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方式万千条,您喜欢哪条,不喜欢哪条?

当今时代,读书已经渗透到极致。很多人从娘胎就开始了读书(胎教 )。出生后,呀呀学语就进了学前班,直到大学毕业都在读书。只是这种读书方式是被动的。你读也得读,不读也得读——父母含辛茹苦把你送进课堂,你不读书,天理难容!

本文所说的读书,不是指前面的被动读书。而是指一个人走出校门,走上社会,自发的、业余的、原生态的读书活动。它没有指标,没有压力,无人监督,无人考核。尽可以兴之所至,为所欲为。

古往今来,读书方式包罗万象。古人有“头悬梁,锥剌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今人有废寝忘食,手不释卷,见缝插针,孜孜不倦。那么,还有没有其它方式呢?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当下的读书方式可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读闲书

具体表现是不受限制不费周折,完全凭个人喜好信手拈来。散步时读一章,入睡前看一节,喝茶间隙瞄几眼,候车旅途瞥几行。闲书不是坏书,读闲书可增加阅历开阔视野,修身养性陶治情操。在雅俗共赏的休闲爱好中,读闲书可纳入大雅之列——说某某人博览群书,大概指的就是此类。读闲书最大的好处是不会犯低级错误。比如,某大学校长在众目睽睽之下把“鸿鹄(胡)之志”念成“鸿浩之志,“某高等文化单位公然在锦旗上大写“撼社会平安!”前者是教授学者,在某一领域肯定卓有建树,之所以念错字,与平日闲书读得太少不无关系。后者如果是在文革时期,完全可以当现行反革命抓起来——他写的分明是反动标语么!由此可见,闲暇时读一读闲书,对人对己对社会都大有好处。

读专书

专书是指专业书籍。从事爱好哪个专业,就选读哪个专业的书籍,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从事文科,大都不会把《哥德巴赫猜想》摆在案头。从事导弹,也不会把怎样养猪奉为经典。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在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上,某快递小哥力战群雄拔得头筹,的确让人佩服。但这属于个例,不具有普遍现象。一般情况下,读专书是进修,是提高。不仅要具备相当专业素养,还要有不到黄河不死心的韧劲和毅力。有的人专业素养特高,在本专业取得骄人业绩,与精读专书密不可分。而有的人干了一辈子专业活儿,仍是松松垮垮,难成大器。这里可能有其它因素干扰,但与不下苦功读透专业书籍,肯定也有关系。

读假书。

具体表现是鉴赏能力特别差,只要看见洋洋洒洒的大部头,就当是西天取来的真经。殊不知,某些大部头掂起来挺沉,读来却如入仙境――云山雾罩不知所云。如今的假书比比皆是,东拼西凑抄抄写写就敢出书。更要命的是,所有的假书都不承认自己为假,反而故作高深大造舆论,营造出煌煌巨著横空出世的氛围。这种办法短期也能唬一阵,长期则害人不浅。尤其某些“砺志”、“速成”之类的假书,读它的人误认自己真的“速成”了!导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思想意识远离大众,说话处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仿佛精神出了问题。

假读书。

书柜里一排排全是经典名著,有的还布面烫金,透过玻璃窗整齐划一矗在那,景象蔚为壮观。平日打扫得一尘不染,柜门常年不开(不读柜里的书,自然没必要开门)。来客就在柜前接待,诱发客人连声赞叹以满足虚荣。此时谈话切莫涉及书中内容,否则会出现“关公战秦琼”的笑话。此类读书的目的是烘托气氛制造幻景,装潢门面假装斯文。一般情况下,此类“读者”胆子特别大,照相时敢拿书柜做背景。照片效果特好,俨然“满腹经纶”!

真读书。

在这方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读者堪称楷模。床头枕边,案上桌前,目光所及到处是书。百忙之中,忙里偷闲,随手俯拾,都是书山胜境。不仅读,而且做笔记,天地写眉批,书中夹字条,精彩处反复读诵,直至出口成章倒背如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书读到这个层次,自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生走向。在读书界,此类读者何止千万。他们是人不是神,之所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创造出超人业绩,皆真读书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哥德巴赫   小哥   装潢门面   特好   坏书   凿壁偷光   方式   大部头   闲书   书柜   素养   平日   读者   喜欢   社会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