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李长歌对公孙恒说一句话,竟关乎大唐百年大计?编剧有心

在《长歌行》中,迪丽热巴扮演的李长歌为了躲避朝廷的抓捕,来到了朔州。朔州刺史公孙恒对李长歌的才华万分欣赏,还决定重用李长歌。对于李长歌来讲,公孙恒无疑是她人生道路中最重要的知己和导师。

长歌行:李长歌对公孙恒说一句话,竟关乎大唐百年大计?编剧有心

李长歌与公孙恒

  公孙恒刚收留李长歌时,当时朔州的百姓因分田不均起了纠纷,公孙恒很焦急,李长歌就出了个主意:“只要将城中田地,划分登记造册,按家中成年男子分派,多余的暂由官府看管,待家中幼子成年之后,可再分派。

  寥寥几句话,听得公孙恒欣喜若狂,这个李长歌果然有才华。不过,很多观众可能并不理解,这个主意似乎普普通通,怎么就能看出有李长歌有才呢?

长歌行:李长歌对公孙恒说一句话,竟关乎大唐百年大计?编剧有心

李长歌与公孙恒

  熟知历史的人就会知道,这几句话说的是隋唐时代的均田制,而均田制正是唐朝税收政策的基础,影响了唐朝整整有140年。

  均田制最早实施于北魏,隋朝建立后在全国推行。唐朝建立时,由于长期战乱,大量土地荒芜,于是沿用了均田制。武德二年(619年),朝廷颁发了新的均田制法令,男子二十岁以上,授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去世之后归还朝廷)。当然,在分田之时,朝廷必须先对土地和百姓进行登记造册。

  在分田之后,唐朝制订了新的纳税政策,就是“租庸调制”。租指的是田租,庸指是劳役,调是户调,是一种临时产生的按户纳一定税额的税收政策,针对的是一些豪门家族。对于普通百姓来讲,租是主要的缴纳税种。

长歌行:李长歌对公孙恒说一句话,竟关乎大唐百年大计?编剧有心

李长歌

  唐朝初年时曾规定,男丁每年要纳粟二石作为租税。这是以人丁为本,不论土地、财产有多少,也不管男丁的田地产出多少,都要按丁交纳同等数量的绢、粟。百姓就算是把地给卖了,不耕种,改行经商,仍需要按人丁纳租税。由此可见,唐朝的租庸调制的前提正是《长歌行》中李长歌所说的,先把田统计好,再把田分好

  不过,到了唐朝中期,这种以人丁为本的税收政策被破坏了,转折点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不仅仅只是一场兵荒马乱,而是从根本上摧毁了唐朝的制度。以税收政策为例,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要正常实施的两个条件是人口统计和均田制。一场战乱,大量人口死亡、失踪,唐朝的人口统计数据也不再准确,无法作为税收的依据。大量田地被释放,被兼并,均田制也遭到破坏。唐朝实施了140多年的租庸调制税收政策也随之被摧毁。

长歌行:李长歌对公孙恒说一句话,竟关乎大唐百年大计?编剧有心

李长歌

  直到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李适在宰相杨炎建议下,开始实施新的税收政策,就是“两税法”。两税法是根据百姓所占有的财产资源,分配一定数目的纳税额度,分夏秋两季以实物纳税,同时取消了安史之乱后朝廷病急乱投医,设下的各种杂捐、杂税。

  两税法是我国历史上税收政策的分水岭,它改变以往以人丁纳税的方式,实施以核算财产为主的纳税方式,为宋代以后税收政策提供了基础。

长歌行:李长歌对公孙恒说一句话,竟关乎大唐百年大计?编剧有心

李长歌

  再回到《长歌行》,当李长歌说出了均田制的做法时,在后人看来,这似乎没有什么出众之处,但在1400多年前的唐朝人看来,绝对是个有见解的主意。《长歌行》中李长歌与公孙恒之间的这段对话,可能并未引起大多数观众的注意,但编剧还是有心了,透过细节能看出《长歌行》的优秀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歌行   朔州   均田制   租税   大唐   百年大计   安史之乱   男丁   人丁   税收政策   税法   田地   朝廷   唐朝   编剧   主意   财产   百姓   公孙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