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6岁小伙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如果是你,你愿意捐献吗?

在您身上划下的每一刀,都是奠定我们未来良好医术的基础。——《大体老师》

湖北十堰,一个名叫肖梁杰的26岁年轻男孩,因为患有白血病而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在生病时,就有捐出自己遗体的想法。

于是,联系了有关工作人员,在人生最后的一段时间里,签订了捐献自己遗体的同意书。

湖北26岁小伙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如果是你,你愿意捐献吗?

工作人员与肖梁杰核实遗体捐献事宜

没多久,肖梁杰离开了。

而他的父母也遵从其生前遗愿,将这个年轻男孩的遗体捐献,作为医学教学与科研使用。

湖北26岁小伙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如果是你,你愿意捐献吗?

死亡是人生必然会发生的,我希望以这种方式当我人生的谢幕,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新生,亦是我生命的延续。——肖梁杰

假如是你,你会选择捐献遗体吗?

很多人说,人间不值得。

其实,善意的人会有很多值得的人与事去遇见。

真诚的生活会让你发现这世间的美好,心存真善美,人间的烟火气也变得可爱起来!

因为有你,生命得以延续。

遗体捐献和器官捐赠有明显不同。

首先从捐献内容上看——器官捐献是只捐赠一部分特定的器官,当医生在遗体上取走器官后还需要将伤口进行缝合,恢复到遗体原本的样子。

遗体捐献则是将全部捐献可以任意使用,完全奉献自己为医学事业做贡献。

那么,换作是你,你愿意吗?

传统思想的束缚

我们的文化一直都是崇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这种文化在我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遗体捐献最大的阻碍也是我们的传统思想。

很多人听到遗体捐献就会联想到自己死后还要被「千刀万剐」,无法获得「全尸」,从心底里就不认同遗体捐献,也就根本不会有遗体捐献的意愿。

那么,换作是你,你会冲破这传统的束缚吗?

沉默的老师

我们不会称之他们为「尸体」,因为他们在医学生眼中,都是「沉默的导师」——一名医学导师说过的话

在医学院,这些遗体被亲切地称为「大体老师」或「沉默的导师」。

这是因为,现在用于医学研究和教学的遗体,大多数来自于捐献。

他们来自于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工种,拥有各自不同的生活,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一种肉身留存的方式。

湖北26岁小伙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如果是你,你愿意捐献吗?

微电影《大体老师》片段

有这样一位大体老师,四十多岁,生前是某学校第二附属医院的护士。

后来得了癌症,经过了一系列治疗后效果不理想,她知道了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决定捐献自己的遗体。

当她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她的身体被放进了冷藏室,成为了一位沉默的导师。

沉默,但隽永。

观语:如果将来我们也到了生命的尽头,你们会不会愿意进行遗体捐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遗体   冷藏室   湖北   小伙   生前   器官   导师   尽头   沉默   工作人员   人间   父母   传统   老师   生命   医学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