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提高阅读量,有哪些规律可循?

凡是在头条上写字发文,都想让更多人看到,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因此,如何才能有个好的阅读量,便成了头条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阅读量呢?我以自身写作的甘苦为例,把这方面的感悟和大家作一交流。

想提高阅读量,有哪些规律可循?

我平时写了许多悟空问答,由于领域范围所限,大都写的是《水浒传》系列。虽然写了不少,阅读量却很不理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经过反复推敲和认真思考,我觉得,除去文字表达功底和解读能力的因素以外,还有以下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想提高阅读量,有哪些规律可循?

一、选准切入点,增加新信息

面对同类题材同类问题,有许多人在回答,难免出现重复和雷同现象。后台机器发现有重复现象,即便不算你洗稿或抄袭,也会不予推荐或极少推荐。

对这种现象,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切入点和信息点。头条管这个叫“信息增量”,我理解就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只有这样,才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才能有较为理想的阅读量。

想提高阅读量,有哪些规律可循?

例如:

有一篇问答的题目是:《水浒传最后有几位得了善终?》。

很显然,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必须要对《水浒传》原著进行认真研读,从中找出每个人物的来龙去脉,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捷径可走。可见这是要付出很大功夫的。

那么,是不是只要认真研读原著就可以了呢,当然不是。还要注重避免和别人的重复。因为一旦和别人有了重复,你的回答就等于做了无用功,瞎耽误了功夫。

想提高阅读量,有哪些规律可循?

在当时,已经有15人回答了这个问题。我发现,其他朋友的回答,大都是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一是单纯回答了有几个得到善终的人物,只是名字的简单罗列,没有讲出这些人之所以善终的根源。这就必然会显得枯燥乏味,提不起读者的兴趣,自然也就没有了阅读量。

二是答非所问,文不对题。字数虽然写了不少,但大部分说的都是题外话。等到涉及实质问题时,却又寥寥几笔带过。读者要读的是干货,对那些离题甚远或关系不大的内容,人家当然就不会阅读了。

三是回答得不全面不具体。水泊梁山108人,最后得以善终的只有32人。只有把这32人全部找出来,并且把他们之所以善终的故事讲述完整,才能算一篇完美的答案。一旦遗漏的内容太多,显然是不完整的,自然也就提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想提高阅读量,有哪些规律可循?

找到其中的缘由之后,我力争克服这些不足,认真研读原著,不仅把这32人全部找出来,而且把他们的故事逐一分析,逐人解答,字数控制在了两千字之内。

结果,这篇问答自6月26日发表后,短短几天时间,推荐量达到745万,阅读量达到32万,而且还在陆续增长。

想提高阅读量,有哪些规律可循?

二、语言生动鲜活,要接地气

头条是大众平台,虽然也有专家学者,但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还是普通读者。因此我们写字发文,一定要避免板着面孔咬文嚼字,不要甩文词儿用大词儿,语言要适合大众口味,要生动鲜活接地气。

例如:

有一篇问答的题目是《为什么说孙二娘的包子店细思极恐?》

爱好《水浒传》的朋友,对孙二娘这个人物都很熟悉。她把客人用蒙汗药酒麻翻,剥皮剔骨剁碎了做成包子馅儿,再卖给其他客人吃。结果被武松识破,揭穿了她这个害人的猫腻。

对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如果平铺直叙地讲出来,显然不可能吸引人。

那么,如何才能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呢?这就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解析它。

想提高阅读量,有哪些规律可循?

还是先看一下其他朋友的回答。

在35人回答的这个问题中,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作的解读:

一是从社会形态来解答。意思是说,在北宋末年的封建社会,奸臣当道,朝纲混乱,官逼民反,民不聊生,于是便衍生出了细思极恐的孙二娘式的人肉包子店。

这样回答虽然完全正确,甚至达到滴水不漏的程度。但却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属于是讲大环境大氛围,没有讲出新意,也就难以引发读者的共鸣。

想提高阅读量,有哪些规律可循?

二是从具体过程讲起。不仅谈了孙二娘如何残暴,是怎样杀人害命的,甚至还谈到了武松和张青孙二娘结拜为兄弟,还谈到同一历史时期其它类似的包子店从事着类似买卖。

这就等于重复叙述原著的故事,没有什么新意,无法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想提高阅读量,有哪些规律可循?

三是从官员腐败官商勾结来解读。也就是说,孙二娘的黑店之所以细思极恐,是因为孙二娘与官府有勾结,双方有利益交换,处于私不举官不究的状态,所以孙二娘才能平安无事。这已经接近于当前打黑除恶打击带有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现实了。

这种分析不能说没有道理,也符合逻辑关系。但这毕竟是属于读者的个人理解和个人分析,与《水浒传》原著没有任何关系。当然也就难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了。

想提高阅读量,有哪些规律可循?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决定另辟蹊径——避开讲道理讲理论的套路,而是以讲故事的角度,从孙二娘的身世说起,并力求风趣幽默生动鲜活。

我是这样写的:

孙二娘的父亲叫孙元,江湖人称山夜叉,听绰号就是个妥妥的打家劫舍的强盗。

孙元有一次出门,路过大树十字坡,被一个年轻的强盗给劫住了。

同行相遇,自然要切磋一番,结果姜还是老的辣,年轻的强盗被孙元给制服了。

孙元看这个年轻人聪明伶俐身手不凡,便动了恻忍之心,把他领回城里的家中,教给他好多行内的本事。随着天长日久感情升温,便收他做了倒插门女婿,与宝贝闺女孙二娘成了亲。这个年轻人就是菜园子张青。

想提高阅读量,有哪些规律可循?

这段故事,在原著中确有其事,我只是换个语言把它讲出来。所以,既不存在胡编滥造,也能引发读者的兴趣。

接下来写道:

孙元之所以把张青收为上门女婿,有两个原因:

一是双方门当户对,都是劫道越货的强盗,属于业内人士,有共同的情趣爱好和共同语言。

二是女儿的容貌有点拿不出手,一般小伙子没人愿娶。电视剧把孙二娘改成了大美女,其实她眉横杀气,眼露凶光,满脸横肉,丑陋不堪,如果她是美女,怎么可能叫母夜叉呢。所以,孙元给女儿找个门当户对的上门女婿,也算了却了当父亲的一块心病。

想提高阅读量,有哪些规律可循?

婚后不久,孙元就去世了。

父亲这一走,孙二娘自然就成了当家人。她觉得总出去劫道也不是长久之计,想到既然大树十字坡成全了她的终身大事,那里无疑是个风水宝地,又处于交通要道,不如就去那里开个酒店算了。把老行当换一种打法,由过去的主动出击,升级为加强版的守株待兔,遇到来吃饭住店的有钱人,便用蒙汗药放倒,既劫了财,又有了作包子馅的原材料,一举两得。

这桩买卖虽说是换汤不换药,但这副药换得今非昔比,等于是把祖传的谋生之道给发扬光大了。

想提高阅读量,有哪些规律可循?

开店之初,张青作为男子汉,走南闯北经多识广,视野毕竟比较开阔。他提出了“约法三章”:一不杀僧道,二不杀妓女,三不杀犯人。因为僧道一心向善,还是不杀为好。妓女只是赔人笑脸赚个辛苦钱,也是不杀为好。流放的犯人里有好多绿林豪杰同道之人,更是不杀为上。

想提高阅读量,有哪些规律可循?

应当说,张青的约法三章,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惜他是个上门女婿,在家里没有话语权。孙二娘把他的约法三章当做耳旁风,左耳朵听,右耳朵冒,一章也不遵守。就连鲁智深和武松这样的僧人和犯人,她也照杀无误 。

想提高阅读量,有哪些规律可循?

按照这个思路和笔法写下去,这篇问答我写了三千字。最后把它归结为:

在那个腐朽黑暗实行丛林法则的封建社会里,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弱肉强食,民不聊生。在有枪便是草头王的畸型生态环境下,才孕育出了孙二娘这样细思极恐的黑店,从侧面揭示出了《水浒传》博大精深的深刻主题。

想提高阅读量,有哪些规律可循?

由于切入点选得恰当适宜,语言运用得幽默风趣,又没有偏离主题,便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发表后,推荐量69万,阅读量10万+,阅读比例达到百分之十四以上。这在我以往问答的阅读量中,已经算是很高的层次了。

想提高阅读量,有哪些规律可循?

总结语:

通过以上自我剖析,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在头条写字发文,想提高阅读量的方法或许有很多。但最关键的是要有信息增量,有独特的切入点和语言特色,这是引人入胜提高阅读量的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水浒传   约法   切入点   发文   犯人   女婿   强盗   原著   鲜活   问答   规律   兴趣   读者   自然   语言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