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一讲精彩回顾

2021年11月5日下午13:30,“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一讲,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四川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由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邀请到陈志良教授和危怡副教授做关于戏剧影视类学科课程思政代表案例的精彩汇报。同时邀请到姚争教授、王红叶教授、李晓红教授、李震教授、杨军教授、马欣教授、吕双燕教授、庚钟银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就“戏剧影视类学科课程思政的观念思考”一题做精彩发言。在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B站账号、“北师大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快手账号同步直播。

“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一讲精彩回顾

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燕教授以及国家一级作家,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骆平教授共同担任主持。

“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一讲精彩回顾

讲座开始前,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周星教授代表戏剧影视学教指委发表致辞。周教授表示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正在全方位地向前推进。课程思政是相当程度的国家意志体现,这是国家教育非常重要的主流价值观的体现。鉴于此,教指委将其作为研讨主题,邀请各位专家和业界老师一同探讨课程思政,更好地为课程思政提出更多的思想和启发

“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一讲精彩回顾

四川师范大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汪明义教授,代表四川师范大学校发表致辞,他介绍了四川师范大学的发展情况,欢迎各位专家来校指导和交流,并祝此次高端研讨会圆满成功。

“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一讲精彩回顾

接下来,讲座正式开始,第一阶段是戏剧影视类学科课程思政代表的案例汇报。邢台学院戏剧影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邢台市影视家协会主席,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陈志良教授,汇报了邢台学院戏剧影视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案例。陈教授从课程思政建设基本情况、建设思路、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和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汇报。陈教授介绍了邢台学院戏剧影视建设的基本情况、邢台学院戏剧影视的建设思路、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他提出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要做到层层递进成体系,要从学生入学开始,引导、培养学生用思政的角度看专业的习惯,思政内容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同时还要跨学科融合、校企融合建设。

“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一讲精彩回顾

随后,艺术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主任、浙江大学电视电影与视听传播学博士后,国家广电总局“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危怡副教授,做了浙传课程思政三步探索实践的主题汇报。浙传课程思政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课程思政的初探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专业思政的重要探索时期,第三个阶段是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思考跨学科思政建设的新途径。将戏剧影视教育与历史结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专题内容带入到多样化教学模式的课程中,使同学们建立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积淀,从而构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远的文化自信。将戏剧影视教育与信仰相结合,坚定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将戏剧影视教育与时代相结合,破解人才培养困局。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以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艺术类专业思政教学体系为己任,真正做到将立德树人落实到教学全过程,回答好中国教育的时代之问。

“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一讲精彩回顾

在两位专家的分享后,讲座进入到第二阶段的主题研讨。浙江传媒学院副校长、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姚争教授,分享了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点在思政课程建设中的探索实践。姚老师对于思政课程教育提出了三个“三”,第一个“三”是三进:进培养方案、进教学大纲、进师生大脑。第二个“三”是三改,改教学理念、改教学内容、改教学方案。第三个“三”是三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课程与创作结合。老师在创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同时在美学问题的探索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同时,浙江传媒学院打造了全国首个校园媒体云、浙传云,构建了云端一体,多场景融合的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形成了辐射全国的影响力。

“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一讲精彩回顾

山西传媒学院副校长、教授,兼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常任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高等学校艺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红叶教授,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切入,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编写提出了几点想法。第一,课程思政的核心是立德树人,价值观引导以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第二,一个学科里各专业通用的课程应该有通识类、创新创业类以及社会实践类课程,这三类课程应该统一完成,各个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指南可以制定统一的标准,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和艺术实践类课程,要分专业进行探讨和撰写。第三,具体的教学指南写作最核心的东西是要找到思政的映射与融入点。第四,要制定从专业角度出发的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方案,尤其是对质量评价体系作出规范,从顶层对课程思政教育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有助于老师们在具体的课程中完成思政任务。

“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一讲精彩回顾

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台湾电影委员会副主任李晓红教授,给大家讲解了课程思政与戏剧影视学相契合的特点,分享了非遗传播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相关想法。并提出三点措施:一是课堂教育,厦门大学特别开设了戏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二是建设各种各样的实习基地;三是邀请专家、剧作家进入校园里同学生们进行交流,有机的把非遗的学习研究和课程思政做了很紧密的结合。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研究以及推广传播,有效地同爱国、爱乡传统意识结合,使课程思政变得更生动、更有趣。

“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一讲精彩回顾

陕西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震教授第四个发言。他提到,从基础理论来讲,无论从学术研究还是人才培养方向谈论戏剧影视学科,首先一定要提炼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理论类的课程应该和意识形态绑定。同时,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是践行影视类影视史的背景,也是影视史上很多作品的重要内容。从职务类的课程来讲,实务的东西与文化资源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分享的最后,李教授表示:思政不只是讲政治本身,更是要全面地考虑学生的思想建设问题。

“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一讲精彩回顾

一级编剧,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云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云南省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杨军教授,讲解了课程思政经过的两大阶段。并对课程思政提出了三点思考:一是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推行关键在老师,一个老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德修养,人格心理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也与课程思政的开展有直接的关系。二是课程思政的推进过程中,要避免形式化、同质化以及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目标冲突等问题的出现。三是推行课程思政中要做好专业能力和育人能力的共融、专业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课程思政等育人目标的共融、作品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共融。如果都能够结合的很好,课程思政最理想的效果就达到了。

“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一讲精彩回顾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语委语言文字督导专家,中国高校影视艺术教育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副秘书长马欣教授,结合重庆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类的课程思政教学分享了个人体会。一是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二是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要立足专业特点、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特点,以专业性、时代性、实践性为基本原则,因势而化、因势而进、因势而新,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与德育资源,有机的融入课程教学;三是思政之火溶于实践之炉,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应用型强,需要拥有更多的实践平台与实践机会。戏剧与影视类的课程思政势在必行,希望制定的措施可以形成可持续发展,以引导学生服务社会,向专业化、个性化、团队化的方向迈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拥有更高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格局。

“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一讲精彩回顾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博士。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戏剧戏曲学)首席专家吕双燕教授,谈到了邢台学院案例以及浙江传媒学院案例的个人感受。她结合课程思政谈及了个人的思考,一是思政的核心内涵是价值观念、立场信仰、伦理道德等关于每个人基本存在状态的概括。二是把思政认定为一种广泛的仁学,思政仁学在各种人文学科中都有具体体现。在戏剧影视学中,艺术创作的作品以及艺术研究理论中的民族文化、伦理道德等内容都是思政具体的内涵;三是设立专业思政课的标准,既不能忘掉专业里的根本内容,要提炼出和思政动机能够融为一体的东西,利于提高专业水准,实现创造性的提高,不能忘掉专业与学科建设的自觉,把思政内容自然地引入到专业建设与学习建设的原有架构。

“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一讲精彩回顾

辽宁大学马可.穆勒电影艺术研究院院长、辽宁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类分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庚钟银教授,从自身出发分享了课程思政的相关想法。课程思政中最重要的角色是教师,并且在课程思政的教学中,观念意识十分重要。如何让课程思政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讲故事是非常好的方法,讲身边的故事,讲地域的故事,以故事形式将地域性的特色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同时,实践创作对学生来说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好机会。课程思政不只是教育学生,也是教育老师。就目前来说,课程思政最需要的是付出行动。

“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一讲精彩回顾

讲座结束后,周星教授总结到:思政课程是中国独特教育体系中所独有的,它的主流价值观和国家意识的体现是毋庸置疑的。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适应主流价值观的价值意义。给予教育者强化主流价值观,强化课程教育的思想政治意识。希望后面的讲座中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课程思政价值意义的提升。在周星教授的精彩总结后,讲座圆满结束。

“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一讲精彩回顾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门类作为新文科基本方略之一,主要以“化人、美人”为目标。戏剧与影视学科亦然。为更好地推广新文科建设理念,发挥戏剧与影视学科的文化推广与价值引领,在2020年下半年成功开展“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第二季二十讲系列讲座、2021年上半年成功开展“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第三季二十二讲系列讲座得到众多高校师生及网友热赞的基础上,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特别策划举办“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将继续联袂全国各大高校、专业艺术院校,聚焦戏剧与影视学科,广邀多所高校的重要专家名师线上开讲、传道解惑。此次讲座是“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一讲,继续延续和推进后疫情与智能时代下戏剧影视学术的前沿理论热点,为新文科背景下的艺术门类及戏剧影视学科建设积极助力,接下来还将有更多讲座,为大家奉上一场场学术盛宴,敬请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学名   北京师范大学   戏剧   邢台   讲座   影视   教育部   讲堂   师大   类专业   学科   教授   课程   高校   艺术   系列   学院   精彩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