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诉衷情》是毛主席写给周总理的一首词,但实际上是一篇伪作

有一首被误传是毛主席晚年写的最后一首词,还说得有模有样的。

说这首词是毛主席82岁高龄时,写给周总理的。说当时毛主席身体不好,疾病缠身,周总理也身患癌症,亦在重病中。毛主席已经预感到,革命将发生曲折,他和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夙愿将要“付与东流”。他问自己,也问周总理,社会主义的红色江山究竟“靠谁守”?

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不妨先来看这首词是怎么写的,这首词叫《诉衷情》。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

而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传闻《诉衷情》是毛主席写给周总理的一首词,但实际上是一篇伪作


这首词的意思其实很直白,意思是他们老了,但是红旗好像要变色了,革命要付之东流了。

但实际上,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这是毛主席写最后一首的词。

除了没有官方的的可参考文献之外,从这首词本身来说也有问题。


词的意境有问题

从词的意境来说,不符合毛主席的风格。

毛主席是一个浪漫主义的革命诗人,他的词大多数是豪放派诗词,很少婉约派的词,而《诉衷情》这首词看似豪放派的体,实际上是婉约派的神。

但毛主席并不擅长婉约派,他的词大多数是雄心壮志的,没有哀婉怜惜的。不管是艰难岁月,还是革命日益高涨之时,他都没有流露出过忧伤之情。

我们不妨看看他写的诗词。

《沁园春·长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出处不详: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念奴娇·昆仑》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清平乐·六盘山》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水调歌头·游泳》: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卜算子·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七律·到韶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浪淘沙·北戴河》: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七律·送瘟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以上这些诗词都是豪放派的风格,即使“我失骄杨君失柳”的那首也不是婉约派。

传闻《诉衷情》是毛主席写给周总理的一首词,但实际上是一篇伪作

纵观全词,期间充满了哀婉之情,但毛主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从来不屈服,而是会勇敢地面对,向来都是豪迈的革命主义精神,从来没有过哀婉的情绪,因为他是辩证唯物主义者。

再看整首词,整首词都是静止的,前后都是在说一件事情,但毛主席的诗词,基本上都是动态的画面,你可以随便挑其中的诗词来看,给人一幅更广阔的画卷,而不是止于一事。

另外,毛主席的诗词中总能出现一些金句,而这首《诉衷情》中没有什么金句,你看哪句像是金句?

所以从意境和风格上来说,不像毛主席的词,可能是一篇伪作。

词的内容有问题

按照之前误传的说法,这是毛主席晚年最后一首词。那么当时还处于文化大革命,而毛主席发动这场文化大革命,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对干部队伍进行再教育。

虽然其中经历了很多事情,比如林彪集团的夺权,“四人帮”集团迫害,但在他身前并没有显示有什么问题,他怎么可能突然写这样一首担心红旗变色的词呢?

再看这首词的内容,就像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写的,但毛主席当时掌控着这当时国内运动的发展,而林彪和“四人帮”反革命集团都并未得势,他怎么会突然写这样的词呢?


传闻《诉衷情》是毛主席写给周总理的一首词,但实际上是一篇伪作


毛主席对于生死看得平淡,在他眼里,生死看得很淡,曾对护士长吴旭君说过:

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他死得好。人如果不死,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

他还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我在世时吃的鱼多,我死后把我扔到大海里喂鱼吧。你们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向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你们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叫物质不灭定律。

所以,毛主席对生死看得很淡,他并不会哀婉自己年事已高,也不会担心自己鬓已秋。


传闻《诉衷情》是毛主席写给周总理的一首词,但实际上是一篇伪作


至于红旗会不会变色的问题,他有担心,否则就不会让知青下乡,让知青下乡就是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对群众生活的了解,对坚持艰苦朴素作风的深度体验,这些知情在锻炼中成长了,怎么他反而会担心红旗会变色呢?

而且毛主席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他相信后来的人会解决现在遗留下来的问题,比如香港、澳门、台湾的回归问题,他并不急于立即解决,而是认为以后会有更好地解决方案。怎么这首词的心态突然就变了呢?怎么就江山付与东流了呢?

再来看这首词的细节。


传闻《诉衷情》是毛主席写给周总理的一首词,但实际上是一篇伪作


“江山靠谁守”,听起来就很别扭,难道毛主席觉得下面的这些人都不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吗?真是奇谈怪论。

“业未就”中的“业”是什么业呢?显然是大业,什么业未就呢?新中国成立了,也重返联合国了,美苏前后对我们的封锁打压我们都扛过来了,还有什么业未就呢?别说什么实现共产主义的业未就,这是遥远的将来,不是他考虑的范畴。

再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这句话,感觉就更不太像是真迹了。

这话是在说谁呢?当时文化大革命还没结束呢,这一切都是在巩固政权,怎么突然就说是付与东流了呢?这实在是太离谱了。

所以,纵观全词,无论从意境还是内容上来看,都与毛主席的风格不符。

另外,毛主席的词除了有词牌之外,还有词名,比如《临江仙·赠丁玲》,临江仙是词牌,而赠丁玲就是词名,但是这篇只有词牌,没有词名,这完全不符合毛主席诗词的风格,因此这首词可能是伪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伪作   东流   文化大革命   词牌   唯物主义者   江山   哀婉   夙愿   知青   豪放   意境   诗词   生死   担心   风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