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奕宏电影质感《双探》:唯有永远在路上,才是离真相最近的距离

《双探》的真实质感,不仅在于大量的手持摄影,漫天漫地的真实雪景,推到脸上的镜头等,更在于利用和谐的反差感,营造出立体的真实感。

第一集开场,段奕宏手里端着痰盂从公厕回到一直居住的大杂院。

段奕宏电影质感《双探》:唯有永远在路上,才是离真相最近的距离

短短一段路,他走得大步流星,并熟练地从人群中找出老街坊热情打招呼,连孩子都没错过,又用略显尖酸地目光发现了“前来找事儿”的街道大娘。

至此,一个有着得过且过的随性,却又天然热爱生活的“老北京”形象被成功塑造出来。

段奕宏电影质感《双探》:唯有永远在路上,才是离真相最近的距离

他嘴里给邻居们道歉,敷衍说马上就填沟,娴熟中透着一丝鸡贼气息,让人很难猜到他的职业是警察。

段奕宏电影质感《双探》:唯有永远在路上,才是离真相最近的距离

从他的居住空间和遭遇来看,李慧炎(段奕宏饰演)只是一个普通刑警,职位应该不高,也没有什么建树,甚至没有脾气。

原来,他一心想给自己家装个抽水马桶,还自作聪明地威胁施工队安装不好就不给结尾款,对方则留下刚扒开的沟,卷走工程款跑了。

段奕宏电影质感《双探》:唯有永远在路上,才是离真相最近的距离

为了借钱继续安抽水马桶,他给同事们买早点,作为警察,工程款被卷走也没有气急败坏。

他系着围裙给儿子包饺子,在路上见到儿子的第一反应是呵斥:“睡着啦?站这!”

但是,在知道儿子同学被绑走之后,骑着二八大扛就去追歹徒。

段奕宏电影质感《双探》:唯有永远在路上,才是离真相最近的距离

此时我们明白了,在李慧炎心中,对职业理想和对抽水马桶有着一样的执着,与生俱来又根深蒂固。

抽水马桶是他对生活的期待和向往,甚至当他在雪地中被冻得意识模糊时,想到的还是在自家马桶上方便的温暖、畅快和舒适。

但是,为了追踪案件,李慧炎却没有丝毫犹豫,就来了条件更艰苦的极寒之地 “双塔”。

段奕宏电影质感《双探》:唯有永远在路上,才是离真相最近的距离

有人觉得在昌平与歹徒的首次正面较量,显得警察过于莽撞和弱势。

其实这种设计更贴近真实的状态,在平日没有大案的日常工作中,警察们也乐于插科打诨,甚至狗里狗气。但时刻准备着与犯罪分子战斗的意识,早已融了进职业刑警的血脉。

到了关键时刻,没有一点儿含糊。不必“战前动员”,不做过多准备,乍看起来的草率,却正是一名老刑警的素质。

段奕宏电影质感《双探》:唯有永远在路上,才是离真相最近的距离

破案如同人生,根本没有完美的计划,唯有让自己永远在路上,才是离真相最近的距离。

段奕宏电影质感《双探》:唯有永远在路上,才是离真相最近的距离

除此之外,在剧中冷色调的冰雪中,闪过的暖色光亮,在吸气都冻肺的天气里,一碗热气腾腾的饭菜,在残酷人性中的一丝温情和善念,令观众紧绷的神经得以喘息。

也有观众质疑,剧中被绑架的小女孩是不是心太大了?

段奕宏电影质感《双探》:唯有永远在路上,才是离真相最近的距离


月亮太亮的时候往往看不到星光,而对于在黑暗中走久了的人,一点光就足够照亮远方。

经历了最恐怖的遭遇,才更能容纳冰冷的真相,大概这也解释了被绑架的小女孩与屠夫之间彼此的救赎和依靠。

也正是这点点星光,令历经苦难的人们,仍有坚持向前的勇气,而这种人性和生活中的反差感和复杂性,就是真实质感本身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质感   真相   工程款   刑警   歹徒   反差   剧中   小女孩   星光   人性   观众   儿子   路上   警察   距离   真实   职业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