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历史”的《鹿鼎记》为何没有被禁播?



作者 | 赵天成


“《鹿鼎记》戏说历史的成分很大,为什么还能在央视播出?”


张一山版《鹿鼎记》自播出以来就争议不断,差评如潮。最近,不少网友在网视互联(ID:wxs360)后台留言,提出了类似的质疑。


确实,这些年“历史不能捏造戏说”,已经成为了古装剧在创作过程中的普遍共识。从备案到播出,古装“限额”已成常态。古装剧的发行窗口期,也会随着政策和重大宣传期进行波动。


“戏说历史”的《鹿鼎记》为何没有被禁播?


9月底,古装剧《延禧攻略》《如懿传》遭到了全网下架看,古装剧似乎迎来新一轮的监管。


在这样的监管环境下,明显具有戏说意味的《鹿鼎记》能够在CCTV-8播出,确实有些让人意外。


“戏说历史”的《鹿鼎记》为何没有被禁播?

《鹿鼎记》究竟算不算“戏说历史”?


《鹿鼎记》中涉及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康熙皇帝、吴三桂、李自成、郑克塽、冯锡范、陈圆圆、长平公主等历史知名人物。也描述了不少历史事件,如康熙捉拿鳌拜、平三藩之乱、收台湾、雅克萨之战等。这些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穿插于虚构的故事框架中,让人真假难辨。


从过往的文件和领导讲话来看,古装剧的红线在于,不能戏说历史、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不能进行胡编乱造,或者颠覆性的、篡改性的改编,不得美化、把玩封建糟粕。


而且相比金庸的其他小说,《鹿鼎记》戏说历史的成分明显加重。


比起陈家洛劝说乾隆、袁承志救公主、郭靖力战蒙古大军、张无忌率明教救国、萧峰雁门关阻敌等扭转历史的事件,韦小宝以一己之力保护顺治皇帝、擒住吴三桂之子、说退西藏蒙古两大势力、操纵罗刹国暴动、 为台湾民族请愿、签订尼布楚条约,简直到处开挂,荒诞感十足。


从设定上来看,主角韦小宝从小在妓院长大,是个小混混,虽然为人讲义气,但并没有正确的是非观,每次临敌,武功都不是决胜因素,而是各种胡闹、泡妞、说谎、贿赂、左右逢源,跟各色人物勾心斗角,最后总能逢凶化吉,步步升高,享尽荣华富贵,各种运气和巧合,近乎儿戏。


当然最吸引观众的就是他的风流韵事,坐拥七位美女老婆。这似乎也有美化、把玩封建糟粕的嫌疑。


剧中历史事件虽然基本遵从了史实,但也有些地方与史实有些出入,比如,历史上的建宁公主非康熙妹妹,而是康熙姑姑。


剧中真假太后的戏码也颇为狗血,韦小宝在五台山出家的戏份对于五台山和出家人都充满了戏谑。


如果说《鹿鼎记》是戏说历史,那张一山版《鹿鼎记》简直可以称为《戏说鹿鼎记》。


就像韦小宝一样,剧中对于康熙、建宁公主、吴三桂、施琅这些历史人物的处理,都显得颇为搞笑和滑稽。


《北京日报》曾经批评《延禧攻略》《如懿传》等宫廷剧,并列出了五大罪状:

1、热衷追崇皇族生活方式,使之成为流行时尚。

2、精心演绎的宫斗情节,恶化当下社交生态。

3、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英模光辉。

4、宣扬奢华享乐之风,冲击克勤克俭美德。

5、片面追求商业利益,弱化正向精神引导。


“戏说历史”的《鹿鼎记》为何没有被禁播?


如果按照以上5条罪状捋下来的话,《鹿鼎记》几乎条条中枪。


“戏说历史”的《鹿鼎记》为何没有被禁播?

“戏说历史”的《鹿鼎记》为何没有被禁?


既然是戏说历史,为什么《鹿鼎记》能够顺利播出,且并未受到主流媒体的质疑,仔细分析就明白其中自有奥妙。


首先,广电总局的“限古令”,是从2011年才开始出现的政策。而《鹿鼎记》作为金庸的收山之作,小说创作于1969至1972年间。


在政策出台前,金庸早已成为一代大师,《鹿鼎记》也已经被誉为华语武侠的经典之作,在国内外都具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甚至被认为是金庸创作的最高峰、最顶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鹿鼎记》戏说历史有目共睹,但没有人敢将这样流传多年的武侠经典认定为违规。


可以肯定,如果不是金庸先生所著,如果不是拥有着较高的武侠地位和群众基础,按照目前的审核标准来看,《鹿鼎记》的创作尺度未必能够过审。


其次,张一山版《鹿鼎记》的主出品公司为中央电视台,所以能够在CCTV-8播,也就不感到奇怪了。


“戏说历史”的《鹿鼎记》为何没有被禁播?


此外,在历史虚实的把控上,《鹿鼎记》也玩得登峰造极。


“戏说历史”的最大尺度是什么?曾经创作《步步惊心》《大漠谣》《云中歌》的作家桐华就曾表示,“《鹿鼎记》就是很好的例子”。


国内历史剧创作,基本上都有一个创作原则,那就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具体来说,就是涉及历史大事需要尊重史实,但小事、细节则可展开想象,合理虚构,只要符合逻辑,合乎人物性格即可。


但在实际把握上,大事与小事的界限并不明确,大事不虚到什么程度,小事不拘有没有限度,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鹿鼎记》或许可以给行业一个参考。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虽然《鹿鼎记》中韦小宝的个人形象并不是很“正”,但《鹿鼎记》整体的价值观,并没有“偏”。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家炎曾经点评,“《鹿鼎记》就是现代主义,它是武侠小说里边的一种现代主义,可以说是很特别的。”


虽然是武侠剧,但《鹿鼎记》中带有明显的历史批判意识,剧中所传达出的各族和谐相处、国家民族统一的思想,放到现今也一点都不过时。


这或许也是《鹿鼎记》能够穿透历史、打动人心的原因吧,毕竟很多事情,古今同理,人性使然。


事实上,在当前监管生态下,张一山版《鹿鼎记》为播出也做了一些“妥协”。比如开片妓院部分戏份只有3分钟,被最大程度地压缩,以至于韦小宝身世交代极为潦草;韦小宝风流成性的部分也被相当程度地克制,以至于让人觉得这版韦小宝虽然老婆众多,但内在却清心寡欲地像个地主家的二傻子。


《鹿鼎记》的本质其实是一部披着武侠外衣的宫廷政治剧,能播出确实不容易。张一山版《鹿鼎记》也做了一些创新,那就是加强了整部剧的喜剧部分,但似乎未得原著精髓,甚至沦为了闹剧。


整部剧对于正与邪、是与非、荒诞与历史之间分寸的把握,对于洞察人性的微妙,在表达上都有所欠缺。演员表演浮夸,人物塑造流于表面,缺乏人物该有的深度,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建宁   蒙古   历史   糟粕   罪状   历史事件   史实   历史人物   剧中   康熙   小事   公主   古装剧   人物   武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