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46和47军6个师,师长都是谁,他们境遇如何?

本篇为志愿军27个军85个师系列之十四。本文介绍的是46军和47军6个师。

历时2年9个多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前后共有27个军85个师赴朝作战。正是他们的浴血奋战,使新中国赢得了这场保家卫国之战的胜利。作为前线的高级指挥员,师长的作用非同一般,他们处于战场的前沿,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需要他们随时作出应变,调整战斗部署。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师长们率领部队南征北战,他们与官兵同吃同住,共同作战,立下汗马功劳。

47军140师师长黎原: 打的就是美军精锐

志愿军46和47军6个师,师长都是谁,他们境遇如何?

黎原,河南息县人,1917年4月出生。17岁考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37年8月毕业后加入国民革命军第87师,随部队参加了淞沪抗战。1938年4月,因不满国民党军节节败退,黎原加入八路军。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参加了三下江南、平津战役、宜当战役等。建国初期,率140师在湘西进行剿匪。

1951年3月,47军奉命入朝参战。此前,他们刚刚在湘西结束剿匪作战。4月10日,黎原率志愿军140师(下辖418团、419团、420团)入朝。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是修建永柔、顺川一带的军用机场。6月初顺利完工。

6月中旬,140师率先开赴前线,接替65军在临津江东岸的防御任务。140师的防线宽达40公里,其正面的“联合国军”是美第25师、第3师、骑1师和韩第9师。接防后,黎原指挥部队大力修筑各种掩蔽部、战壕、散兵坑等防御工事,构建支撑点制的环形防御阵地。

期间,140师先后与美骑1师、美3血、美25师、土耳其旅等血战90多天,打得美军脾气全无。8月3日,黎原趁美3师与土耳其旅换防的空档,指挥140师发起反击,一举攻占夜月山、天德山、大马里等敌军前沿阵地,将防线向敌方推进了10多公里,创造了志愿军阵地防御作战的成功范例,受到志司总部和彭德怀司令的通报表扬。期间,140师歼敌3300余人。

志愿军46和47军6个师,师长都是谁,他们境遇如何?

9月20日,140师将阵地移交141师和139师,转入后方休整。

52年11月5日,140师随47军再次开赴临津江前线,接防39军阵地。47军防线的正面是美军第2师和第7师、英联邦1师、韩军第1师等“联合国军”部队。黎原指挥140师以小分队出击、伏击和狙击手狙击、游动炮袭击等作战方式,累计歼敌1700余人。1954年10月,147师回国。

1955黎原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先后担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47军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等职。2008年12月18日在北京病逝。

47军139师师长颜德明: 临津江防御战重创美骑1师

志愿军46和47军6个师,师长都是谁,他们境遇如何?

颜德明,湖南攸县人,1917年出生。14岁参加红军,17岁入党。先后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解放战争期间,曾任四野47军139师师长,率部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和挺进大西南等战役战斗。

1951年4月10日,颜德明率志愿军139师(下辖415团、416团、417团)入朝作战,先于永柔、顺川一带的参与修建军用机场。8月22日,139师开始接防140师部分阵地。从9月初至11月初,139师先后与美骑1师和韩9师作战近百次,歼敌3500余人,其中美军2300余人。在战斗中,139师涌现出了“钢铁7班”“英雄5连”等特等功集体。严岘山阻击战,415团5连在张永富连长带领下,浴血奋战4昼夜,歼敌1200多人。

1953年6月,颜德明升任第47军副军长,副师长苑化冰接任师长。1954年10月回国。

1955年颜德明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担任广州军区装甲兵政委、解放军第47军军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85年8月4日在广州逝世。

47军139师师长苑化冰(接任)

苑化冰,河北大城县人,1918年出生。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中,曾任47军140师参谋长、139师副师长。1951年4月10日,随志愿军139师入朝作战,任副师长。1953年6月,接任139师师长。

1955年苑化冰被授予大校军衔,先后担任解放军47军139师师长、47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副部长、总后勤部装备部部长。1973年7月8日在北京逝世。

47军141师师长叶建民:老秃山羞辱美第7师

志愿军46和47军6个师,师长都是谁,他们境遇如何?

叶建民,河南信阳市新县人,1918年10月出生。13岁加入红军,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叶建民曾指挥部队毙伤日军200多人,并缴获其日本天皇所赐的“功勋炮”,建国后该炮阵列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47军141师代师长,先后参加四平保卫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西南战役等。

1951年4月10日,叶建民率志愿军141师(下辖421团、422团、423团)入朝作战。部队先于永柔、顺川一带参加军用机场修建工作。

9月中旬,141师开始接防140师在临津江东岸的部分阵地。接防后,423团即在夜月山与敌激战9昼夜,歼敌400余人。10月底,421团攻取美骑1师防守的新村南山无名高地,歼敌240余人。从9月初至11月底,141师累计作战50余次,歼敌2100余人。

10月初的天德山阻击战,422团2营5连与美骑1师血战5昼夜。弹药打光了,5连的战士就用铁锹、刺刀、石头与冲上阵地的美军进行搏杀。班长李乾坤、连长杨宝山先后拉响手雷与敌同归于尽。5连共伤亡240余人,消灭美军870余人。全连只剩下指导员阎成恩和两名伤员、1名通信员,仍牢牢守卫天德山阵地。战后,志愿军总部给五连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威震天德山英雄连”称号;杨宝山获特等功、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志愿军46和47军6个师,师长都是谁,他们境遇如何?

52年11月初,141师重返临津江前线。次年3月的老秃山之战,141师狠狠地教训了美7师一把。老秃山主峰仅266米,是扼守通往汉城的战略要地。美7师在老秃山修筑了190多个地堡,周边还有7层铁丝网。时任联合国总司令克拉克视察后称赞其为“保险柜”。3月22日,423团奉命夺取老秃山阵地。战斗打响后,423团1营仅用3个小时就攻占老秃山,全歼守军400余人。美7师立即组织反扑,在伤亡了1600多人之后,于28日放弃进攻。此后,老秃山一直掌控在志愿军手里。

担任主攻的3连被授予“老秃山英雄连”称号。著名作家老舍纪实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的尖刀连,其原型就是3连。攻占老秃山的战斗被志愿军纪念馆列为朝鲜战争七个经典战例之一。141师还有一位名人——罗盛教烈士,他生前是141师侦察连文书。

1955年叶建民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担任广州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副司令员等职。 1998年9月18日,在广州逝世。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47军先后与敌作战330余次,歼敌44000余人。

46军133师师长王振东

志愿军46和47军6个师,师长都是谁,他们境遇如何?

王振东,河北饶阳县人,1916年出生。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历任支队长、连长、团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参谋、45军133师参谋长等。1952年9月率志愿军133师(下辖397团、398团、399团)入朝作战。

10月25日,133师随46军接防42军在西海岸的阵地,进行反登陆作战防御。1953年1月上旬,46军开赴临津江前线,接防40军在北岸的阵地。133师先后与来犯的英联邦1师、美陆战1师作战数次,歼敌150余人。在冷枪冷炮作战中,397团4连班长田正贵以493发子弹毙伤敌164人。397团高射机枪连先后击落敌机11架。

5月的夏季反击作战中,133师先后攻占加拿大团防守的下勿闲北山、英29旅防守的坪村南山等两个战略要地,毙伤俘敌400余人。1955年10月,133师回国。

1955年王振东被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先后担任46军副军长、54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划委员会副主任、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等职。1986年去世。

46军136师师长李丕功: 三打马踏里 美陆战1师被打服

志愿军46和47军6个师,师长都是谁,他们境遇如何?

李丕功,山东滨州邹平市 人,1910年出生。抗日战争爆发后,自己组织了一支30多人的抗日队伍。1938年率部加入八路军游击队,曾任山东军区第7师19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团长、副师长,参加了朱家套、魏家铺、四平街、锦州、天津、海南岛等战役战斗。1952年9月,李丕功率志愿军136师(下辖406团、407团、408团)入朝作战,在西海岸担任反登陆防御任务。

1953年1月上旬,136师开赴临津江前线,防区位于开城东侧。在7月份停战谈判的关键时期,为给谈判桌上美军施加压力,46军奉命攻取开城东边的马踏里东山。136师担任主攻。

美军陆战1师防守的马踏里东山,是一块硬骨头:坑道、明暗地堡遍布、层层铁丝网环绕。7月7日晚,407团1连在炮火支援下,向马踏里发起进攻。激战一夜,顺利攻占主峰阵地,并击退美军数次反扑,歼敌300余人。1连连长杨万忠不幸牺牲。第二天,1连主动撤出阵地。

7月19日,407团2连和3连再次进攻马踏里东山,全歼守军。21日,407团再次主动撤出阵地。二打马踏里,407团共歼敌510余人。

7月24日,406团三打马踏里,歼敌800余人。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406团撤出阵地。136师三打马踏里,三次全歼守军,给美军很大的心理震撼。停战后,彭德怀亲自到46军前沿阵地大德山主峰视察,其对面就是马踏里东山。

1955年12月,李丕功升任志愿军第23军副军长。同年他被授予大校军衔。回国后,先后担任上海警备区参谋长、解放军第27军副军长、南京军区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2016年2月2日在南京逝世,享年107岁。

46军137师师长程登志

志愿军46和47军6个师,师长都是谁,他们境遇如何?

程登志,四川巴中县人,1912年出生。20岁参加红军。解放战争中曾担任团长,率部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战斗。

1952年9月,程登志率志愿军137师(下辖409团、410团、411团)入朝参战,担任西海岸反登陆防御作战。53年1月上旬,133师和136师开赴临津江前线后,137师仍在西海岸驻防。5月中旬,137师移师临津江北岸,参与46军防御作战。

1955年程登志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先后担任解放军第三兵团炮兵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等职。1995年10月12日在大连逝世。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46军先后与敌作战150余次,歼敌14000余人。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志愿军   平津   广州军区   师长   解放战争   秃山   司令员   军长   军衔   作战   少将   境遇   阵地   战役   美军   师师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