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背后的那些历史:时间线与人物关系


国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背后的那些历史:时间线与人物关系

《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这部神剧,自拍摄至今,几近波折,口碑被推上国剧巅峰,至今地位无可撼动。

  笔者曾经不求甚解地看过一遍,看着海瑞怼天怼地怼上司怼皇帝,有种爽文的感觉。后来又对着历史读物再看,就恍然有了一种渐入佳境的全新感觉。

  剧中那些精彩纷呈的明喻、暗喻、阴谋、阳谋这里就先不说了。就从浅显处入手,来聊聊《大明王朝1566》中背后的那些历史,希望对喜欢这部历史权谋剧的观众们有所裨益。

  首先是神剧的名字《大明王朝1566》,大明王朝后缀的1566代表公元纪年,1566年在历史上是嘉靖四十五年,那一年的农历十二月,嘉靖帝世宗驾崩,其第三子裕王继位,为隆庆穆宗。

国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背后的那些历史:时间线与人物关系

故事的开始

  故事一开始给出的字幕是“明嘉靖三十九年腊月二十九”。请大家记住这个时间点,距离嘉靖帝驾崩还剩六年,在这六年间帝国政治上的格局会有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国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背后的那些历史:时间线与人物关系

西苑玉熙宫

  随后,镜头里给出的重要地址是“西苑玉熙宫”

  比较熟悉明清历史的观众们可能就已经发现问题了:明清两代皇帝(朱元璋洪武年间没有迁都北京,首先除开)的寝宫,一般都是乾清宫,为什么嘉靖帝会住在“西苑玉熙宫”?

  真实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这要从一件十分著名但是又含糊其辞的事件说起。

  嘉靖二十一年的一个夜晚,熟睡后宫中的嘉靖帝差点被宫女们勒死,幸得皇后及时赶来救下一命。皇帝差点被宫女们勒死在后宫之中,这在中国历史上简直就是千古奇谈,具体原因官方并未说明,只是从此以后嘉靖帝便从大内后宫中搬了出来,住到了西苑永寿宫。(剧中有个细节做得非常好,西苑永寿宫内只有太监,从未出现过宫女!

国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背后的那些历史:时间线与人物关系

剧中提到的大火,符合之后嘉靖帝住玉熙殿的原因

国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背后的那些历史:时间线与人物关系

遭火的大殿分别是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

  历史上,这一住就住到了嘉靖四十年的十一月,直到西苑大火永寿宫被烧毁为止,才移居到了玉熙殿

  嘉靖帝嫌玉熙殿又窄又小,不愿意久住,于嘉靖四十一年春,盖好了万寿宫,就搬了进去。

  直到嘉靖四十五年的十二月,病逝前夕,才在大臣的忠谏下搬回了大内乾清宫。

  以上是嘉靖帝居住点改动的时间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历史上嘉靖帝住在玉熙殿的时间段是起于嘉靖四十年十一月,止于嘉靖四十一年春,时间很短,就是个重建宫殿的过渡期。

  而剧中的时间线稍作了改动。

  故事第一幕发生在嘉靖三十九年的年末,周云逸受廷杖而死。

  很快到了嘉靖四十年年初,在“西苑玉熙宫”的内阁会议。(时间相差一年。

国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背后的那些历史:时间线与人物关系

严嵩、徐阶、高拱、严世蕃和张居正

  当时出场的内阁成员以严嵩为首辅,徐阶在次辅,其余阁员则分别是严世蕃、高拱和张居正。

  其中,严世蕃主工部,高拱主户部,张居正主兵部。

  但事实上,在嘉靖四十年,高拱和张居正都没有入阁,前者是嘉靖四十五年入阁,后者是隆庆元年入阁,而且都是徐阶的手笔。

  所以在嘉靖时期,张居正和高拱根本就没有跟严嵩父子正面刚的机会。(高拱入阁的时候,严氏父子早已失势,不在内阁了。)

  在严嵩失势,饿死在老家之后,分宜县的知县为他治丧。张居正在《与分宜尹》书信中说:“闻故相严公已葬,公阴德及于枯骨矣;使死而智也,当何如其为报哉?

  张居正入翰林院为庶吉士,而内阁大学士是翰林院的长官,关系不可不亲,态度不可不敬。

  严嵩七十岁的时候,张居正为其做《寿严少师三十韵》,其后也为严嵩作赞颂之诗不少。

  《明史·张居正传》:“严嵩为首辅,忌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

  高拱,为裕王侍讲九年,跟裕王的关系很深。同时得到严嵩和徐阶的器重。也就是说,高拱是妥妥的裕王的人,也是严嵩和徐阶同时都想拉拢的人。

国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背后的那些历史:时间线与人物关系

严世蕃

国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背后的那些历史:时间线与人物关系

左一徐阶,字子升,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张居正恩师

  还有就是为嘉靖帝修建宫殿这个劳民伤财的鬼主意,也不是严世蕃提出来的,而是徐阶的主动提出来的。

  剧中严世蕃为工部尚书,谈到了之前的宫中大火,其实对应的就是我上面说的历史上嘉靖四十年的十一月,烧毁了永寿宫的那场大火。

  前面说了玉熙殿其实很小,嘉靖帝不愿意住这里。

  严嵩就劝嘉靖帝回大内去住乾清宫

  嘉靖帝更不愿意了,十九年前的夜里,他就差点被宫女们勒死在后宫,自那以后才搬出来住的,怎么就愿意再回去住呢?

  这个时候,徐阶提出,最近重盖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剩余了不少的材料,让工部在西苑重盖一座宫殿好了。

  嘉靖帝欣然接纳了徐阶的意见,并且任命徐阶的儿子徐为工部主事督工。而当时的工部尚书是雷礼,并非严世蕃。

  嘉靖四十一年春,万寿宫就盖好了。于是升徐阶为少师,升徐璠为太常少卿。

  由此可以看出,严嵩势落而徐阶势起。

  综上,剧中对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时间节点和人物关系都有所改动。

  这样的改动自然是为了戏剧化冲突更加精彩,突出“倒严”的动机和重要性。只要“倒严”的主题与真实历史不相违背,就能显得十分合理

国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背后的那些历史:时间线与人物关系

心事重重惶恐不安的裕王

  还有就是为什么剧中的裕王总是一副担惊受怕的样子?

  这就要提到嘉靖帝的继承人的问题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丹药吃多了的原因,嘉靖帝一共有过八个孩子,其中五个早夭,还剩三个,分别是:次子载壑、三子载垕、四子载圳。嘉靖十八年,立次子为太子,三子为裕王,四子为景王。

  结果到了嘉靖二十八年,太子又死了,谥为庄敬太子。当时有个得宠的道士叫做陶仲文,说“二龙不能相见”,因为皇帝是龙,太子则是小龙。所以嘉靖帝便不再立太子。剩下两个孩子,一个裕王、一个景王,也不明说谁将来继承皇位,而且基本上也不怎么跟剩下两个孩子见面了。所以剧中的裕王才忧愁地说自己已经两年没见着皇上了。

国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背后的那些历史:时间线与人物关系

儿子两年没见着父亲

  太子的位置悬而未决,裕王和景王之间必有一争。虽然我们知道后来是裕王当了皇帝,但是在此之前,裕王受尽了精神折磨,成天担惊受怕。

  直到嘉靖四十年的时候,景王归藩,四十四年的时候去世。裕王的心这才安定了下来,因为此时能继承皇位的就只剩裕王他一个人了。

  而且,严氏父子当权的时候还挺嚣张的。

  裕王应得的岁赐一直拖了三年都没有给他,他不敢跟嘉靖帝提这件事情(面都见不着),只得先送一千两银子给严世蕃,然后拖了他三年的岁赐才能补发下来。当王爷当得这么憋屈,也是少见。不过也侧面证明了,当时的国库空虚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

  还有就是《明会典》中记载了一件事情,就是某天严世蕃直接对裕王的讲官高拱和陈以勤说:“听说裕王对家大人有些不愿意,是怎样一回事呀?”后面是高拱和陈以勤以不让严氏父子感觉到威胁,保全裕王的方式圆了过去,还顺带恭维一下严嵩。

  由此可见,严氏父子当时权势之大。但是在储君未有定论之前,裕王还是十分忌惮严氏父子的。

  所以诸位在看到剧中裕王那副怂样的时候,也就能明白剧组选角之用心良苦了。当个王爷当成那样,确实是心里苦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大明   王朝   永寿   翰林院   奉天   大内   国剧   时间   工部   嘉靖   宫女   内阁   大火   剧中   巅峰   太子   父子   关系   人物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