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入侵并非耸人听闻

人们对大连日本文化风情街深恶痛绝,骂声一片,恨日人的无孔不入,恨当地的麻木不仁,虽然难免有些敏感过度,导致情绪失控,很难正常说话,但拳拳爱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同样令人泪目——我非常理解!

一个妈妈看到孩子做坏事时是不是气急败坏,口不择言?

上升到国家民族的层面上,公民对某种现象的忧虑也是同理。


文化入侵并非耸人听闻

比如这一次,网友们认为这是一次寓意深远的文化入侵行为——不然怎会揪心?

这是耸人听闻吗?不然,仅仅在本国被殖民的历史中,这种入侵就屡见不鲜,只不过,日方的渗透力更强些,也做得更持久更有耐心。

这是上纲上线吗?猛一听似乎是,但是你若把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利益联系起来,让内心的情感为之涌荡……哪怕只是具有为国分忧的起码觉悟……你就不会这么嘲讽了,更不会在此时此刻扮客观,因为你的良心不允许。

一个公民对国家和民族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这才是血浓于水。马立诚一心精日,害怕这种爱国热情,他撰文骂这些人是爱国贼是暴民——看,这个说法是有鼻祖的,而且臭不可闻,奉劝一些人不要跟着学舌,脏了自己。

如果这也叫上纲上线,那就算好了,说明眼下迫切需要如此在纲在线。


文化入侵并非耸人听闻

只不过,用“文化入侵”来形容“文化街”这一现象还不够准确,因为,入侵是早已有之,而今之事,只是“唤醒”和“催化”而已。

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解释一下。就以台湾为例,历史上,荷兰和日本都入侵过奴役过,也都费尽心机地实施文化入侵——去中国化,而且效果都不错。

谁都知道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那的确很了不起,因为17世纪的荷兰可是海洋霸主,拥有各种船只一万五千艘,这是什么概念呢?比当时欧洲其他国家的战船总和还多,其中战舰的总吨位,远超英国,而且,战力强大,技术高超。他们的舰炮威力巨大,而且已经开始使用“开花炸弹”。


文化入侵并非耸人听闻

他们被称作“海上马车夫”,就是开船如同驾车一样轻松,想去哪就去哪,想打谁就打谁。它的海军被称作“海上蒙古人”。所以17世纪是荷兰殖民者的黄金时代——请记住他们的罪恶。

1624年,荷兰入侵明朝,与明海军争夺澎湖,明动用大小战船数千艘,兵员上万,虽然最终算是胜了,但已无力追缴残兵,致使败逃的荷兰舰队,登陆台湾,开始修筑堡垒,此后又赖着不走,而且不断增兵。


文化入侵并非耸人听闻

明朝忙着剿灭内乱,无暇顾及,结果荷兰由此开始了对台湾三十八年的殖民统治。

荷兰人的“去中国化”战略,主要是指:传播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的荷兰文明,包括荷兰的语言文字和宗教思想,动用一切手段,强迫台湾岛上的各族同胞接受荷兰奴化教育,经过几代洗脑,让他们从心里认定自己是荷兰人,完完全全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这些做法和后来的日本做的大同小异,只是日本更深入持久一些,你看,他们现在也没断了梦想吧?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以传教的方式开始文化入侵,实施奴化教育。所有人都必须接受传教,接受宗教思想,这种洗脑方式够绝的。

2、办学校。这是长远规划,也是洗脑成果的巩固措施了。

文化入侵并非耸人听闻

他们在岛上推广荷兰语,凡是七岁以下的儿童,都必须从小学习荷兰语……用了二十年时间,奴化教育成果显著,到了1659年,岛上已有许多年轻人,每天穿荷兰服,取荷兰名,以荷兰人自居并自傲,同时,还开始了荷兰文写作……瞧瞧这个文化入侵地道吧?是不是思之极恐?这就是去中国化。

眼下国内许多作家由着性子胡写,真的该限制了,前车之鉴,很严重的事情啊。

荷兰人文化入侵成功到何等程度呢?


文化入侵并非耸人听闻

1662年,郑成功收回宝岛,但荷兰殖民的后遗症却长时间存在,荷兰语盛行,荷兰生活习性仍被推崇。土地收复了,人心却飞了。

香港新闻网做过一个报道,两名荷兰人游台南古迹,为当年那段殖民史向台道歉,有趣的是,台独们不乐意了,反问说:当时为何荷兰人输给了郑成功?为何放弃?不然他们现在就是荷兰人了……


文化入侵并非耸人听闻

郑成功当时面临的局面自然更严重,但他无法可想,其子郑经继位后,还是由总制使陈永华想出了克制之法——对文化入侵,仍以文化相克——推广文教,这可是影响台湾历史走向的大举措。这个人就是《鹿鼎记》中陈近南的原型。


文化入侵并非耸人听闻

这是永华宫神像,祭拜的就是陈永华

采取的措施也是“设宗庙,立学校,开科举”,针锋相对传播儒家文化。于是,第一座孔庙建立了,陈永华兼职为台湾“教谕”(教育部长)。很快,一整套教育体系也相应配套完善了,中央设国子监,地方上设府学,州学,县学,并在高山族聚居区设立“小学”,同时建立一整套科举制度,分州试,府试,院试,其实就是把内地的教育模式搬了过来。

文化入侵并非耸人听闻

除了移植之外,还有创新,比如实行了义务教育法令,规定凡是送孩子读书的家庭,一律减免赋税……中华的正统文化,由此传播并兴盛,在郑经统治的十八年里,岛上掀起了“自是始奋学”的热潮……

这是文化入侵与反入侵及根除毒素的较量,虽然不见刀光剑影,但重要性不亚于开疆拓土。


文化入侵并非耸人听闻

二战中的台籍日军

再看1895年至1945年的日据时期,他们去中国化的操作比荷兰人还精细,先是血腥镇压,”顺民“多了开始普及日语和日文化,开办学校,移民……还广设舆论机构,垄断舆论阵地,严格控制舆论导向,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言论——厉害吧?这种文化植入和反植入本就是生死搏斗,马虎不得。


文化入侵并非耸人听闻

长话短说,他们成功在哪里呢?你看有多少人把自己当日本人?二战时的台籍日寇和自愿当慰安妇的台籍妇女算一奇景吧?


文化入侵并非耸人听闻


文化入侵并非耸人听闻

……老蒋后来也没能改变这一点,日受灾害时,台是捐助最踊跃的地方,你看这个归宿感有多强——这时候的文化入侵其实就属于文化“唤醒”和“催化”,通过隔空喊话文化交流经济对接诸如此类……许多人血液里的殖民意识觉醒了,开始上蹿下跳……比如台独问题,不还是“去中国化”吗?并非耸人听闻吧?


文化入侵并非耸人听闻


文化入侵并非耸人听闻

相比之下,大连没那么严重,毕竟回到祖国怀抱许多年了,但是,警醒还是必要的,毕竟,当年文化入侵的恶果,仍然能在多年后的“唤醒”和催化中体现出来,要警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耸人听闻   高山族   荷兰语   明朝   上纲上线   战船   文化   荷兰   爱国   荷兰人   科举   台湾   日本   岛上   舆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