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良好生态 文娱界众议“综合治理”(三)

共建良好生态 文娱界众议“综合治理”(三)

杨晖 唯众传媒创始人、CEO


用优质的原创内容引导正确的价值观


采访 · 整理/钟茜


针对流量至上、“饭圈”乱象、违法失德等文娱领域出现的问题,中央宣传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作为内容制作机构,我们对通知里提出的“四个要求”“四个要”印象深刻。比如,《通知》中提到严格内容监管,严禁未成年人参加选秀类节目,同时把游戏纳入加强监管的范围,这与我们制作机构是强相关的。《通知》中还专门提到要发挥文艺批评的作用,我认为强调文艺批评很有必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提及,将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应该说,此次文娱领域治理工作堪称“史上最严”,对整个行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未来文化产业的风气,会从“唯流量论”回归到凭作品说话的正轨上,呈现清朗的、风清气正的创作环境。内容工作者会回归初心,不再拿流量说事,不做行活,真正做到“内容为王”。我相信,展现创作实力才是行业的正道,原创内容应该得到极大尊重。


第二,节目制作资金流向、配比、成本构成会更合理。把更多的资金放在原创内容和舞美、灯光等艺术水准的提升上,会成为趋势。目前,已经有很多好作品不依赖明星也能出圈,比如河南卫视的中秋晚会。


第三,当我们把目光从明星、顶流身上移开,会发现更广阔的创作天地。唯众传媒制作的节目,一直都不是纯娱乐向的。比如,和央视合作的《开讲啦》,邀请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各领域大家、专家作为开讲人,他们才是真正值得年轻人追逐的“顶流”。另外,平凡人身上的光芒、亮点,会成为内容创作的“好料”。我们制作的财经类节目《波士堂》、综N代《心动的信号》、与湖南卫视合作的科技类节目《我是未来》,以及央视网络春晚,都是对于“守正出奇”这一理念的坚持。未来的好节目,一定符合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创作宗旨,这样的节目会大量涌现。


第四,创作题材会前所未有的开阔。过去广告客户、资金流向主要围绕流量明星,因此节目形态是比较单一的,大部分是偶像养成类、音乐类、选秀类节目。今后节目形态会更加丰富,比如个人成长向的、教育类、科技类、职场类的节目会更多。我们的挑战是,能否把这些“冷门”题材做得暖、做得软、做得热。另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年轻人越来越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国风节目。年轻人并非一味追星,他们有自己的判断。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对市场要有准确的判断和拿捏。


对于如何响应此次文娱领域治理,我认为:第一,自纠自查,从内心认同和遵守相关规定。第二,不盲目追求S+和顶流艺人,让所谓S+的节目成本回归到相对理性的状态。第三,年轻人对创新的、符合他们需求的节目要求会更高,我们要做好市场洞察,提升研发能力。总的来说,任何时代都是“内容为王”,我们要用优质的原创内容引导正确的价值观。


共建良好生态 文娱界众议“综合治理”(三)

冷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


“星素结合”、素人为主的节目或将代替明星本位


采访 · 整理/陈丹


“清朗行动”后,尤其是诸多明星因丑闻“翻车”之后,很多以明星为本位的节目,或面临播出困难,需要剪辑掉涉事艺人图像;或须大幅度做内容修改,才能继续播出。在如此大的风险之下,“明星跨界”或将不再作为一档节目创意研发的基础,综艺节目在策划研发中的“PPT神兽”也有望消失不见。


以往节目招商PPT上总是堆砌着各类流量明星,这种现象其实只是用明星博出位、博眼球而已。当然,明星并非被“一刀切”了,只是未来视听节目邀请的嘉宾,或许不再是广义上的流量演员、选秀明星,而是真正的演员或者明星学者,让大家回到自己的本来位置。


《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八项举措中,绝大部分是针对综艺领域的调整,例如对“打投事件”的严令禁止,对“饭圈”整治的具体措施,对偶像类养成节目的“一个都不批”等。实际上,在前几年,国家广电总局也曾对视听节目提出相关规定。此次《通知》在以往基础上,增加了更为具体的举措。


新的规范出台,可以预见,未来综艺领域从业者将更重视一档节目的积极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真正开始把社会效益放在创作首位。例如,公益向的内容研发,艺术类、教育类、生活类等垂直模式将占据更大的市场篇幅;“星素结合”和以素人为主导的节目,也将更快代替明星本位。其实“星素结合”早在三年前已经形成创作规律,但融合得还不够紧密,星还是星,素还是素,是两张皮。未来,不仅素人节目的数量将增加,以学者为主导的文化节目也会增加。


对于网络文艺,我们要坚决抵制畸形审美,抵制亚文化、丧文化、暗黑文化,提倡崇高美、阳光美等积极正向价值观。


共建良好生态 文娱界众议“综合治理”(三)

冯军 队长文化创始人


不忘初心,节目制作的硬功始终在内容


采访 · 整理/陈丹


最近,国务院和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等各部门围绕文娱业密集发文,对行业影响深远。


就综艺节目制作方来说,首先影响的是节目选人。在此之前,不管是平台方还是广告客户,都会将艺人知名度和所谓的“流量”作为投放的重要参考维度。自带粉丝基础的艺人,在网络宣传上可以帮助节目提高声量,关注度和话题度也随之而来。但节目制作的硬功始终在内容,嘉宾的选择也应从节目内容本身出发。


随着一系列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措施的出台,综艺节目首先在选人方面会更倾向于国民性高、口碑好、有更多作品支撑的艺人。但在选人方面也不应该一刀切,行业应该反对的是流量至上,而不是把矛头对准特定类型的艺人。观众需要年轻面孔,行业也应该给年轻人更多机会。综艺节目在选择嘉宾上不能唯“出身”,但也应看到偶像对于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引领作用。艺人自带流量不是原罪,更重要的是他/她参与工作时是什么样的态度,他/她对待演艺事业是否认真,是否真的有从内里迸发出的能带给观众正能量的东西。


与此同时,行业的这次整顿也让网络与电视台在内容制作的标准上更加统一,网台趋于一致。不论是卫视还是视频网站,不论是剧集还是综艺节目,社会意义和价值导向始终应该放在第一位。我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小而美的综艺节目将成为主流。我们应该从不同题材、切口去寻找综艺表达和创新的空间,真正让好内容说话。


综合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从业者回归内容本身,更多地思考作品意义和价值所在,而非借助所谓的“流量”。借助粉丝的力量,一部剧、一档综艺或者一部电影可能会在网络上获得比较好的声量;但是相对于广谱观众,粉丝所带来的流量并不能左右票房和收视。一个文娱产品,首先是因为其质量才能得以传播。真正好的内容会带来更多“自来水”,好的口碑才能带来爆发性的传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爆款的诞生都是出其不意的,它永远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


近两年来,不管是疫情还是政策的调整,都令影视产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进入视频时代,影像语言是捕捉生命、反映时代故事的重要手段。观众对于好的长视频内容的需求永远存在。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这一轮行业的整顿是在提醒我们不忘初心,任何时候都要回归内容本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文娱   初心   综合治理   综艺节目   艺人   流量   观众   生态   意义   领域   节目   未来   通知   明星   更多   内容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