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娘娘,又称金花仙姑,是诞生于兰州本土修炼成道本土仙姑。

金花娘娘,又称金花仙姑,是诞生于兰州本土、成长于平民之家、凭借坚定的意志和刻苦的修炼成就仙道、受到民间崇拜较为广泛的一位神祇,其地位相当于港台粤民间信奉的妈祖。

金花娘娘,又称金花仙姑,是诞生于兰州本土修炼成道本土仙姑。


金花娘娘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农历七月初七生于兰州城井儿街,其母生她的前一天曾经梦到吞食日月,仙姑降生时满屋金光。她从小聪慧端庄,勤劳能干,孝敬父母,4岁就会捻麻纷线,替大人分劳。

金花娘娘,又称金花仙姑,是诞生于兰州本土修炼成道本土仙姑。


与众不同的是,她从不食荤穿着朴素。随着年龄渐长,父母通过媒妁之言为她定下一门亲事,但金花坚决不肯出嫁,只是难以得到父母的允同。明永乐三年(1405年)眼看着娶亲的日子到了,金花反复思量最终下定决心。

金花娘娘,又称金花仙姑,是诞生于兰州本土修炼成道本土仙姑。


一天夜里,金花手拿缠着毛线的烧火棍,将线头系在灶神爷神龛上,就悄悄出门离家,向着西南边一路走去,经西园、晏家坪、黄峪沟等地,到关山何家岘(今属永靖县)。其兄顺毛线寻来,极力劝妹妹回家,但金花姑娘却怎么都不肯回去,同时告诉哥哥,自己从小立志修行,今天已经到了脱离凡尘的日子,是绝不能后退半步的。

哥哥听了不肯相信,于是金花举起烧火棍,插于道旁巨石之上,只见火棍瞬间生枝吐叶,变成一棵枝繁叶茂的松树。金花的哥哥大为吃惊,知道妹妹心意已决无奈只身回家。

金花娘娘,又称金花仙姑,是诞生于兰州本土修炼成道本土仙姑。


后来金花的父母亲自到西南一带山区寻找,只见那一棵松树已经长大枝繁叶茂,但是再也没有发现金花的踪迹。一直找到吧咪山(今属永靖县)附近,见到一位名叫戴和尚的高僧,从他口中得知金花已经羽化成仙升入天界,今后将要济困救危保佑本地百姓。

父母伤心欲绝又悲欣交集,流下的泪水化作何家岘龙虎燕子山(今西固金沟乡关山森林公园)里的一眼清泉,当地百姓把这泉水叫做“神泉”。

金花娘娘,又称金花仙姑,是诞生于兰州本土修炼成道本土仙姑。


此后不久,兰州周边大旱,地里颗粒无收,百姓饥饿难耐。这时候有人发现就在金花成仙的山上,不但遍地翠绿,而且长满了一种可以食用的野生糜谷—吧咪。老百姓蜂拥而至,收割吧咪充饥度过了饥荒的鬼门关。

联想到高僧过去的预告,人们明白了这是金花显灵救了大家,于是开始焚香礼拜表达感激,并且把这一座山叫做“吧咪山”,把金花手里烧火棍变成的松树叫做“火棍神松”,把何家岘叫做松树岘。并且在金花娘娘离家岀走途中歇脚之处,也就是今西固区金沟乡摸石湾,修建娘娘庙,也叫歇马殿。

此后百姓们凡遇到灾荒瘟疫或者急难之事,只要祈求金花无不应验化解,金花娘娘的影响就迅速扩大开来。金花娘娘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神话传说,历史上因天旱向其求雨十分灵验,由此得到官府拜谢封赏的事情很多。

清代军机大臣阿桂、大学士福康安、兵部尚书那彦成、甘肃巡抚杨昌浚、皋兰县知县沈仁澍等,都曾经向金花娘娘祈雨喜得甘霖而树碑为纪。左宗棠重修井儿街金花娘娘庙宇,题写“敕建灵感神祠”匾额。在兰州市内,先后建成的金花娘娘庙最多时有七十多座,使得金花娘娘崇拜成为兰州本土特有的一道民俗文化风景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金花   仙姑   兰州   娘娘   石湾   妈祖   烧火棍   永靖县   枝繁叶茂   高僧   松树   毛线   本土   哥哥   父母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