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军:3.77亿元拍下梵·高名作背后

王中军:3.77亿元拍下梵·高名作背后

美国当地时间11月4日晚,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上,备受瞩目的梵·高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以5500万美元落槌,加上佣金,拍价合计为6176.5万美元(约人民币3.77亿元)。华谊兄弟向媒体新闻证实,买家为公司董事长王中军,但为个人投资行为,不予置评。

王中军:3.77亿元拍下梵·高名作背后

为买画减持公司股份套现超5亿

被王中军拍下的这幅《雏菊与罂粟花》是梵·高的巅峰之作。据苏富比官方消息称,该画作曾在德国、美国的多位收藏家以及收藏机构中转手。

《雏菊与罂粟花》是梵·高于1890年6月在保罗·嘉舍医生家中完成的,并把作品送给了他,算是支付诊疗费。而他在几星期后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拍中,梵·高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以3.77亿元人民币被王中军拍下

梵·高于1890年5月离开圣雷米疗养院后便定居于奥维,在当地的拉弗旅馆租了一间小房间,时常在田野里竖起画架,大笔挥就郊外风光。梵·高是表现主义艺术的代表者,藉鲜艳的野花表达自己当时的精神状况正是其标志性的创作手法。

书画界一直认为,《雏菊与罂粟花》无拘无束的狂热力量清楚地展现了艺术家画风的巨大转变,而画中花朵恰恰来自几周后他企图自尽的那片田野。画面中流露出梵·高的激情及真挚情感,堪称其短暂绚丽的艺术生涯的巅峰之作,更是极少数梵·高在生前售出的作品之一。

王中军:3.77亿元拍下梵·高名作背后

梵·高作品《自画像》

该作品于1928年被现代艺术博物馆首任主席安森·古德耶购入,他将其赠与了其子乔治·古德耶,而后者在1990年决定将其出售前,将画作60%的所有权赠予了奥尔布赖特·诺克斯艺术画廊。

据艺术数据网站Artnet资料显示,这幅画作出现于1990年11月14日的拍卖中,以低于估价1200万美元至1600万美元的价格被人买走,当时并不叫现在的名字。据乔治·古德耶在1991年称,他将这幅画作卖给了一家“重要的欧洲收藏家收藏”,也就是此次送拍苏富比的现任卖家。

梵·高目前拍出最高价格的作品是《嘉舍医生肖像》,在1990年被佳士得拍出8250万美元。此次的《雏菊与罂粟花》是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估价第三高的拍品。但为了这幅作品,王中军多次举牌,可谓志在必得。据悉,他为购得此画,减持华谊兄弟股份套现超5亿。

“我更多地读出了梵·高的真情实感,这非常打动我。”

王中军在采访时说,“就个人而言,拍下它还是源于我自己的喜爱。我本身也在画画,这幅花卉静物作品让我觉得非常完整。它不同于习作,这是梵·高真正的杰作之一,我能够感受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去完成,其中的绘画技巧固然非常高超,但我更多地读出了梵·高的真情实感,这非常打动我。”

王中军:3.77亿元拍下梵·高名作背后

带马云进入收藏门槛

其实,王中军早已是收藏界的各中老手,也是马云等商业大咖的艺术收藏启蒙者。

在王中军家中,摆放了吴冠中、艾轩、陈逸飞、杨飞云等诸多艺术大家的绘画作品,还有国内外的雕塑作品,很多人称他的家是私人美术馆和博物馆。由于他自幼就酷爱绘画,在20岁左右的时候还去业余的美术院校学习。虽然最终没有走上艺术这条道路,但是对艺术的喜爱却从未停止。

王中军:3.77亿元拍下梵·高名作背后

王中军自己的画作亦不乏收藏者

不仅如此,他对艺术的执着与热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朋友。马云说:“第一次去中军家,被他收藏的画所吸引。我以前从来不知道油画有那么贵,更不知道画里面有那么多的讲究。看着中军衔着大雪茄侃侃而谈的样子,我觉得特别羡慕,于是像很多朋友们那样,我被中军渊博的分析带进了油画门槛。”

他对艺术的执着与热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朋友

很多长江商学院的同学、企业家、娱乐界人士像马云一样,受王中军影响或拿起了画笔或搞起了收藏。柳传志曾认真地对他说:“咱们这帮哥们儿认识那么久了,我特别希望你能组织一次讲座,给我们系统地讲一下绘画。”王中军兴奋于像老柳这样的大企业家都开始对艺术产生了兴趣,随即为他们举办了一次讲座,梳理中国近代油画的百年历史以及各大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王中军:3.77亿元拍下梵·高名作背后

“大哥级”藏家

在当代艺术领域,王中军堪称“大哥级”藏家。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王中军就开始收藏艺术品,是较早的架上绘画收藏者。从近现代名家张大千、徐悲鸿到当代艺术家曾梵志、刘小东、方力钧,虽然王中军收藏了很多艺术家的作品,但他坦言,对他最有影响的还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艺术家。“或许在那时,别人对陈逸飞、艾轩这些人并不在意,但是我很在乎,收藏艾轩、陈逸飞这一辈人的作品时,心中带有一种崇敬的心情。”王中军说。

王中军:3.77亿元拍下梵·高名作背后

王中军家中收藏艾轩作品

当他回想自己第一批收藏作品,是因为他在北京有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大房子,想到要买些艺术品来装饰家居。由于他曾经学习艺术,所以特别希望挂几幅油画作品,当时脑中立马就会浮现出几个人的名字。但是当时由于拍卖行并不像如今如此发达,如何联系这些艺术家、谁有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这些问题都成为他收藏作品的一个瓶颈。

一次偶然,让他有机会收藏艾轩的一幅作品。1994年,得知艾轩在美国纽约,冯小刚正在拍《北京人在纽约》,出于机缘巧合他们结识。由于对艾轩作品的喜爱,王中军就通过冯小刚打听艾轩的作品,“那时候收藏艾轩的作品只有1万美金左右,与今天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让王中军记忆深刻的是,当时艾轩还给他打了个小折扣。

王中军早年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已是美国名流的陈逸飞就在他心中成为了骄傲。作为穷小子的他,收藏陈逸飞的作品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之后通过连锁反应,王中军很快就认识了陈逸飞。陈逸飞也喜欢电影,他们彼此有共同语言,加上都痴迷于艺术,所以陈逸飞当时赠送了他一幅作品。“由于我当时比较喜欢马,所以陈逸飞画了一张一个骑手骑一匹马的素描作品送给我,作品讲究并且尺幅很大。”如今,王中军的家中挂满了陈逸飞的作品。其中,悬挂在他家门廊通往游泳池影壁墙上那幅巨大的陈逸飞的《娟娟》,是王中军2005年在翰海秋拍中花418万拍下的,王中军笑称是“捡漏”。

王中军:3.77亿元拍下梵·高名作背后

王中军收藏 陈逸飞作品《娟娟》

对于收藏作品,王中军有着自己的个人想法,“我收藏作品个人化很强,不太受别人影响,也不太在乎别人的意见,只要在我脑中这个人是大画家就好。”在王中军看来,绘画是有共鸣的,不需要讲那么多的故事。

不惜重金为收藏

王中军很舍得为自己的爱好付出昂贵代价,但商人的本性却让他做任何事都懂得把握一个“度”,不仅不至于玩物丧志,更开发出爱好与商业的关系。像他的马场,就被做成了一个高端俱乐部,自己玩了也不耽误赚钱。艺术品收藏这一块,几年前他还被陈东升嘲讽过瞎买,现在看来已赚了很多。王中军的爱好都是阶段性的,一阶段是马,一阶段是建筑,坚持最长的是收藏。

在王中军的马场,不仅那些动辄数十万美金的马儿是他的宝贝,就连那些拴马桩也是个个来历不凡,都是他从各地淘来的收藏,“中国古代除了佛像几乎没有好的雕塑,我的这几十个拴马桩子可能就是最有特点的雕塑了。”

王中军:3.77亿元拍下梵·高名作背后

王中军很舍得为自己的爱好付出昂贵代价

这种细节处的珍贵也体现在他家门外那7000平方米的院子里种的500余棵树木上,其中一棵有百年历史的紫薇树是他花10万块专门请人从南方移植过来的,它的价值不在于花朵的艳丽,而在于3个月不败的悠长花期。

这里的每一棵古树都有故事,在他自建的2000平方米的欧式别墅里,每一个小物件也都蕴藏着他的情感和心思。房间转角的一幅小画,洗手台上的一座小雕塑,在那里存在了几百年后,已经不单纯仅是一幅画和一座雕塑。

王中军:3.77亿元拍下梵·高名作背后

王中军的家犹如博物馆

厅里那些欧式古典风格的家具,是王中军在法国的一间古堡里淘到的路易十七时期的宝贝,总共20多件,他花了4万英镑装满了一个集装箱托运回北京。客厅茶几上的马雕则是1817年法国凯旋门大赛的冠军马的雕塑,是他在法国的一个古董店里发现的。

王中军喜欢雕塑,开始也只是因为房子装饰的需要,通过拍卖会买了不少欧洲十八、十九世纪的雕塑。但后来在中央美院教授等专业人士的推荐下,他开始惊讶于国内雕塑家的创作水平,他收藏了中国当代雕塑家田石信、向京、瞿广慈、魏广信、李向群等人的作品。越收越多,各类雕塑已有了几百件,家里都摆不下了。

王中军一直欣赏欧洲人对家族传承的重视,他们往往一代代地保留着祖先的房子和物品,将他们的经历和故事流传下去,并以此为荣。他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说:“卖什么也不能卖这房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乔治   罂粟花   印象派   画作   静物   欧洲   名作   美国   艺术品   油画   雕塑   艺术家   家中   收藏   艺术   作品   王中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