑了这么多年,现在还有流毒。

从《如懿传》到《清平乐》别用“帝后之爱”来误导现代人的爱情观


在封建社会,女子就是男性的私有财产。男人三妻四妾属于正常,而女人还要不离不弃地等着他,期待什么时候能够翻自己的牌子。

按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女人应该抱怨,应该憎恨,应该反抗,才是正常的。

可是男权社会早就给女人洗了脑,不可以争宠,不可以嫉妒,这样才是好女人,才能赢得尊重。

从《如懿传》到《清平乐》别用“帝后之爱”来误导现代人的爱情观


还有一部引起争议的电视剧是《如懿传》,讲的是后宫里的女人们的故事。作为宫斗的失败者如懿女士,她居然想和皇帝“一生一世一双人”,最后造成了她和皇帝之间最终决裂。

皇帝有很多个女人,和你“一双人”,别人就都得“落单”了。

如懿女士没错,错的是生错了年代。

从《如懿传》到《清平乐》别用“帝后之爱”来误导现代人的爱情观


现在编剧们不知道怎么想的,开始在后宫里找爱情了。

妇女解放才多少年?终于争取到了一夫一妻的权利,能顶半边天了,又开始宣扬什么“帝后之爱”了。

封建社会也有真爱,只是这种真爱绝不会出现在皇帝的后宫。就是皇帝想,封建体制也不允许。

与其暗戳戳写什么“帝后之爱”,还不如像《延禧攻略》大大方方搞宫斗,以女人的社会地位,在后宫那样黑暗的地方,只有上位才是保全自己的最好方式。

《延禧攻略》中,魏璎珞在掌掴尔晴时说过一句话,“这是紫禁城,所有人都是皇家的奴才……”这才是真相!

从《如懿传》到《清平乐》别用“帝后之爱”来误导现代人的爱情观


所谓“帝后之爱”,和现代人的爱情观格格不入。

一个男人和无数个女人的故事,与爱情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爱情观   紫禁城   现代人   封建社会   后宫   纠葛   原著   双人   编剧   皇后   皇帝   观众   剧情   女人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