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中国第一家博物馆的创建人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常乐镇)。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收藏家。

张謇,中国第一家博物馆的创建人

张謇

一波三折状元路

张謇祖籍江苏常熟,元末迁至江北,世代业农。到了清乾隆年间,张謇高祖张元臣携子张文奎等迁至金沙东郊的瞿家园。张文奎第三子张朝彦因被骗入赌场而输光家产,流落到金沙镇,被在金沙场开瓷器店兼卖杂货的吴圣揆招赘为婿,生子张彭年。嘉庆中叶,张朝彦携妻儿家小迁往西亭镇,而岳父母吴圣揆夫妇则迁到海门常乐经商兼务农。不久以后,张彭年奉父命离开西亭,侨寓海门常乐镇,以孝奉母家,照顾外祖母殷氏。

张彭年(1818年—1894年10月15日),字润之,受传统的道德文化影响较深,一次,他不经意间拾到一笔巨款,但并没有动心,而是在原地坚持等了几个时辰,直到把巨款还给了失主,这件事对张家兄弟影响很大。张彭年共育有五子,老大张誉及老五张警为原配葛氏夫人所生,老五早夭。老二张謩、老三张詧(chá)、老四张謇为二房金氏夫人所生。老三、老四关系最为密切,张詧后来还奉母命退学以供养老四读书。

张謇自幼聪慧,但由于祖上三代没人获得过功名,是所谓“冷籍”(地方陋习:“冷籍不得入仕”)。无奈之下,张謇15岁时,由老师宋琛安排,冒充如皋县张家子嗣报名获得学籍。随后,16岁的张謇考中秀才。但在后来的日子里,张家以此要挟,不断向张謇家敲诈钱财,使原本殷实之家变得负债累累,甚至他们还把张謇软禁在学宫居仁斋里。此时,张謇果断选择向官方“自首”,要求取消自己的秀才功名,让他回原籍南通。当时的通州知州孙云锦出面为他调解,张謇同科秀才如皋顾延卿更为他四处打点奔波,海门学院和礼部也都认为张謇是个人才,到张謇20岁时,此案终于告终,礼部同意张謇重填履历,撤销控案,恢复通州原籍。后来张謇为此写了一副对联:“半世仇人张世德,一生知己顾延卿”。

张謇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22岁惜阴、钟山两院取第一,先任江宁发审局孙云锦秘书;24岁岁试第一名,又入淮军吴长庆府为军幕,与袁世凯共事,期间曾随军到朝鲜平定叛乱,出力颇多,受到“清流”南派首领潘祖荫(详情参阅:【收藏大家】潘祖荫:“神眼”鉴文物)、翁同龢(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10期:翁同龢,两朝帝师、六世收藏)等的赏识。

光绪十一年(1885年),因孙云锦出任江宁府尹,子弟依例回避,张謇转赴北京参加顺天乡试,被录取为第二名,时称“南元”。但是从1885年到1894年,整整十年中间,张謇一次又一次参加会试,结果都是名落孙山。原因非常滑稽:当时翁同龢、潘祖荫等“清流”党人对张謇着力延揽,在礼部会试中暗中识别他的卷子,结果却连着三次误认了别人的卷子,将他人取中却将张謇贬黜。潘祖荫为此气愤不已,甚至拒绝接受中选者的拜见。

光绪二十年(1894),张詧受江西巡抚委任为慈禧太后六十寿辰庆典随员上京,得悉增设甲午恩科会试,立即告知父亲力主让弟弟再考。张謇在哥哥苦劝力促下,才决定“试具杂借之友”再最后一搏,结果被取中第六十名贡士。三月礼部复试时中了一等第十一名,翁同龢将他改为第十名。四月殿试时,翁同龢命收卷官坐着等张謇交卷,然后直接送到自己手里,匆匆评阅之后,便劝说其他阅卷大臣把张謇的卷子定为第一,并特地向光绪介绍说:"张謇,江南名士,且孝子也。"于是张謇在41岁的时候,终于得中一甲一名状元。

张謇,中国第一家博物馆的创建人

张謇行楷五言联 南通博物苑藏

为共和一手托南北

张謇高中状元后,被授以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官职。他很快就成为“清流”的佼佼者,是“翁门”弟子中的决策人物,以主战著称,曾单独上书参劾李鸿章。然而正在主战主和两派斗争激烈之际,张謇因父丧循例回籍守制。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闰三月,张謇丁忧期满,按照惯例回京到翰林院销假。此时帝后两党激战方酣,不久翁同龢被慈禧罢官。7月21日,张謇也借故请假南归。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刘坤一、张之洞倡导“东南互保”,张謇是暗中牵线人之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张謇与汤寿潜、郑孝胥等发起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宣统元年(1909年)10月14日,张謇被公推为江苏谘议局议长,随即开始酝酿奏请朝廷速开国会。两个月后,在张謇的倡导下,一个由十六省代表组成的国会请愿团向北京进发。宣统二年(1910年)1月,请愿团抵京,发起国会请愿活动。但此事自然是没有结果的。

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传言张謇起草了退位诏书,不实)。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张謇任实业总长 ;同年,改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民国4年(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第一至四条号要求,张謇愤然辞职,在袁世凯复辟称帝之前彻底与袁世凯斩断了联系。此后,张謇绝意政坛,一心实业救国。

张謇,中国第一家博物馆的创建人

明 张翀设色“明皇辛蜀图”折扇面 南通博物苑藏

弃政从商,实业救国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初,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奏派张謇举办通海团练,以防御日本海军随时可能对长江下游的侵犯,但由于甲午战争落败,此事半途而废;3月,张之洞向朝廷请示,委派张謇在通州兴办纱厂,张謇慨然应允。

大生纱厂最初定位为商办,由张謇出面在民间集资。张謇召集到的股东三位来自通州,三位来自上海,但股东之间几度分合,股金迟迟不能到位。张謇只好向官方求助。此时张之洞早已调任湖广总督。张謇通过新任两江总督刘坤一,将4万多锭旧官机折价50万两入股,大生的性质相应改成官商合办。后来盛宣怀分走一半官机,但是25万两的商股还是迟迟募集不全。张謇四处筹资,处处碰壁,甚至没有旅费回通州。无奈间,张謇只得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卖字三天以赚取旅费。状元经商,狼狈至此,那些市侩油滑的小人官吏便对他冷嘲热讽。

光绪二十五年(1899)4月,拥有2.04万纱锭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开车试生产时,运营资金仅有数万两,甚至没有资金购买棉花当原料。张謇情急之下以每月1.2分的高利向钱庄借贷。向股东告急,无人响应;而打算将厂房出租却又遭到恶意杀价。在走投无路之际,张謇接受商董沈敬夫的建议,破釜沉舟,全面投产,用棉纱的收入来购买棉花,维持运转。幸而随后几个月里,棉纱的行情看好,纱厂的资金不断扩展,不但使工厂得以正常生产,而且还略有结余。大生纱厂终于生存了下来。投产后的第二年,大生纱厂得纯利5万两;第三年得纯利10万两;到1908年累计纯利达到190多万两。

张謇,中国第一家博物馆的创建人

张謇创建的棉纱厂

张謇在大生纱厂赚得丰厚利润之后,踌躇满志,从光绪二十五年到宣统三年(1899年—1911年),以通州为基地,以棉纺业为中心,又兴办了一系列辅助企业,共34个,总投资900多万元。张謇的实业,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经济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中国的面粉、玻璃等产业从此开始起步。为了“养民”,在苏北沿海各县,张謇还先后创办了20个盐垦公司,资本估计达到1600多万元,围地413万多亩,已垦地98万亩,年产棉11.6万余担。工农业加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大生民族资本集团,资产总额大约3300多万元。大生系在全盛的时候,人称“南通是中国著名的实业模范区,张氏也是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

民国11年(1922年),棉纺织业发生危机,这导致张謇的事业全面崩盘。在这个过程中,民国政府没有为他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帮助。与之相比,日本在20年代初也发生过一次经济恐慌,但日本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紧急救济措施。因此,在随后的中日纱厂竞争中,大生被迅速拖垮,1925年被债权人接管。

民国15年(1926年)8月24日,张謇在南通病逝,享年73岁。

南通大学内张謇雕塑

张謇,中国第一家博物馆的创建人

张謇的个人收藏

张謇是举世闻名的大实业家、大教育家等等,其丰功伟业数不胜数,在中国历史上独占数个第一,其个人书法也非常知名,此外,他还是收藏大家,而且是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的创始人。

张謇对收藏是出自内心的爱好,又有很深的造诣,藏品中不乏传世精品,如明代刘世儒的《万斛清香图》、张翀《钟馗移居图》、周璕的《飞锡图》、李鱓的《五松图》等都属上乘。特别是对南通及江苏地区名家作品广为收藏,占藏品总数过半,举凡南通明清时期名家作品应有尽有,一些流传极少的作品也因他的收藏而得以保存。如顾骢的《竹石图》、包壮行的《墨梅屏》、江鼎的《兰竹册》等。这些藏品充分体现了先生的桑梓之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达到了“以物传人”的目的。

张謇参与处理朝鲜兵变凯旋后,在登州一度“无日不困于酒食”,并得赵孟瞓书《赤壁赋》字、仇英画四条屏、董其昌的山水画、王铎所临王蒙的字、刘墉题毕沅《灵岩读书图》诗、奚冈的画,可谓一丰收。

1910年,南洋劝业会在南京举办,张謇担任大会审查长,对大会的展品十分熟悉,大会闭幕后,便购置了大量展品;

张謇所用砚,为大书家、大篆刻家邓石如旧物,为好友汤尊三所赠。据张謇称,其“初不甚宝之,弃之败簏中,与诸砚伍,偶见其旁有眼,黄且润,旁有紫晕,异之,抚视且旁刊‘石如’二字,急取水濯浸之,字画益明,观其笔势生劲,与山人草书无少异,则为山人物似无可疑”。

张謇,中国第一家博物馆的创建人

子玉款四十九档算盘 南通博物苑藏

张謇的特色收藏,为宋元明清人所画钟馗像70余轴,以借助钟馗求捉尽人世间各种形式之鬼。

张謇镇室之宝,看来是南宋四家之一刘松年的《百寿图卷》。此卷曾藏定王府邸,后归恭王府,辛亥革命后散落民间,张謇于民国元年六月以百金得之,跋称“一时势力,宁有如二邸之盛者。聚则终散,世之常理”。

当然,论近代书画收藏大家,论专业规模,张謇都算不上头牌。但若论主题性收藏,他却是独树一帜者——他专收观音像近百余件,并编辑《历朝名画观音宝相》行世。他还在南通建观音院以庋藏展示、布道弘法。这样的举止既有弘扬佛法的社会世俗的需求,又有集聚历代绘画名作的艺术效果。是佛家的庆典;又是收藏界难得的辉煌记录。在当时的艺术收藏界,这样的记录不但是原创性的无与伦比的,即使在张謇身后,也是绝无仅有、罕有来者的。

据记录,张謇的观音画收藏中,有唐吴道子(传),宋贾师古、牧谿,元钱选、赵孟頫、管道昇,明仇英、徐渭、丁云鹏,清陈洪绶、张照、禹鼐、金农、罗聘、华喦、戴熙、江灏、王锡畴、竹禅上人,有绢本、纸本、金线描、血画,还有闻名遐迩的沈寿绣品,旁涉玉雕、牙雕、竹木雕、石刻古董,《历朝名画观音宝相》共收154件,序、跋皆倩大德高僧佛门弟子为之,足以见虔敬。

张謇,中国第一家博物馆的创建人

1958年张柔武女士捐赠,张謇旧藏。南通博物苑藏

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1903年,张謇参观日本第五次国内劝业博览会,深深感到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在国家文明进步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张謇《上南皮相国请京师建设帝国博览馆议》《上学部请设博览馆议》为一代名文,是博物馆学史上最早、最重要的文献。张謇提议在北京利用皇家收藏开办一个“帝室博物馆”,但未获重视,于是他从坐而论道转为起而行之,成为中国博物馆业的开创者和先行者。

1905年,张謇秉承“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理念,将建设中的通州师范学校公共植物园规建为“博物苑”,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隶属通州师范学校管理,张謇自为苑总理,孙钺为苑主任。在博物苑藏品鉴定考订的过程中,张謇邀请了在通的著名书家学者如陈师曾、诸宗元、宣子野、尤金镛和金泽荣等参加工作。

张謇,中国第一家博物馆的创建人

南通博物苑旧照

张謇在创办南通博物苑时,亲自撰写征集文物启事,开列了一大批“中外动植矿工之物、乡里金石、先辈文笔”的目录,希望“收藏故家,出其所珍,与众共守”,以便“留存往迹,启发后来”。他在开列征集文物目录时就已说到“謇家所有,具已纳入”。后来一面进行收藏,一面进行捐献。连续不断。他在一封家书中命儿子孝若将家藏“皮琱竹笔筒”赠送博物苑,并以“人个收藏难久远”相告诫。据1914 年编印的《南通博物苑品目》中,书画类登录101 件,其中张謇本人捐赠的就有71 件。在给其子张孝若的信中曾写过“葆初带回之绣画一轴,三希堂帖一箱,属交博物苑”,叮嘱其将三希堂帖等转交博物苑。如今,收藏在南通博物苑的张謇时期藏品还有150件之多。

1912年,张謇与友人到北京天坛,当时正值满清王朝灭亡不久,原先的建筑还没有来得及好好保护和维修,张謇从瓦砾中捡到两块比较完整的琉璃瓦当,瓦当上镌刻着龙纹图案,制作工艺精美,展示了皇权的威严,这两件瓦当,也成为博物苑的重要文物。

1921年,张謇过69岁生日,海门友人赠送他一件无比精美的孔雀明王牙雕,他随即转赠给博物苑,“永宝存之”。

张謇,中国第一家博物馆的创建人

牙雕孔雀明王像

张謇还凭藉广泛的社会交往和极高的社会地位,动员社会广泛捐赠,在张謇的感召下,不少人解囊相助,他的好友、曾任两江总督的大收藏家端方就先后捐赠文物70多件,包括青铜錞于、汉唐陶瓷、墓志和古代碑刻拓片。

南通博物苑建成之初占地35亩,藏品分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主要陈列于南馆、北馆等展馆内,而大型文物标本则展示于室外。苑中广植花草树木,养殖珍禽鸟兽,与室内展品呼应,另有各种园林设施点缀其间,由此营造成一种高雅精致而又轻松闲适的氛围。

20世纪20年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形成一个高潮,南通则立于潮头,被公认为全国的模范,吸引了中外人士的关注,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美国驻沪总领事鲍威尔和梁启超、马相伯、梅兰等中国历史文化大师都曾参访过南通博物苑。

张謇,中国第一家博物馆的创建人

南通博物苑的创办,揭开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序幕,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博物馆110周年纪念大会就在南通召开,文化部在纪念会主旨报告中说全国博物馆界的同志都应该到南通博物苑来朝圣。

张謇,中国第一家博物馆的创建人

南通博物苑今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钟馗   宣统   海门   光绪   博物馆   通州   纱厂   南通   礼部   博物   创建人   藏品   北京   民国   文物   收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