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那些事儿,深圳公务喵跟你聊聊

我是深圳一名公务员,奔三了。

今天跟大家聊聊体制内那些事儿。

一、关于我

我是工作两年后考进来的,2016年进的体制内。上岸前参加过三次公考,边工作边考的。

首次,某省委政策研究室,1比2750的报考率,考了第14名。第二次,包邮省某市海关,3比962报考率,考了第3,进入面试,未能逆袭成功。第三次,深圳市,1/275。 顺利考上。

有人问,怎样才能战胜另外274人顺利上岸?

我想说,这是“转发锦鲤的意外收获”。当然这是玩笑话了,但客观来说,运气确实很重要,占了75%,实力占了25%。

备考的话,主要就是刷真题。每天两三个小时,准备三个月就差不多了。

我大学读的是C9院校EE(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之前在上海一家世界TOP100公司工作,来深圳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PM。

有人说,EE也是好专业啊,为啥不继续呢?

其实,人的选择真的很重要。09年高考的时候,EE的分数比CS还高。现在,似乎除了互联网、金融行业,其他的行业都很屌丝。可以看看知乎的整体风向。

不过我认为,目前职业给我带来的收获还是蛮大的:更广阔的视野,更多的人际关系。

未来会怎样?我也说不准呢。

总的来说,我还是喜欢现在的工作。

出于什么心态考的公务员呢?

为人民服务,想到一个更大的平台贡献自己的价值。哈哈,或者说实现自我价值。

有人说,男生进企业会比较有发展前途,工资也高,虽然累点儿。

我觉得,以深圳为例吧,能进腾讯这种,就不要来体制,体制不是用来赚钱的。体制适合我这种佛系青年。

二、福利待遇

1.性价比

有人说体制内的工资,深圳是全国最好的。

但是性价比不是最高的。广州珠海周围的公务员待遇,跟深圳差不多,而性价比都比深圳高。

不过,也要看性价比怎么定义,如果是收入与当地房价比,那深圳的性价比,比较低,应该是倒数。除此之外,个人觉得深圳的挺好的。

有人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有差别,富裕城市的地方公务员,待遇会比国家公务员待遇好,直接表现就是发钱比较多。其实,深圳的差不多。

2.工资水平

有人觉得挺高的,怎么说呢?够吃的吧。

以科员为例(工龄3年),到手的钱(工资+各种补贴)大概10000~12000,住房公积金3200~3600左右。还有个绩效奖金,一年发一次。每年不固定,大概是2.9倍~3.9倍的月收入。

没有灰色收入。如果取消绩效,一年的收入就相当于腰斩了。

正科级别,不加公积金,到手18W左右。当然,还得看工龄的。

假设你进入体制15年左右,主任科员,到手的工资加上公积金和绩效,30W以上没什么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每个月到手现金12K左右,公积金 3.8K左右,每年绩效不确定,30K~55K。

我觉得在深圳属于中低收入了,大学同班同学年终奖都比我全年工资高了。

常有人说,男的去考公务员没法养家。确实,养自己差不多。养家困难。对我来说,做公务员心塞的事情就是——钱少。尤其在深圳这种一线城市。走在商城里,我可以一眼分辨出公务员。

在单位内部,工资差别不大,副科比科员多不了多少。

当然,有编制和没编制差别挺大的。

另外,如果只是个派遣人员,遇到更好的机会,建议早点儿跳槽。

还有就是,在深圳,公务员待遇比事业单位待遇好。

3.稳定性

“安稳”这个词的重要性,可能要随着岁数增加,才能更理解。有网友说自己看房子都看养老房,这样的心态,进体制就特别合适。

深圳公务员今年已经全部转为委任了。

有没有编制,在稳定性方面差别也挺大的。有编制的话,除非你犯罪了,才可以被开除。这也是铁饭碗的由来。

公务员的好处就是,除了违法乱纪,谁都不能把你怎么样,试用期内也是如此。几乎属于0风险吧。

在稳定性方面,我觉得公务员也肯定优于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的趋势,是精简机构。但至于啥时候改革,也许五年后,也许二十年后。但是,事业单位的朋友也不要杞人忧天,利用平时空闲的时间去提高自己,让自己拥有离开体制也可以有饭吃的能力,才是核心吧。

4.住房

说到买房,凭工资,付不起首付的。

单位不分房,但会给你提供住的地方,低价或者免费租给你。也可以申请人才公租房,单位会安排。但是福利房什么的就别想啦。

5.年假

年假是按照工作年限定的,一般年轻人是5天年假,加上20天探亲假。年假随时可以请,探亲假一般能请10到15天。

三、生活质量

1.工作强度

不同部门的公务员,职责是不同的,但是归纳到一条,就是:根据上级的文件要求,予以执行。

外人都以为公务员很闲,其实也挺忙的。只是,相对于企业,可能没那么忙,85%的时间可以按时下班。比在企业里还是轻松一点的。

我们没夜班。不过有的公务员有夜班,比如海关。海关有值班的,比较累,不适合女生。我觉得海关已慢慢转为服务型机构了。

总之,公务员忙的很忙,闲的挺闲。同一个部门,不同科室都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深圳很多部门已经执行5+2,白+黑。其实,领导也是忙。

2.其他影响

体制内出国出境会有些麻烦。现在护照都上交了。出境前需要申请。提前两周申请即可。台湾澳门有点儿难去。日本美国的,比较容易。

香港也不难,没有出境限制。有人还能在香港读个在职硕士,不过只能周末去。

四、工作环境

1.整体氛围

公务员系统里面,深圳氛围最好。服务意识强,90%都是做事的,但是,肯定还是有一点点官僚主义的。

但我感觉挺好的。做的事的确是对公众利益有帮助的。

2.新人生存法则

公务员第一天入职,一般会由办公室主任带着你,去分管领导那介绍你自己。然后,整整一天,主要是认识认识单位同事。混个脸熟。刚去的一周,基本都没啥活儿留给你干。

公务员刚入职,可能会经历什么都不会做的尴尬期,没有固定在做的事。

第一年基本上就是这样的,学习为主。多听,多看,少说。

不要搞小团体,不要和同事做朋友。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展。

有人担心会有同事甩活儿给你。

我的建议是,干好分内的工作。一些平级的同事,如果仗着自己早来几年,无缘由地支配你,你大可不必理睬。但是领导分配的工作,一定要干好。

再讲个小技巧,领导分配的工作,假设给你三天时间,不要追求效率立马干完。在deadLine 之前给出就好。

3.人际关系

说到人际关系,其他地方不了解,深圳公务员体制内的环境还是相对简单的,只要老实干活就行。

遇到八卦,我的建议是:不参与,不评论。每天按时上下班。不搞小团体。不站队。不要跟同事做朋友,同事就是同事。

饭局不多。

也不会有领导潜规则女下属的事情发生。

体制内和公司的最大区别,就是体制内人情味更多一点。毕竟不是以业绩为导向。还有就是,体制内是财政供养你,公司是老板供养你。这点差别,就导致了后者多多少少是有点“剥削”成分在。

说到体制内的人情味,谈谈一件小事。

最近久咳不止,上班晚一两小时也可以。请假的话和领导打声招呼就行了。

上午领导看我气色不好。开车回家拿刮痧板,说要帮我调理调理。

体制内的优点,也许就是人情味吧。

总之,体制内的人际关系比企业轻松多了。

如果不调动的话,很多同事会和你共事几十年,大家都客客气气的。

而且,提拔什么的,自己干着急也没用,不会争得很厉害。

如果有位置空缺,你能力够,到你了自然到你。

4.晋升空间

在体制内,如果不晋升的话,只有工龄增加带来的工资上浮。不过,晋升的话,提高的幅度也不大。

不过晋升空间挺大的。大部分(96%~98%)公务员的天花板是正处。

有能力上位者不少。理论上,三年就可以提拔。当时还是要看有没有职位空缺。如果单位一直没空缺,可能要等待一些时间。

说到提拔,领导班子的意见很重要。另外很重要的考察点,是民主考评。就是你和同事的关系如何。

当然,如果你有背景,应该不一样。但是,起码我的经验里,深圳公务员情况都差不多。

体制内的发展,学历可能不是核心因素。有运气的成分在。运气会贯穿你的职场之路,从考入,到晋级。

总之,要想提升自己,好好干活。

五、职业规划

有人觉得,进体制就像进围城。我觉得不算围城吧。

工作之外,可以有大把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阅读,投资什么的。这是企业给不了我的。

如果感觉太闲,你也可以考个MPA、注会什么的。

有人问是不是可以偷偷搞副业?这点不太清楚,我是没搞。

有人问,如果觉得深圳买房压力大,是不是可以遴选去别的城市?说实话,据我观察,来深圳当公务员的,即使跳槽也是去企业或者创业,很少再去其他城市的。

有些人会特别想辞职,我建议:想辞职就趁早辞,不然越到后面,辞职后找工作就越困难。

六、如果你想考公

有个现象:毕业之后直接进体制内的人,更容易有辞职的念头,而在企业工作过的人,辞职会相对少一些。在企业磨练几年再到体制内,反而会觉得,挺好的。

有网友说,自己是在私企苦苦挣扎的产品汪,觉得没出路,想考公,但自制力好差。

悖论是,意志力差的人适合混体制。不累,钱基本够。但如果意志力差,不去复习,很难考上。

建议开始踏实学一小时,慢慢积累。训练自己静下心看书的习惯。

如果你是公司上班,准备考公务员,还有两个建议。

首先,不要从公司辞职,就算辞也是考上了再辞。全职备考压力大。

另外就是,不要为了考而考。要考就考好的单位,或者离自己家特别近的单位。

有人问,硕士考公务员有优势吗?

有优势。定级直接是副主任科员待遇。但是,不要为了考公而读研,这么做是最没有效率的。

读研和考公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一个是延迟就业 ,一个是直接就业。

对于专业,有些职位会限制专业,有些不限制。

党员非党员也没什么区别,只有部分职位要求必须是党员。

另外,体制内也不排斥孕妇。我有认识的人是大着肚子去考试的,关键还是看能力。公务员是最不歧视孕妇的。

七、结尾

有人建议我不要发这种帖子,体制内被领导看到会很不好。其实我提供的信息都是可以公开查询到的,不涉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深圳   体制   科员   工龄   公务   事儿   性价比   差别   待遇   公务员   同事   工资   领导   单位   建议   工作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