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践回答”建党百年的时代之问

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云南卫视启动大众化理论节目策划制作,户外理论寻访节目《用实践回答》应运而生。节目跟随青年社科专家实地探访云南各地火热的实践故事,深刻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


栏目名《用实践回答》是个设问后的表达,核心要回答的就是三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用实践回答》第一季共九集,每期节目,寻访人将针对一个重要理论展开走访,记录下精彩感人的理论实践故事。最终将“人民群众的切身体会”和“专家的深入调研”相融合,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探索理论,以小见大,把理论具象化、故事化,将新时代背景下的生动实践和理论宣传相融通,把“大道理”转化为“接地气的小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继往开来,关注发展变化


“用实践回答”建党百年的时代之问


本季节目,有几期选题跟党史有关。党史内容的走访,既要以史明志,汲取真理的力量;也要继往开来,看发展变化。在第一集《不灭的火炬》里,寻访人来到大理祥云县的王家庄,探访王德三、王复生烈士的故乡,节目并未停留在历史故事上,而是突出了村庄之变、时代之变。如今的王家庄建成了“红色传承”教学基地,当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变成了传承红色基因的美丽村庄。在第三集《革命老区的“新故事”》中,寻访人来到“鸡鸣三省”的云南昭通威信县,随着对历史细节的一路探寻,寻访人也深入体会了革命老区在文物保护、体验学习、旅游观光等方面“讲好红色故事”的创新实践。在第八集《理论“飞”入千家万户》中,节目没有止步于对哲学家艾思奇故居和成长环境的探访,寻访人一路来到腾冲司莫拉佤族村,得知村里活跃着一支宣讲志愿队,名字就叫“艾思奇百姓宣讲团”,而在整个腾冲市,这样的志愿队有一千多支。这正是“打通理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实践探访,聚焦理论落地


“用实践回答”建党百年的时代之问


以前我们老说“摆事实、讲道理”,加入了电视的视听语言后,理论节目既可以“摆事实、讲道理”,更可以“看成效”。具体到做实践探访这个命题上,那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去看今日中国的成效,去到鲜活的应用场景,做好节目。在第四集《独龙江畔看变迁 乡村振兴正当时》中,寻访人高志英是一位长期研究独龙族的民族学者,她运用田野调查的人类学研究方法,一路采访多位独龙族群众,通过他们真实质朴的讲述,展现了独龙族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奋斗变化,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族回信中“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深刻内涵。在第九集《七个民族一家亲》中,居住着七个民族的大理郑家庄,实现了党的民族工作理论的落地开花。在这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主题化成了村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故事,村集体更是建立了“1+2+7”的民族代表议事制度。


守正创新,探索大众表达


“用实践回答”建党百年的时代之问

节目组在中老(中国—老挝)铁路施工现场进行拍摄


《用实践回答》采用了寻访人的视角,在叙事结构上,主题先行,开门见山,再辅以寻访者层层推进的亲身感悟。寻访人的所见所闻可以用镜头直接表达,所感所得则需要浅白而凝练。节目的整体风格虽然是纪实的,但到了现场却不能一味跟拍,必须提前策划,进行议程设置。在第五集《丝路新纽带 中老铁路》中,寻访人深入景寨隧道施工现场,探访了正在进行人工铺轨作业的磨憨段,见到了不同工种却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的中国铁路建设者。遇到这种情况,跟拍式纪录片很容易做成“马铃薯”结构,即一个线索下串接不同的故事包。理论探访节目则更应该处理成洋葱似的结构,在多层次的实践中,让真理的力量逐步展现。全片文稿以解说形式呈现,寻访人后期配音时,节目组特别强调,要平实生动,不能掉书袋。


在第七集《我们的进行曲》中,节目主题是寻访国歌曲作者聂耳精神的传承,但如果只是聂耳故居、聂耳音乐广场、聂耳大剧院这么一路下来,将内容平行堆叠,节目的理论价值将大大降低。通过导演组和寻访人的沟通打磨,节目组确定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精神的深刻论述“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主线,聂耳为国而歌的精神,正是对中国精神的深刻诠释。


“用实践回答”建党百年的时代之问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广播电视节目,《用实践回答》从创意策划阶段就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的关心和指导。2020年年初,云南卫视参与了国家广电总局指导多家卫视共同制作的电视理论节目《思想的田野》,通过该节目的锻炼,云南卫视在理论节目制作方面受到了极大启发,制作能力也显著提升。《用实践回答》沿着《思想的田野》的形式,通过真实记录社科专家实地探访的形式,展现了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力量。在操作过程中,团队也发现,节目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何让节目通过“理论—寻访—收获—宣讲—理论”,最终回到“党的创新理论”上来,形成节目的逻辑闭环,节目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节目理论宣讲板块。


下一步,节目组将对节目进行优化提升,把实践探访和理论宣讲有机结合,去往田间地头、山乡村寨,在乡村振兴中看小康,也宣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党的初心使命;在共同繁荣发展中看民族团结,也宣讲 “五个认同”;在绿水青山中看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宣讲“生态文明思想”。把理论的探访做得更生动,把理论的宣讲做得更贴近,“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系云南卫视副总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独龙族   腾冲   广电总局   大理   云南   中看   中国   卫视   生动   深刻   民族   理论   节目   精神   故事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