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时间真像一头野驴,跑起来就不停。

电影《大决战》自1991年上映,一晃30年过去了。那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那荡气回肠的战争画卷,每当想起,仍让人激动不已,热血沸腾。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眼下,49集电视剧《大决战》已播出过半。

同样题材,同样内容,同样名字,说它们是“孪生兄弟”也未尝不可。那么,从身材长相到举止言行,它们有哪些区别呢?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三十年前,电影《大决战》历时五年,动用300多万人次,只为黄河凌汛的一个镜头就等了两年。从人物塑造到故事结构,每个环节都精雕细刻精心打磨,终于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描写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无法超越的经典史诗。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三十年后的今天,不到一年就拍成了49集电视剧《大决战》。这种神速,如果把它作为一部献礼的宣传记录片,无可厚非。但如果作为一部文艺作品,和30年前的精品相比,就难免小巫见大巫了。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作为一部宏篇巨制的文艺作品,不是靠美好的愿望就能成功,而是靠艰苦细致的呕心沥血才能实现。

而所谓的打磨,是指较长时间的艰苦劳动,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捷径可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经过磨砺和苦寒,想抄近路打快拳出精品,只能是事与愿违的一厢情愿罢了。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这个前提下,仓猝而成的电视剧《大决战》,不用和电影《大决战》相比,即便和同类题材的电视剧《长征》《解放》相比,在艺术上也同样差距甚远。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一、角色选定的差距

重现主要历史人物,首要条件当然是形神兼备。

在历时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下半年—1949年下半年),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正值盛年。电影《大决战》把他们英姿勃发,气势如虹,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而电视剧《大决战》选用的演员,年龄普遍偏高。饰演毛主席的唐国强已年近七旬。让一个古稀之年的人,去演五十岁左右的角色,首先在形似上就差了一大截。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饰演朱老总和陈老总的演员也存在类似问题,不仅年龄偏高,在形体上也过于走形。在艰苦卓绝节衣缩食风餐露宿的战争年代,我们的革命前辈,能胖成那个样子么?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领袖人物毕竟不同于其他人。其他人给观众的印象不深,在形似上有点差距问题不大。但领袖人物一旦脱离原型过远,势必影响观影效果和心理预期,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另外,在神似上也同样不可小觑。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林彪作为性情独特的大军统帅,沉郁,冷峻,寡言,决绝,思维缜密,心细如发,坐如钟,站如松,不说则已,说则斩钉截铁句句如芒。决策前绝不草率从事,而一旦作出决断,立刻果断霹雳,不容置疑。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电影版饰演林彪的马绍信,把林彪的这些性情特点,表演得鲜活生动,如见其人,入木三分。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而电视剧饰演林彪的于和伟,不仅在形似上差距较大,在台词动作眼神上,分明也不稳定。或许是心理压力太大,导致表演得忽高忽低,显得有些拿捏不准。

比如,战斗进入白热化,塔山东侧阵地被敌人突破。他与守卫塔山的四纵司令员吴克华通话,:

克华同志,我林彪。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当吴克华汇报东侧阵地我方战士全部牺牲时,林彪怒吼道:

我不要伤亡情况,我只要塔山。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我只问你,东线被突破的缺口,你到底能不能补上?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当吴克华表达决心后,林彪继续说:

克华同志,我代表东野,代表东北人民解放军所有将士,向你们致敬!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请收回失地,坚持到底!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这段台词,语气严厉,果断,坚毅,干脆利索,表演得非常到位。

但是,当打渔山岛告急时,他却换了个神情:

吴克华你听好了,打渔山岛必须守住。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塔山必须守住。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如果拿不下锦州,军委要我的脑袋。守不住塔山,我要你的脑袋。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决战时刻,生死关头,这段话本应有十足的气势,像迸射出的子弹一样具有穿透力。但于和伟却像换了一个人,神情和表达的内容不相符,好像是在念台词唠家常,越说越没劲儿了。

这就说明对台词的理解不到位,对角色的特性把握不准,在表演上出现了不平衡的状态。

反观电影《大决战》里的林彪,有条件的朋友可以重新看一看,从头至尾,马绍信表演得一脉相承,滴水不漏。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必须承认,电视剧饰演蒋介石的王劲松,在形似上确实比较接近。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但在神似上,尤其走路的动作过快,缺乏顶级人物的风度。讲话的语气和节奏过于随意,无形中少了威严和神韵,偶尔甚至有些窝囊猥琐。和影版饰演蒋介石的赵恒多相比,同样达不到形神兼备的高度。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最失败的是宋美龄的选角。饰演典雅端庄,内秀与外刚同在,温柔与强悍并存的宋美龄,根本就没有那个气质和素养。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还有,饰演罗荣桓的何政军,形神皆无,举止言行完全是《亮剑》里赵刚的翻版。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没有演出德高望重的罗帅,那临危不乱运筹帷幄稳重深沉的精气神。偶尔稍不留神,就演成了林彪身边的一个跟班的。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饰演陈诚的邢岷山,举手投足和台词的语气节奏,分明就是《重案六组》里的佟林。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这种不能随着角色变换而演谁像谁的状态,显然是没有对角色的个性进行深入揣摩,完全凭以前的老套路去表演,也就不可能演出独具特色的这一个。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由此可见,对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选角一定要慎之又慎。否则,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这不仅是严不严谨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严不严肃的问题了!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二、台词方面的差距

面对如此重大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编导似乎还没有全面进入角色,思想观念似乎还停留在舞台表演的浅层次上。以为只要有恢弘博大的场面,慷慨激昂的解说,炮火硝烟的弥漫,声嘶力竭地呼喊,鲜血淋漓的镜头就可以过关。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殊不知,这都是浅层次的表面热闹。而真正拨人心弦的环节,还是要靠每个细节的精雕细刻来感染人启发人。使每一个观众如同身临其境,随着剧情去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如果作不到这一点,则势必达不到作品的初衷。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随便举两个实例:

1、在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后,蒋介石把全面进攻改为了重点进攻,并弄出来一个《勘乱总动员令》。这显然是个重大新闻。

为此,报童在南京街头奔跑着呼叫:

看报看报,今天的报纸,看看蒋总裁新颁布的戡乱总动员令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乍一听,这话说得没毛病啊,字正腔圆,严丝合缝。可细究起来,问题就来了。

别说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孩子,即便是一个经过专业台词训练的演员,想把它流畅自然有板有眼地喊出来,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当然,作为报童,即然以卖报为生,了解报纸内容并把它喊出来,是情理之中,并不奇怪。但如果采用接地气的口吻,甚至用孩子恶作剧般的讥讽口气,同样能说出这个意思,效果无疑会更好。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而像剧中那样咬文嚼字地喊台词,对一个涉事未深的孩子来说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不作深入细致的思考推敲,完全凭惯性思维来操作的后果。这种思维又怎么能创新和超越呢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2、演员所说的台词,要与他所处的环境相吻合,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副司令员同志——

这样的台词,如果在办公室,会议室,各种官场,或者念稿子时采用,都没有毛病。

但是,在塔山阻击战的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战斗正酣的时刻,在战壕里摸爬滚打躲避枪炮袭击的万分紧急关头,还一声声地喊着:副司令同志——副司令员同志——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此时的编导,脑子里可能在想两个问题:

一是,胡奇才是四纵的副司令员,所以这个副字不能丢,否则岂不乱了级别。

二是,我们的军队官兵平等,上下一致,彼此是同志关系,所以同志的称谓也不能丢。

从这个角度讲,这样的台词可谓是教科书般的标准。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但不要忘了,这是生死悬于一线的特殊场景,炮弹正往头上落,子弹正在身旁飞,此时谁还能四平八稳措辞严谨地说话呢?这不就是话剧舞台上的台词表演么?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不考虑讲话人的身份,不讲究所处的环境,只是念稿子一般地说台词,不仅虚假别扭,也势必把人物和场景弄成了不伦不类的两层皮。

我们总说细节决定成败,却不愿在细节上下苦功,收到的效果自然要打折扣,更谈不上什么精品了。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三、场景方面的差距

1、采用资料画面过多

描写战争,尤其是大型战役,离不开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此时,运用以往的电影镜头来客串一下,并非不可以,只是不宜过多。因为一旦过多使用旧镜头旧场景,那就不是正宗纯粹的文艺作品,而是典型的历史记录片了。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而电视剧《大决战》里,随意把旧镜头大篇幅地拿出来当作故事情节展示。这种作法即便不算投机取巧,起码也是艺术上不能精益求精的表现。因为《大决战》它不是记录片,而是文艺片。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2、作为画外音的解说词并非不可以使用,在重要节点用解说词来过渡一下,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但电视剧《大决战》,动不动就大段采用慷慨激昂的解说词,让人觉得这不是在演故事,而是在说故事。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影视作品是用形象说话,是用人物和故事来潜移默化地体现主题,从而起到感染观众的效果。如果频繁地用解说词来讲道理,讲观点来推进故事发展,那就不是形象艺术,而是作报告了。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3、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突出领袖和中央的高瞻远瞩和英明决策,特别是突出集体领导和集体智慧,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但是,电视剧《大决战》里开会的情节过多。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下面的大事小情,五大书记都要事先讨论,事中讨论,事后还讨论。五个人每人都要讲上几句,有时并没有作决策,只是发几句议论,把中央最高决策层搞得像面面俱到的前线指挥部。

等到具体实施环节却简略代过,显得头重脚轻。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四、剧情方面的差距

1、名不符实

所谓决战,是指其它战斗都是辅助的,铺垫的,前奏曲式的过程。只有到了最后的决胜关头,才能叫决战。

所以才把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称为大决战。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也正因此,电影《大决战》把每个战役分为上下集,集中展示这三场战役的过程,以及围绕这个过程所展开的台前幕后发生的故事。紧扣主题,不拖沓,不注水,该省略的一笔代过,该详述的精雕细刻,让观众的情绪随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欲罢不能。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而电视剧却恰恰相反,看到第十集了,第一个辽沈战役还没启动。

第十七集才开始打塔山。

第十九集才总攻锦州。

二十集就打下了锦州。

重点被简化,非重点反倒成了重点。不禁让人疑惑:这到底是描写三大战役,还是在阐述三年解放战争。

如果是后者,莫不如叫《解放战争》更为妥帖,否则名不符实啊!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2、详略失衡

电视剧开篇是重庆谈判,然后便全景式地展开。

关外部份:

进军东北,四平保卫战,失利后即“让开大路,占领两厢。”退守松花江以北。

接着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土地改革,诉苦运动,整军训练。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关内部份:

面对蒋介石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华东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

粟裕发出“子养电”,提出暂不渡江,依靠根据地逐鹿中原的战略构想。

中野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陈谢兵团挺进豫西,揭开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序幕。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西北部份:

党中央撤出延安,蒋介石去延安视察,然后是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战役。

还有国民党从上到下,无休止地勾心斗角争风吃醋排斥异己走马换将。傅作义卫立煌这两个主政华北与东北的主官和蒋介石玩躲猫猫,阳奉阴违闪转腾挪消极避战把蒋介石当猴耍。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影:《大决战》

其实,以上这些内容,在电影《大决战》里也都有表现,但却能删繁就简,铺陈得当。

而电视剧《大决战》却编排杂乱,臃肿不堪,前后连贯不紧密,重点不突出,显得详略失衡。

明显看得出,各环节之间没经过精心打磨,结构粗糙的痕迹随处可见。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总结语:

珠玉在先,后难璀灿。这里只是把电影和电视剧的两个《大决战》进行了对比。后者即便有缺憾,也并非一无是处。

实事求是讲,电视剧《大决战》也做了很大努力,也有许多亮点可圈可点。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限于篇幅,仅举两例:

第一例:

由王挺饰演的三纵司令员韩先楚,虽然有韩大胆之名,却没有流于形式单调,而是轻重缓急拿捏到位。冷静时细心有余,发作时雷霆万钧。台词也特别接地气,表演得丰满充盈,张弛有度,真实可信。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攻打配水池受阻,韩先楚是这样分析的:

从工事的坚硬程度和守军的防守意识来说,范汉杰是作了充分的准备,他应该是指望城北的阵地能多拖住我们几天。如果真的如他所愿的话,我们所有的战略目标都有危险。塔山的战友们,也会承受更大的牺牲。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这段台词,韩先楚说得张弛有序,轻重缓急,如行云流水。充分表现了一个高级指挥员在错综复杂形势下的临危不乱。同时也体现出一个成熟的演员演技功底的高超。

他亲自带人到前沿侦察,终于发现了敌人隐蔽的增援暗道。回来和政委说:

我就奇了怪了,咱们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他们的防守不但没减弱,反倒增强了,这里边有问题呀!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政委说:

对,确实很邪乎,除非他们有兵员补充。

韩先楚说:

你说得对。可从表面上看,配水池和大疙瘩与锦州城是隔绝的,不可能有兵力输送的渠道。所以我就往前稍微走了走,终于让我给逮着了。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政委说:

你等等,你还稍微往前,就差没端着枪去配水池冲锋了,有你这样当司令的吗?

韩先楚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这不是将功赎罪了么。你来看,这配水池和大疙瘩之间有一条极为秘密的通道直通锦州城内。他们的士兵,就是通过这条暗道,增援这两个防守要地。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政委说:

怪不得,一直死而不僵,原来他们自己能造血,而且源源不断!

韩先楚终于爆发,怒吼道:

造血,老子炸掉他的血管,我看这两个王八盖子,还能坚持多久。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王挺在《跨过鸭绿江》中饰演的韩先楚就非常有特点,他是真把人物角色揣摸透了,表演起来轻车熟路,流畅自然。把一个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在大敌当前的优良素质,表演得鲜活生动,栩栩如生。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第二例:

锦州城北的配水池,是伪满时期日本人建的,又经过加固修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担任主攻3纵一营营长赵兴元,知道这是一场九死一生的硬仗。所以他在动员时强调:

同志们,为党献身的时候到了,战术原则有千万条,勇敢永远是第一条。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面对成片的战友倒下,全营只剩下六十二人时,他坚持不撤:

同志们,我们一营从来没打过败仗,哪怕只剩下一兵一卒,也要和这该死的配水池血战到底—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当胜利的红旗插上配水池,当炊事班长把盛满猪肉炖粉条的大碗放在烈士们身边时......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两个《大决战》的细节区别

电视剧:《大决战》

充分展现了革命先辈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大无畏精神。表演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虽然这些情节在电影《大决战》中都有表现,但电视剧重现得还是不错的。

所以,瑕不掩瑜。

尽管电视剧《大决战》与同名电影有较大差距,还谈不上经典。但仍不失为一部合格的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解放战争   锦州   解说词   司令员   政委   水池   蒋介石   战役   台词   差距   细节   区别   角色   同志   电视剧   重点   两个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