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市场购物,我还没挑就被警告,一块钱的玉米,你要多好的?

每天只要生活,就得消费,当您消费时,有没有遇到过语言暴力?

今天早上去菜市场买菜,见玉米棒已经上市了,心生喜悦,往年玉米开卖,我每次都要买好多,每顿主食都省了,因为它能当水果吃还减肥。

走上前准备挑几个,先瞅瞅,凭我往常的经验,我得挑外表看起来肥硕饱满,个头较长的玉米棒,那才叫划算,心想,一定要瞅准才可剥皮,一旦剥开,就被认定是你选好的,不可反悔,被剥开头的玉米影响二次销售。

我刚一凑近,轻轻一翻,女商贩就开说了,“差不多就行了,一元钱嘛,你要多好的”……这话说得好像我有多刁钻,多挑剔,多抠门似的,同时,还暴露了她对自己家的玉米棒并不自信。那顾客干嘛还要浪费时间去选择呢?

去市场购物,我还没挑就被警告,一块钱的玉米,你要多好的?

我自认为我通情达理,贤惠可人,让她这么一说,心里马上一丝不悦泛起,想一走了之,又怕她说我挑了还不买,就随手拿起跟前两个付钱走人。

其实,我对一元钱的玉米并没有多大的期许,我知道如今一元钱在人心中的位置,可也得挑啊,总不能闭着眼睛随便摸一个嘛。

商家过于看中自己付出的劳动,认为顾客挑就是对她付出辛劳的挑剔。其实谁的钱还不是劳动得来的,唯一的区别就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在体力劳动者看来,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无非就是动动手指,看看电脑,怎可能与劳苦大众相比,整天水里泥里泡着,可你哪里知道脑力劳动者常常因为加班熬夜一把一把地掉头发。实为都不易。

看女商贩对客户的态度,就明白她跟前的货物为什么堆积如小山,同样是卖玉米,人家摊位跟前人头攒动,顾客争相购买,而她跟前顾客寥寥无几。

其实卖东西,卖的就是摊位主人的人设——态度好,不与顾客为小事争执,东西好,不缺斤少两,挑完卖完,挑,也有惯性,有时,不知不觉中,会挑的超出了自己的预期,聪明的摊贩都懂得挑完卖完的道理。尤其水果类,在越短的时间之内卖完,才能减少损耗,增加收益。

去市场购物,我还没挑就被警告,一块钱的玉米,你要多好的?

卖东西一开始就得营造那种热火朝天的气氛,边喊边卖,边幺称边与顾客互动,人气越旺,大家就以为这里的东西一定好。千万别信“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

在政策放开地摊经济之时,有人抓住了这个天载难逢的好机遇,如鱼得水,挣得了属于自己满意的一份酬劳,而有的人则是为这个热闹的景象增加一个人数而已。

去市场购物,我还没挑就被警告,一块钱的玉米,你要多好的?

挣钱不易,但搞懂了人性,就非难事,换位思考,站在顾客的角度,顾客的需求,就是商家服务的范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玉米   缺斤少两   酒香不怕巷子深   玉米棒   脑力劳动者   多好   脑力劳动   商贩   摊位   跟前   挑剔   顾客   水果   态度   东西   商家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