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币以及它的收藏价值(五)

第一套人民币是由人民政府所属国家银行印制发行的唯一法定货币,“人民”两字说明了钞票的性质。第一套人民币是战时货币,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恢复时期的货币,保证了解放军战争胜利进军的需要,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第一套人民币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产物,奠定了中国人民币印制事业基础。

第一套人民币以及它的收藏价值(五)

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至1955年5月10停止流通使用的人民币为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一元券2种,五元4种,十元4种,二十元7种,五十元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最小面额为1元,最大面额为50000元。

第一套人民币以及它的收藏价值(五)

其中尤以十二珍品”价值更高:伍圆的“水牛图”,伍拾圆的“水车和矿车”,伍佰圆的“瞻德城”,壹仟圆的“马饮水图”、“帆船图”,伍仟圆的“牧羊图”、“蒙古包”、“渭河桥”;壹万圆的“骆驼队”、“牧马图”,伍万圆的“新华门”、“收割机”。

第一套人民币以及它的收藏价值(五)

其中,壹万圆的“牧马图”、伍仟圆的“蒙古包”、伍佰圆的“瞻德城”和壹万圆的“骆驼队”更是十二珍品中的“四大天王”,单张价值更是一年一个高价。2010年无论是艺术品市场的瓷器、字画还是明清家具和寿山石在拍卖会市场都屡创新高,打破历史记录,而中国的收藏品市场,不管是钱币、邮票还是金银币、电话卡也都成为老百姓投资理财的首选。

第一套人民币以及它的收藏价值(五)

经过六十多年的市场消耗和沉淀。第一套人民币作为中国钱币史上的开山鼻祖,作为蕴含历史价值的“文物”。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投资者所认可。第一套人民币大全套在2000年一套售价为21.7万元,2002年涨到了48.7万元,到2009年价格突破300万元,从武汉收藏市场获悉其价格突破五百万,万元牧马券价格突破240万。“四大天王”级别的单张纸钞价格也是突飞猛进,连创新高。

第一套人民币以及它的收藏价值(五)

收藏人民币的管理要比邮票好一些,邮票比较娇气,容易发霉、发黄、虫蛀、长斑点等。如钱币无背胶,用高级纸印制工艺也很高,但如果不注意保管,也会出现损坏钱币等问题。第一步,灭菌处理。钱在流通过程中,千万双手接触,会染上细菌、汗渍、水、灰尘等脏物的侵袭。

第一套人民币以及它的收藏价值(五)

珍藏应将收藏来的钱币首先进行灭菌和清理。最简便有效的灭菌方法是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灯有15瓦、20瓦、30瓦三种。消毒钱币一般用30功率的紫外线灯,照射时温度以15~30度为宜,在20~40厘米距离内照射30~40种可杀菌,效果良好,在没有紫外线条件的地方,也可将钱币放到太阳里晒2~3小时,也可达到灭菌,排除水分的目的。

第一套人民币以及它的收藏价值(五)

第二步,进行塑料密封。将消毒后的钱币用镊子把钱币装入制式塑料护币袋,然后将塑料护币袋密封起来,其方法也很简单,只要一把普通的小功率电烙线和一把直尺子。电烙线是要进行一下简单的改造,将烙线头用锉刀锉出一小刀口状就行,使用时,待铁烧热后,用直尺压住密封口,用烙线一刀划过去,将多余部分划掉,划过的同时,袋口也就自然在高温中密封好了。

第一套人民币以及它的收藏价值(五)

第三步,装入钱币册。币册买来后,将塑料的钱币对号入座,放入应有的位置,这样既节约,又实惠,既便于管理,又便于欣赏研究,既保护了品相,又能存放多年,一本万利。第四步,放入箱柜内。存放一般用杉木箱、铁盒、保险柜等一些密封得较好的容器内。为使藏品不变质,不要用箱本箱存放。在箱内摆放的币册要有空隙,摆放时应注意方式,不宜叠放,以防压坏钱币。

第一套人民币以及它的收藏价值(五)

第五步,放入干燥剂。钱币放入箱柜后,要注意防虫、防潮、防霉。防虫主要是防无翅昆虫在钱币上打洞,常用的药物有卫生球樟脑丸和二氧化碳,防潮主要是存放钱币册箱柜的密封性,防霉主要用干燥剂和调整存室内的湿度,采取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钱币。除此之外,采取保养措施。根据季节变化,2~3个月进行一次通风和晾晒,这可保品相光辉常在。

第一套人民币以及它的收藏价值(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国家银行   人民币   蒙古包   干燥剂   防霉   钱币   紫外线   中国   邮票   货币   放入   价值   塑料   价格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